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觀影生活 春節(jié)檔一家獨大后,3月份一直都是好萊塢霸屏的天下。 在挨過大片轟炸過后,我們終于等來了國產(chǎn)電影井噴的季節(jié)。 打頭陣的,就是備受期待的國產(chǎn)獨立影片—— 《八月》 《八月》可謂去年華語獨立電影的一匹幸運黑馬。 先是在FIRST青年電影展嶄露頭角,獲得四項提名。 而后又在金馬獎上爆冷摘得最佳劇情片。 年僅十歲的小演員孔維一獲得最佳新演員獎。 一部處女作能有如此佳績,這一大步跨的,穩(wěn)。 金馬獎的含金量向來有目共睹,不容質疑。 《八月》自在FIRST展映以來,各方好評無數(shù)。 不知什么時候,國內院線已經(jīng)形成一條規(guī)則,大家都默契遵守著—— 華語獨立+慘淡的排片=好電影 但派爺還是改不了瞎說大實話的毛病。 別人說別人的,但派爺不想騙你們。 講實話,《八月》并不好看。 先說故事。 這是一部懷舊影片。 故事回溯到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 講述了一個叫曉雷的男孩,在小升初考試后的暑期生活。 片名八月,是盛夏的尾巴,炎熱熾烈又有消散的趨勢。 這也是主人公曉雷的心境,本該無憂無慮的暑假,卻又有模糊的孤獨感。 影片對于90年代的還原很細致。 單聽聲音就仿佛回到那個年代的盛夏—— 小販叫賣聲、電閃雷鳴聲、電風扇轉動的聲音…… 但電影整體是很克制的。 鏡頭下,是平淡的家庭瑣事。 鏡頭多為固定鏡頭與長鏡頭,運鏡緩穩(wěn)。 克制得幾乎像是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而影片采用的黑白畫面,無疑更是加重了這種沉重感。 黑白畫面,是最近新興的國產(chǎn)藝術片喜愛的表現(xiàn)形式。 以觀眾的角度來看,很難理解為何要抹殺一個盛夏該有的色彩。 但按照導演張大磊自己的話講,彩色會很具像,會引導觀眾根據(jù)自己的回憶對號入座。 而黑白影像會將純粹的時間感單拎出來。 雖然沒有什么影響,但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想法吧。 不過,《八月》暴露的另外一些問題,是派爺不能妥協(xié)的。 影片全程以小孩子為第一視角呈現(xiàn)。 從孩子的眼里,看時代體制變遷,看家庭瑣事,看大人的世界與生活。 以孩子做旁觀者,很多佳作都有嘗試。 比如王小帥的《我11》; 楊德昌的《一 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角度很好,但問題是,《八月》中的曉雷,是個全然置身事外的旁觀者,并沒有參與到影片中。 片子沒有他的視角,也可以完整講述。 造成這種突兀的原因是,導演張大磊選擇了男孩作為視角,卻并沒有將情緒放到他身上。 《一 一》中的洋洋,是導演楊德昌的話語載體,是自己想法的投射。 但張大磊卻說——
創(chuàng)新當然好,不過事實證明,講述視角和自身投射的對象有偏差,那么整部電影,也就跑偏了。 其實《八月》表面看起來,頗有繼承侯孝賢、楊德昌的感覺。 正如導演自己說的—— 臺灣我沒來過,但是一點都不陌生,臺灣新浪潮電影是我的啟蒙老師。 臺灣新浪潮的表里,是臺灣電影偏愛的,深得臺灣人的喜愛。 這也是該片能摘得金馬獎的部分原因之一。 《八月》的敘事結構很渙散。 基本都是碎片化的懷舊符號堆砌。 派爺是很喜歡這種散亂的結構的,隨性、不羈。 但這種渙散的結構,背后一定得有濃烈的情緒渲染作支撐。 要形散而神不散。 不然,那些所謂凌亂、先鋒的藝術片,靠何抓人? 誰會真的喜歡一盤無趣的散沙? 很可惜,《八月》就是一盤無趣的散沙。 沒有敘事性,又沒有情緒。 加上演員們十分青澀的表演和臺詞,更加劇了這種不喜不悲的疏離感。 疏離感本身也沒有問題。 《牯嶺街》中,張震、片中人物也沒有過多喜怒哀樂; 《悲情城市》中,梁朝偉、辛淑芬的情緒也是克制的。 但他們給人的情感沖擊卻是劇烈的。 這就是劇本張力。 好的劇本,要和觀眾交流。 神劇本,是在疏離之中,和觀眾建立起無形的交流。 交流是否成功,就在于觀眾對于片中人物的情感深淺。 可惜,《八月》中的人物,沒有讓派爺動心的,也沒有扎心的。 導演只提供了視角,只還原碎片。 卻毫無情感。 很多影評人說,這是導演故意抑制自身情緒,更客觀地還原。 但派爺想說,導演,我們知道你內心有很多情感。 可電影藝術,拍不出來的,都不能算作影片的一部分。 派爺并不是要拿大導欺負新導,這只是一個單純借鑒的標準。 這不是必須遵守的。 但一部電影,論成功,要么學得好; 要么,就自己靈氣逼人。 去年口碑之作《路邊野餐》,和《八月》一樣,同樣也是電影散文氣質。 同樣沒有太波動的情緒變化。 但《路邊野餐》卻有靈氣。 如果沒有學得好前輩,又無自身靈氣,那么,客觀地講,這部片子是失敗的。 很可惜,在派爺看來,《八月》就是兩者都沒有夠得上的。 處女作還很青澀,祝愿導演會越走越好。 縱使我們都對國產(chǎn)獨立影片更寵愛,縱使排片慘淡,縱使情懷大過天。 但都不應放松對一部電影好壞的判斷。 并不是故意打低分才能顯現(xiàn)逼格,派爺一直堅信,不盲目跟從別人,自己評判才是不辜負一部用心良苦的作品。 只能說《八月》比院線爛片是良心很多。 但算不上很好看的片子。 派爺說不出騙你們的話,希望你們能走進電影院,也只是單純鼓勵國產(chǎn)獨立作品而已。 對于走心的國產(chǎn)獨立電影,我們鼓勵,但不盲目推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