胃癌是最常見的癌腫之一,中醫(yī)臨床大致分為:痰氣交阻、痰濕凝滯、瘀血內(nèi)結(jié)、胃熱傷陰、脾胃虛寒、氣血兩虧等證型,每一種都有不同的處方治療。需要注意的是,胃癌患者可以進行了解,但具體到用藥上,需要找專業(yè)的中醫(yī),進行辨證后開方,切不可自行服之?。 1、痰氣交阻 癥狀表現(xiàn):胃脘滿悶作脹或痛,竄及兩脅、呃逆、嘔吐痰涎、胃納減退、厭肉食、苔白膩,脈弦滑。 治療方式:理氣化痰。 參考方:開郁至神湯加減。 臨床用藥:人參、白術(shù)、茯苓、陳皮、香附、當(dāng)歸、柴胡、梔子、甘草、半夏、天南星、厚樸、郁金、旋覆花等。 2、痰濕凝滯 癥狀表現(xiàn):胃脘滿悶,面黃虛胖,嘔吐痰涎,腹脹便溏,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膩。 治療方式:燥濕化痰。 參考方:導(dǎo)痰湯。 臨床用藥:南星、半夏、橘紅、白茯苓、甘草、枳殼等。若伴腹脹便溏,可加豬苓、澤瀉、蒼術(shù)以利水滲濕,健脾理氣。 3、瘀血內(nèi)結(jié) 癥狀表現(xiàn):胃脘刺痛而拒按,痛有定處,或可捫及腹內(nèi)積塊,腹?jié)M不食,或嘔吐物如赤豆汁樣,或黑便如柏油樣,或左頸窩有痰核,形體日漸消瘦,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點,脈澀。 治療方式: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參考方:膈下逐瘀湯。 臨床用藥:靈脂、當(dāng)歸、川芎、桃仁、丹皮、赤芍、烏藥、元胡、甘草、香附、紅花、枳殼。 4、胃熱傷陰 癥狀表現(xiàn):胃脘部灼熱,口干欲飲,胃脘嘈雜,食后劇痛,進食時可有吞咽梗噎難下,甚至食后即吐,納差,五心煩熱,大便干燥,形體消瘦,舌紅少苔,或舌黃少津,脈細(xì)數(shù)。 治療方式:清熱養(yǎng)陰,益胃生津。 參考方:竹葉石膏湯。 臨床用藥:竹葉、石膏、人參、麥冬、半夏、甘草、粳米。若大便干結(jié)難解,加火麻仁、郁李仁潤腸通便。 5、脾胃虛寒 癥狀表現(xiàn):胃脘隱痛,喜溫喜按,腹部可觸及積塊,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食不化,泛吐清涎,面色觥白,肢冷神疲,面部、四肢浮腫,便溏,大便可呈柏油樣,舌淡而胖,苔白滑潤,脈沉緩。 治療方式: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參考方:理中湯。 臨床用藥:人參、干姜、白術(shù)、丁香、吳茱萸。若肢冷、嘔吐、便溏等虛寒癥狀明顯者,可加肉桂、附子即桂附理中湯,以增力口溫陽補虛散寒之力。全身浮腫者,可合真武湯以溫陽化氣利水。便血者,可合黃土湯溫中健脾,益陰止血。 6、氣血兩虧 癥狀表現(xiàn):胃脘疼痛綿綿,全身乏力,心悸氣短,頭暈?zāi)垦?,面色無華,虛煩不眠,自汗盜汗,面浮肢腫,或可捫及腹部積塊,或見便血,納差,舌淡苔白,脈沉細(xì)無力。 治療方式:益氣養(yǎng)血。 參考方:十全大補湯。 臨床用藥:該方以四君子湯補氣健脾,以四物湯補血調(diào)肝,配伍黃芪、肉桂,共奏氣血雙補、補虛暖中之效。四君子湯: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四物湯:白芍藥、川當(dāng)歸、熟地黃、川芎。 ?中醫(yī)認(rèn)為在診治胃癌時,辨證用藥立足于“邪正盛衰”,既不能專攻邪毒之實,又不宜峻補正氣之虛,攻邪勿忘顧其正氣,扶正尚需祛其邪毒,不同階段,各有取舍。同時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做好飲食護理治療也非常的重要,患者應(yīng)該補充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做好營養(yǎng)支持治療,才可更好的增強免疫功能,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