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好的煎蛋,不僅受到煎蛋做法以及雞蛋的影響,還跟鍋具的選擇,火候的把控以及所用的油有著很大的關系。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做好煎蛋。 只有新鮮雞蛋表皮才會有明顯的小顆粒和層霧狀的白霜;當然根據(jù)蛋白的攤開后的程度也可以進行判別,緊縮且兩邊分明的蛋白是新鮮的,而攤成一片的則是放久了的(關于如何購買雞蛋,后面會介紹)。 因為雞蛋里通常有條白色的線狀物也叫系帶,是用來固定蛋黃的,如果新鮮的蛋則系帶緊繃,反之則乏力難以固定。 相比不粘鍋,鑄鐵鍋更合適。一方面由于鑄鐵鍋的導熱跟受熱比較均勻,而且保溫性也比通常鐵鍋較佳,所以更適合對溫度要求敏感的雞蛋;另一方面,雞蛋本身無味道,所以很容易沾染其他調(diào)料跟食物的味道,而鑄鐵鍋的琺瑯質(zhì)則能很好的杜絕這點。 對于很多大廚來說,他們都會有一把專門用來做煎蛋以及法式煎蛋卷的平底鍋,而且絕不會跟其他平底鍋混用。 第一步:開中火熱鍋,等鑄鐵鍋燒熱燒干后,放入小塊黃油(各種油的區(qū)別,后面說);撒一點鹽到油上以防止油待會碰到雞蛋里稍許的水濺起來(平常煎蛋里的氣泡就是因為這個)。 第二步:盡量低的打蛋到燒化的黃油上,如果附近有人觀摩的話,強烈建議點上單手打蛋這項技能……效果拔群。然后,立馬蓋上鍋蓋,這樣蛋白蒸發(fā)出來的水汽可以幫助雞蛋向上的一面的蛋白也盡快凝固,蓋上鍋蓋后立馬關火,鐵鍋自身的余熱就會慢慢把雞蛋煎熟了。 第三步:擺盤,拿段分蔥出來對切,放上蛋后撒上黑胡椒跟鹽即可。其實還可以煎幾片培根,最好能煎成那種焦焦脆脆的感覺然后拿來沾糖心的蛋黃吃。 用它,你也可以的。
可以將雞蛋放入盛滿水的碗里,沉入碗底的最新鮮,但不適合水煮;一頭沉入水底,一頭翹起的最適合水煮;浮在水面的,已經(jīng)壞了,還是扔掉吧。 『菜籽油/花生油 240°C』菜油黃澄澄的,香氣特別強,只是精煉過的香氣就會少很多。花生油和菜籽油、芝麻油類似,特別香。油品質(zhì)好,不飽和脂肪酸高,只是價格比較貴。 『棕櫚油235°C』主要是拿來炸方便面。因為是飽和脂肪酸很多,不容易變質(zhì),比較容易凝固。作為生產(chǎn)效率最高的油類(同樣單位面積生產(chǎn)的油是大豆的九倍),目前產(chǎn)量是的全球第二,價格也便宜。國內(nèi)主要用來做調(diào)和油。 提供一個做炸物的油配方:棕櫚油20%,牛油10%,豬油30%,植物油40%。適合炸土豆,洋蔥圈,雞排,脆皮炸雞。 『大豆油、葵花籽油230°C』大豆油是目前全球產(chǎn)量第一的油,也是轉(zhuǎn)基因爭議頗多的油??ㄗ延陀梅ê痛蠖褂皖愃?,不過顯得更高級更香一點,有些齋菜會為了香氣采用葵花籽油。炒葷菜適合用豆油。 ——以上為適合爆炒的油—— 『橄欖油/葡萄籽油191°C』歐洲菜基本標準油就是橄欖油,普通的那種,不是初榨。目前市面上的特級初榨橄欖油比較適合西餐煎烤和涼拌,并不適合中國人高溫炒菜。 如果炒菜的話,建議橄欖果渣油(也有叫二次榨取橄欖油),橄欖的味道也會淡很多。另外,初榨橄欖油味比較濃郁,很多人不一定能吃慣,葡萄籽油也是。 『豬油182°C』國內(nèi)餐廳的標準油之一,又分板油、肥膘、背油。很多中餐必須用豬油做。比如清炒蝦仁,因為白。比如炒蔬菜、蒸魚、油爆蝦、點白粥,因為香。而且中國的很多點心也用豬油起酥,尤其是大餅,豬油和蔥、面粉分外的搭。 很多專做炸物的店,油炸用油都要加入豬油,一般占三成比例,以有效增加香味,炸出來的東西色澤金黃口感酥脆。但比例不能太高,否則冷了會很油膩。很多面條、餛飩湯都要加入豬油才好吃。 日本人特別推崇背油,拉面湯里要混入豬油才能白白的煮到乳化,特別濃郁。不過把湯打包回家放冰箱一夜,就會發(fā)現(xiàn)這碗湯里有很多很多油。 『黃油177°C』西餐標準油,來自牛奶的乳脂肪團,天然奶香,動物油脂。黃油煎的蘑菇比植物油、豬油的更好吃。黃油和龍蝦(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都是絕配。 拿波里肉醬,也就是番茄意面醬,指定使用黃油。動物油脂都特別適合拌飯這種碳水化合物,同理黃油做的奶油白醬做焗飯也特好吃。黃油醬油和米飯,微波爐1分鐘就可以成功深夜發(fā)吃。 黃油還能有效的增加湯汁的粘稠度,在膠原不夠的時候加入黃油,能乳化形成厚重的口感。西藏的酥油和黃油差不多。酥油茶、黃油咖啡都是冬天很好的補充熱量的飲料。黃油在蛋糕西點的作用無需多言。 『芝麻油165°C』芝麻油又分冷壓、大槽、小磨香油。小磨香油最佳。味道香,但不耐熱,香味一受熱就揮發(fā),故不適用于炒菜。多用于涼拌,加一點很香,但是不要多加,加多了反而不香。 粵菜有“麻油包尾”的講法。就是上桌前在鍋里加入麻油達到增香、增潤的作用。一般其他菜系勾芡菜也要用出鍋加香油;一些四川火鍋油碟的成分標明中,麻油也是和玉米油豆油一起調(diào)配的,麻油成分僅30%。 ——以上為適合滑炒的油—— 【一些冷門油類】 『茶籽油』又叫山茶油。全球90%的茶油來自中國,主要是湖南人民愛吃。不飽和脂肪酸比橄欖油還高,而且分子比較小,吃著不膩。民間有坐月子吃茶油的說法。但是產(chǎn)量少,貴,農(nóng)民也不太愛種,未來也許會好些。 『胡麻籽油』國內(nèi)只有陜西甘肅寧夏內(nèi)蒙等省份吃,尤其是寧夏。胡麻耐高寒耐干旱,是西北油。味道很濃,適合土豆茄子這樣的菜,但不適合青菜。 『芥花籽油』學名叫低芥酸菜籽油,沒錯就是菜籽油。是所有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最高的,但是它還是個菜籽油,風味沒那么強。 關于用油的心得:
其實有了以上六個,基本就夠了,如果你還要再加的話:
科普小知識: 一、如何解決鐵鍋底部熏黑的問題? 有這兩個解決辦法:1、買一個鍋圈,保證灶頭與鍋底間恰當?shù)木嚯x(即燃氣灶藍色火焰的那一層接觸鍋底);在沒有鍋圈的情況下,調(diào)小火焰,保證藍色火焰那一層剛好接觸鍋底,但可能會延長飯菜熟透的時間。 我國使用的燃氣的主要成份主要是碳氧化合物,缺氧的話燃氣就不能正常燃燒,成份中碳的成份就會析出游離碳,積集在鍋底就變成鍋黑,也會造成燃氣的浪費。 二、如何給鑄鐵鍋開鍋? 新鍋先在熱水里面擦洗一遍,盡量把防銹層給擦掉,然后表面用廚房紙擦干。上灶臺加熱,順便放一塊豬油上去融化,沒有的話用橄欖油和其它植物油也行。 加熱到豬油融化就行,然后用廚房紙沾著融化的豬油,把鍋里里外外全部抹一遍,留下一層均勻而且輕薄的油層。倒扣著放入烤箱,150°烤一個小時。為了防止油滴下來,烤箱底最好放個盤或者紙接著油。 烤完后放涼,鍋就算開好了。這時候鍋上面會有薄薄亮亮的一層油,比開鍋之前更加光滑,不沾性能也更好;開完鍋后最初幾次做菜要做油脂多一點的菜,這樣才能保證油膜越來越穩(wěn)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