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瑟夫·洛克是一個謎一般的人,你可以叫他探險家、植物學家、語言學家、民族學者、攝影家、自由撰稿人、地理學家,他還培養(yǎng)過廚師,甚至有時候還幫人治病,同時他還是一個脾氣暴躁,說話不著邊際,在科學數(shù)據(jù)上虎頭蛇尾,經(jīng)常犯錯的馬大哈。 1925-1927年的這段時間洛克主要生活在卓尼,他考察了卓尼與迭部的大部分地區(qū),拍攝了大量迭山地區(qū)的自然、人文照片。在與雇主哈佛大學阿諾德植物園的薩金特教授的信件交流中,洛克講述了發(fā)生在這片土地的各種故事和歷史事實,不經(jīng)意間存留下了這片區(qū)域最為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洛克的書信不僅敘述了中國西南西北的風土人情,還記錄了民國時期軍閥混戰(zhàn)中各方勢力的角逐斗爭,郵驛體系,貨幣商品兌換與交流等多方面的一手資料)。1933年,《地理學雜志》發(fā)布了經(jīng)過整理后的洛克關(guān)于卓尼與迭部的文章,這篇文章目前國內(nèi)還沒有譯本,其描述的準確程度令編者震驚。文章中記述的迭山植被狀態(tài),山溝及河流的走向,村落的分部甚至完全能與百年后的今天匹配(卓尼的車巴溝,卡車溝,拉力溝,博峪溝,大峪溝,阿角溝,甚至小如塔古村,扎列村,東哇村,業(yè)日村,達日村,代巴村,吾乎村,班藏村一直到迭部最南端與四川交界的達益村等等,都能在今天的地圖上完全對應(yīng)到如今的地名)。洛克精通十多門外語,對漢語及藏語很有悟性,諸如《尚書》此類的書籍里的典故能信手拈來,這為他以后對納西學的研究很有裨益。 大眾所了解的洛克一般是從《國家地理》雜志,這篇《地理學雜志》的文章是第一次以漢語形式公之于眾,是甘南為數(shù)不多的百年前珍貴文字記錄,磐石君將其翻譯整理,以饗讀者。  中國西北的省份甘肅,荒涼寂寥。特別從東向西進入甘肅時,更是如此,這里土地干旱,由于缺乏降水而樹木稀少,當?shù)仄毡椴捎闷巾數(shù)母赡嗯锷嶙鼍铀]有人會想到如此貧瘠的省份在其西南部地區(qū)擁有一個可能是整個中國首屈一指的天堂。巨大的石灰?guī)r山脈,即岷山(由于迭山視覺上看起來比四川岷山更高大,民國時期國外考察團將迭山稱作岷山,有的稱為“岷山北嶺”。為便于區(qū)分,譯者將此文后面洛克提到的“岷山”更正為“迭山”),這座山如一片綠洲一樣,將其與甘肅其他地區(qū)分隔開來。洮河像一條護城河一樣,深深地環(huán)抱著迭山所形成的狹長山帶,為中國腹地的這片綠洲增添了最浪漫的氣氛。迭山由東向西延伸,由連綿的石灰?guī)r塔峰組成,陡峭而壯觀。迭山中部的斷裂形成了著名的石門,成為一個從遠處即可遙望的壯麗地標。迭山的北坡被割裂成眾多深邃峽谷,延伸至洮河,峽谷里密布著云杉、冷杉和杜鵑花。山谷被各個山脊隔開,這些山脊陡峭綿延,像一條蜿蜒巨龍,守護著迭部腹地。通過迭山的山谷,有三種方式可以抵達迭部。最簡單的方法是由卡車溝從光蓋山進入。但是,絕對不能以為一旦通過光蓋山,迭部就近在眼前了。因為你還需要通過廣闊的峽谷和石門,這種地形可謂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洮河是迭部的天然護城河,她的源頭李恰如山在另一個巨大石灰?guī)r山脈以西的廣闊草原上,奇妙的山脈將河流切成兩部分。洮河幾乎環(huán)繞著迭山的整個北坡,她是荒涼里的美麗,又是無序中的有序。這些居住在整個中國最浪漫的地方的原生態(tài)迭部人可以說是人種學之謎。他們稱自己為“T'ewu”,分為兩個氏族,分別為上迭部和下迭部,他們與藏族同宗,但是根據(jù)我對居住在中國西部的許多部落的研究,我相信,迭部族、西番、羌戎、納西、摩梭族屬于一支,即歷史上的羌族,其種族有25萬個家庭,其王國曾經(jīng)活動在青海湖一帶。這些小溪或流向洮河至黃河或流向白龍江至長江早期的中國記錄表明,他們的領(lǐng)土位于從羅布泊到長城的一條線的南部。中國歷史上提到的羌族的另一個分支是狄,而迭部人很可能最初屬于狄的分支,被稱為羌狄。用來書寫部落名稱的漢字是迭部,音為“鐵布”。在迭部部落中,有上萬名好戰(zhàn)的人受到坐落在洮河的卓尼土司的統(tǒng)治。中國最早記錄古代事跡的《尚書》被刻在一捆捆的竹簡上,在其中的《禹貢》中,向我們講述了夏朝大禹的成就。正是這位皇帝提到了西方的蠻族部落,稱生活在洮河源頭的三個苗族部落為三苗部落。這位皇帝應(yīng)該被視為第一位中國探險家。在以上經(jīng)典作品中,我們被告知他訪問了西傾山,這就是藏人的“李恰如山”。他調(diào)節(jié)了河流的上游水源,并記錄了積石山的位置,積石山就是古老的阿尼瑪卿山。然而,我同意《尚書》這一經(jīng)典作品的解釋者們認為的“小積石山”應(yīng)該就是西傾山,因為從公元前2204年-2196年代的禹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的急流、峽谷,阻止了從阿尼瑪卿山周圍的黃河漂流到李恰如山的可能性。小積石山位于現(xiàn)今的甘肅省的河州(今臨夏州)附近,這里的黃河可通航。禹確實訪問了西傾山是不爭的事實,他一定是第一個探索這個遙遠地區(qū)的人,該地區(qū)在他那個時代仍比當時中國的邊界更西端。一本中國古書記載描述了西傾山和洮河的源頭,并用漢語音譯出了藏語的名字,漢語的節(jié)律不太適合描述別的語言,但該山的藏語叫“Luichawrak”,漢語的“李恰如”就很容易辨認。禹皇帝還參觀了現(xiàn)在的甘肅省迭山北坡,但是沒有記錄表明他穿越了迭部土地。迭山距離李恰如山脈不遠,盡管有大片草原夾在這兩個山脈之間,但它們的確屬于一個系統(tǒng),具有相同的構(gòu)造。但是迭部人并非總是這個奇妙綠洲的唯一擁有者,因為古代記錄告訴我們,在公元557年到581年之間,在今天的上迭部曾經(jīng)建造過一座叫做疊州的城市,由中國總督統(tǒng)治。該城市后來被廢棄,但在唐朝(公元627年至650年)期間重建。它的古城墻和護城河的遺跡今天還能看到,無疑會引起考古學家的極大興趣。▲納西隨從和卓尼土司的護衛(wèi)隊組成的洛克探險的小部隊在等待探索阿尼瑪卿山的這段時間,我游歷整個迭部兩次,探索了迭山所有的山谷和山脈,這需要五次單獨的旅程。迭山山體是狹長的石灰?guī)r山脈,是長江和黃河之間的分水嶺。中國地理在界定岷山方面相當模糊,其以南的其它山脈也稱為岷山,且被認為是甘肅山脈的一部分,這是錯誤的,因為甘肅岷山的定義非常清楚,它的北邊是洮河,南邊是嘉陵江的一個分支——白水江(勘誤:如今的岷山特指四川省境內(nèi),以雪寶頂為主峰的南北山脈,而洛克認為的岷山,實際上就是如今迭山。另洛克將白龍江的支流白水江稱為白龍江,為便于理解譯者將后面的白水江一律譯為白龍江。)嘉陵江的分支有兩個源頭,一個是在川北草原哈爾登泉水群(郎木寺以西),另一個迭山(指白龍江的支流白水江),這兩個源頭匯集流經(jīng)迭部,實際上迭部是一個長長的山谷,北部被迭山所包圍,而南部是山脈屏障,將其與川北草原分隔開。實際上迭部的南部邊界就是甘肅和四川的邊界。以前,迭部一直延伸到黑河和白河的交界處,即當前邊界以南三天的路程。四川最西北的城鎮(zhèn)是松潘縣,位于岷江邊上,松潘距離岷江源頭向南兩天路程。岷江發(fā)源于弓杠嶺,中國地理學家也將其歸屬于岷山,但是弓杠嶺距離甘肅境內(nèi)的岷山南界還很遠。達拉河以南是黑河發(fā)源地,向南經(jīng)過幾天的路程就會與白河相連,其也是白龍江的支流。黑河與白河在甘肅南部的碧口以西40里處交匯為文縣河(譯者注:這里的“文縣河”實為洛克認為的白水江)。迭部是卓尼土司領(lǐng)土的最大組成部分,他成功地治理著迭部。不過迭部人一向保持獨立,并不將土司放在眼里,甚至攻擊了他的使者,也攻擊了我本人兩次,以至于土司不得不派人保護我們。不論從政治屬性或自然屬性來講,卓尼人的元首制實際上已不復(fù)存在。因為卓尼前土司及其祖先雖然已經(jīng)統(tǒng)治迭部王國近六百年,但是卻在1927年冬天,被馮玉祥擼了烏紗帽,奪了所有頭銜,最后得了個蠻族行政官的職位。1928年4月,回教徒叛亂并起來反抗馮玉祥。他們來到卓尼,搶劫并殺死了寺廟中的喇嘛,并將寺廟和卓尼村莊夷為平地,留下了不盡的死亡和瘡痍。土司隨即逃往迭部,他在那里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描述了回教徒對他和他的人民所造成的可怕破壞和災(zāi)難。但迭部人本身卻未因此事受到困擾,因為沒人敢攻擊迭部地區(qū)。
 卓尼土司的統(tǒng)治范圍,可以被認為是從北向南14天行程、從東向西10至12天行程的距離(由于缺乏適當方法計量里、英里或平方英里,只能以行程估算)。由于其統(tǒng)治部落普遍不守法、不合作且又居住在野生山區(qū),對原始部落的人口數(shù)量進行普查非常困難,一年只有幾個月能進入部落。迭部人故意將這些步道保持在長期需要維修的惡劣狀態(tài),以防止鄰人對他們進行突襲——也就是說,在這些山路上,經(jīng)常有各種路障,作為隔絕各個村落間及村落和游客間的屏障,以防被攻擊。 由卓尼進入上迭部最簡單的方法是經(jīng)由卡車溝,一直延伸至迭山山谷。還可以通過車巴溝進入上迭部,車巴溝距離卡車溝還有20英里地??ㄜ嚋鲜浅塑嚢蜏溪M長山谷以外唯一連綿延伸至迭山山頂?shù)纳焦?。到達下迭部最快的路線是通過大峪溝,那里的山谷延伸至阿角村,距離卓尼90里。在阿角村還有一個阿角小溝,可以通往另一條前往下迭部的艱難之路扎伊克噶的東南面,這個翻過迭山山頂?shù)竭_迭部的線路據(jù)說還有另外兩條通路,從卓尼出發(fā)需要5天,具體走法還有待商榷。另一條通往迭部的路是通過甘肅南部的岷州(即岷縣),再進入白龍江河谷進入。經(jīng)由黃河東邊的草地也可以進入迭部的西部,那里居住著是原生態(tài)的游牧民族。但最安全的方法仍然是從洮河流域經(jīng)由卡車溝進入迭部,我們也正是由這條路開始了迭部的首次旅行。包含卓尼與迭部,白龍江與洮河的交通地圖這張地圖是甘南第一張現(xiàn)代地圖我們探索迭部,有以下三方面學術(shù)目的:植物學,鳥類學和地理學。在我們之前,只有很少的人參觀了迭部的部分地區(qū)。一位是傳教士,他短暫訪問了扎尕那;另一位是喬治·佩雷拉將軍,他從四川進入南迭部(下迭部)地區(qū),但是他也沒有越過卓尼土司所管轄的迭山。他沿著白龍江到達下迭部的最后一個村——水泊村,從那里越過漢人管轄的達拉山到了岷州,然后經(jīng)由洮河到了卓尼。美國人埃默里先生在去松潘的時候,向東經(jīng)由扎伊克噶越過迭山。除我們以外,沒有人走過完整的線路,也沒人能穿越所有進出迭部的通道。我們在不同的季節(jié)訪問迭部多次,此外還探索了迭山主脈以及其南部和北部山谷。1925年6月8日,經(jīng)過關(guān)于物資運輸費用的談判和一系列的車馬勞頓后,我們終于離開了卓尼,直奔迭山這座大山。這個洮河的美麗山谷到處是壯麗的古老楊樹林,樹干直徑足足有幾英尺,極為震撼。穿過一些藏族小村莊后,我們到達了卡車溝谷口,然后坐船穿過洮河,到達了達子多村,這天,我們在卡車溝溪岸長滿松樹的陡峭山腳下安扎營地。卡車溝里的草地長滿美麗的樺樹、野生梨和蘋果樹林,樹上盛開著美麗花朵,其中最動人的是酒紅色的報春花和布滿草地的紫色馬先蒿、紫羅和其它多到數(shù)不盡的各種花朵。落葉林中的灌木叢延伸至陡峭山脊中的松樹林中,密布著玫瑰、伏?;?,金銀花,野生牡丹,野生櫻桃,散發(fā)著春天的誘人氣息。在一片高大的云杉林中,我們扎起了迭部風格的營地,用樹木點燃篝火,圍坐在篝火旁。 清早,我們沿著河岸上游美麗的小樹林和云杉森林,穿越野雞遍布的草地。我們遇到了身著羊皮服裝的土著牧民和騎著牦牛的喇嘛,喇嘛們戴著夏天奇特的白色圓頂頭飾,那形狀就像一個平底鍋。距離山谷較遠的10英里處有一個美麗的峽谷,溪流在狹窄的河床上咆哮,也在杜松樹頂?shù)木奘g洶涌澎湃。奔涌的溪流在通過直魯那和哇日納等幾個村莊后,緩緩流入森林山谷的小坡。我們來到了卡車溝的最后一個小村莊,叫做卡車牙日,卡車牙日之外盡是荒蕪。我們在卡車河流經(jīng)的美麗草地上安營扎寨。這片草甸被美麗的森林包圍,簡直是一片花海!有米色和深紫色的報春花,大簇花束的角蒿、紅色的野生罌粟、紫色的杜鵑花,真是百花齊放,爭香斗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差不多兩年后的冬天我又在此扎營:溪流結(jié)冰,為了搭起帳篷,我們不得不鏟起2英尺高的雪。氣溫低達零下十幾度,一切都在冬天中沉睡。但現(xiàn)在是春天,四處充滿生機與冒險,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到達遍布高山花朵的迭山山峰。離開我們的露營地后,我和我的團隊——卓尼向?qū)б约白磕嵬了居亚樘峁┑臑槲覀冮_路的藏族士兵,指揮著趕騾人,拖著沉重的行李,繼續(xù)前行。在我們的左邊露營地后方,我們涉水橫渡了一條小溪,小溪發(fā)源于一條狹窄的巖石谷扎隆庫。我的導(dǎo)游告訴我,沿著這條小溪向上走到山谷,正好可以到達著名的石門腳下——石門是迭山山脈最顯著的地標,從洮河北角的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對于我來說,最宏偉的景象是從卓尼土司的恰蓋寺后面高11,000英尺的懸崖上看迭山。這個寺廟在卓尼以北,約有兩天行程。在扎隆庫溝入口處,我們遇到了一位從光蓋山來的騎馬喇嘛,為了問路,我們向他致意并示意他停下來。當他看到我們一行人配有武裝,便騎著馬飛速逃離。我的護衛(wèi)策馬揚鞭趕緊攔住他,告訴他我們都是好人后他才折返回來,但還是與我們保持著安全距離。后來當我取笑他時,他知道自己判斷失誤,告訴我們他以為是遇見強盜了。他給我們指了路,但由于路線不明,使得我們一遍遍地橫渡小溪。最后我們攔住一個山谷里遇到的趕牦牛的藏族男孩,說服他領(lǐng)著我們上了山谷。徒步7英里后,我們到達了一個荒涼的小村莊,遇見一位單身女人倚在鄉(xiāng)村圍欄上與一個藏族男孩調(diào)情。在她旁邊綁著一只巨大的藏獒,它扯著自己的鐵鏈,搖搖晃晃跑來跑去,當看到我們時,那只狗變得更加兇猛,如果那個女人沒有迅速抓住他,它的獠牙肯定已經(jīng)咬傷了我們。藏獒確實是一個強悍的品種,也是最危險的對手。藏族男孩把我們帶到這后,不想再往前走了,當我抓著他的袖子想說服他時,他像剝皮的蛇一樣掙脫了他的衣服,全裸地消失在森林中,而我手里還握著他的一件披風。我們終于說服了另一個迭部男孩給我們帶路,但他也感到害怕,我只有軟硬兼施,答應(yīng)給他不錯的報酬后他才同意。但是他對我們還是極度懷疑,不斷地回望我們的士兵,仔細看他們的子彈帶和獵槍。眼神中充滿了恐懼,最后他停了下來,說沒有時間再繼續(xù)陪我們前進了,因為他要回去給牦牛擠奶。我們一陣大笑,因為沒有一個藏族男性愿意屈尊干這種低級工作,這些工作總是留給婦女們?nèi)プ?。為了減輕他的恐懼,我們的護衛(wèi)給了他一把步槍,這立即使他恢復(fù)了勇氣,當我塞給他一美元后,他便徹底地相信我們了。我們很快到達了大石門大前的一片美麗的草地,但這片草地不是主要景致,主要的草地仍在約4英里之外。這里是通往迭山山脊主脈的第一道大門。我們的帳篷扎在一片花海中,我看到一條峽谷被溪流隔斷,峽谷壁有一兩千英尺高,草坡和峭壁覆蓋著冷杉,云杉和杜鵑花。這里長滿了一堆堆金黃色的金露梅。在我們的營地附近一兩千英尺高的臺地上,密布著紅色,藍色和黃色的罌粟花,還有漂亮的報春花和雪絨花。我們的藏族小向?qū)б呀?jīng)不害怕我們了,整夜與我們在一起,并且第二天帶我們來到了石門主門。這條路通向一處石灰?guī)r峽谷,很多地方是垂直地形,這個只有約30英尺寬但近2000英尺深的奇特蜿蜒峽谷冷峻而蕭瑟。從峽谷中延伸出來一個開放的山谷,這個山谷直接通向西南部,直通迭山正中的大石門。在迭山腳下的一個小湖下面,我們駐扎了我們的營地。巖門的每一側(cè)都延伸出巨大的巖壁,形成了巨大的城墻,這是數(shù)百只雪鴿的家。沿著石門右側(cè)的小溪,能看到美麗的高山草甸、沼澤、長滿了好看的狗舌草。我們的營地位于冷杉,云杉林和美麗的杜鵑花環(huán)繞的草地上,海拔11,750英尺。
▲石門是最具有迭山風格的地質(zhì)構(gòu)造 古往今來的人們對迭山最直觀印象 往往就是這些大小不一的石門 我們決定爬上石門,石門的底部估計有300碼,頂部有600碼。我們猜測的巖石厚度為1200英尺。我們從營地上方爬了1000英尺,進入了危險的巖石滑坡地帶。猙獰的巨石四處散落,我們在旁邊看起來像侏儒。上面的其中一個缺口被巨大的陡峭的月牙形斜坡和碎石塊掩蓋,最后我們也沒有找到通過該巖門進入迭部的出口。陡崖上的巖羊和鬃羊看到我們的到來四散逃開,松散的銳利石灰?guī)r巖石隨之崩塌掉落,但我們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從營地出發(fā),我們還進行了游覽,到達了光蓋山以東的最高埡口,這里的海拔高達13150英尺。在冷杉和云杉上方,我們在巖石斜坡上遇到了彎曲的扭曲的杜松樹,而在上方,則是高山草甸和松散的卵石,如此高海拔的植物群會令植物愛好者倍感意外。山上還開滿了巨大、美麗如綢緞藍色,紅色和淡紫色花片排列成穗狀的罌粟花(綠絨蒿),黃色虎耳草和各種顏色的十字花科植物。最重要的是,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鼓手長軍帽般的潔白雪蓮,飛燕草,附子花和龍膽為代表的多種植物。黃色的委陵菜在巨石之間形成大塊的草甸,風景宏偉而怪異,在這些艷麗的花朵中還生活著大雪雞,大雪雞的保護色很成功,幾乎和巖石無法區(qū)分,抓捕計劃就此落空。 卡車溝從扎隆庫附近大幅縮窄,山坡上密布著茂密的樹木,而溪流兩岸則是大片可愛的熏衣草和紫色的杜鵑花,形成了并不寬闊的花的屏障。山后有最令人驚奇的畫面:綠草如茵的山坡上是一整片小森林,森林里遍布高聳無分支的檸條錦雞,上面掛著粉紅色的豌豆狀花;這種植物有柱狀仙人掌的習性。我們四處所見的草地就像漫山遍野的鮮艷地毯,令人心曠神怡?,F(xiàn)在,我們進入了西藏的金罌粟領(lǐng)域,她是最美麗的高山花卉之一。當我們登上陡峭的山谷通往山口時,還遇到了頭戴金黃色罌粟花環(huán)的美麗的藏族少女。山谷12,000英尺處的陡峭山坡上形成了冷杉、杜松樹和杜鵑花為主要植物樣態(tài)的森林。潺潺的小溪在霜凍區(qū)域異常寂靜,山口附近的河床上覆蓋著厚厚的一層冰,高達20英尺的巨大冰柱垂下懸崖。兩年后,我?guī)缀踉诖说氐娘L雪暴中喪生,當時我迷了路,我差點連人帶馬從懸崖上滾下去。迭山石門依然矗立在此,守衛(wèi)著這里的一草一木光蓋山埡口高12,530英尺,是一塊高山草甸濕地,北側(cè)被巨大的石灰?guī)r峭壁和石峰環(huán)繞,但向南傾斜成與迭山主干線平行的短谷。巨大石灰?guī)r山脈將其裸露的15000英尺高的脊梁直插天際,在西南方向延伸出一條巨大的石灰石巖墻,有一部分石門可以通向上迭部地區(qū)。我們腳下的小溪可以一直聯(lián)通到位于重慶的長江支流嘉陵江。在光蓋山埡口以西,山脈中間有另一條道路,通向一個叫做車巴溝的狹長山谷,這個山谷可進入卓尼縣以西約40英里的雅路寺附近的洮河。這個山谷的人們,特別是住在山谷下游的人們,是土司的死敵。沿著光蓋山往下走,又到了能通往白龍江的泥濘山坡。溪流與清澈剔透的山泉相連,下面是一條峽谷,兩邊的峭壁從兩面高出幾千英尺,直沖云霄,而巨大的斜坡則延伸到布滿杜鵑花的河床。大量的積云聳立在迭山上空,而黑色的暴風云則聚集在光蓋山口。命運眷顧,滾滾的烏云讓我們見證了現(xiàn)場的壯麗。險峻的山海變得可見,山上茂密的森林中長滿冷杉和云杉,巨大的峭壁和石峰,像匕首鋒利的刀鋒,尖聳入云。迭部山神涅甘達娃長居在此,守護者這片神圣的土地,人們稱之為涅甘達娃。他一動不動,在山脊東邊幻化成石獅子,凝坐在那里,像哨兵一樣,不知疲倦地守望并保護著迭部的土地。在山神腳下,虔誠的喇嘛架起一個祭壇,供養(yǎng)新鮮的杜松樹枝,焚香供奉山神涅甘達娃。在這些猶如巨大聳立的書頁般的巖石之間,點綴著春天紅色樺樹天鵝絨一樣的葉子和深綠色的云杉,而報春花在長滿苔蘚的河床石頭上比比皆是。鐵線蓮、鳶尾、銀蓮花、百靈和鳳仙花覆蓋著山腳下的青翠草地。這條砂石小徑很干凈,一直沿著小溪涓涓的水道??諝庵袕浡禾斓姆曳迹懼B兒的鳴叫。當我凝視遠方,我看到陡峭險峻的山脊被一條綠色覆蓋,但是溪流卻越過障礙,在懸崖峭壁中切開一條道路。迭部人在這里的洪流上方建了一條小路,洪流能穿過峽谷峭壁凹槽中水平放置的巨大原木,真讓人嘆為觀止,而這條路,是通往迭部的要道。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壯觀和宏偉,直到我們穿越狹窄的山谷,走進一個被巨大的石灰?guī)r陡峭山脈包圍的圓形空地。山腳下即是迭部小村莊東哇村,村里房子的屋頂看起來簡直直抵懸崖,村里還有一個小喇嘛寺院拉桑寺,冷杉和云杉林圍繞著村莊,給她鑲了一個邊。我們踏上了上迭部的扎尕那,這個藏語名字是精心挑選的,扎尕那在藏語的意思是石頭匣子,當?shù)氐淖磕崛诉@樣稱呼。 我們越過溪流,跋山涉水到了一處大草地,在海拔10,000英尺的地方扎營。在高原地區(qū)很難找到更好的地方。我瞥了一眼東哇村,才發(fā)現(xiàn)扎尕那的迭部人將房屋一棟疊一棟地建起來的,一棟房屋的三堵墻用作另外三棟房子的墻。扎尕那確實是一個自然界建造的強大堡壘,不易被入侵。如果敵人從西部武力入侵,除了益哇的巖石峽谷和扎尕那的溪流,沒有其他出路。迭部的幾個男子很快訪問了我們的營地,而婦女們則正要去營地后面的樹林里放牦牛,順路停下來好奇地看我們。來自拉桑寺的喇嘛也正要往樹林去,我們贈送了他們一些禮物,很快與他們成了朋友。我費了好大勁才給他們拍照,因為盡管他們很好奇,但是也還是充滿警惕和懷疑。他們對我在做什么一無所知。婦女們繼續(xù)轉(zhuǎn)著亞麻線,她們穿著藏袍,將纏繞在圓木上的亞麻線背在背上。她們穿的是羊皮服裝,皮膚緊貼羊毛,從頭發(fā)一直到裙擺都裝飾著最常見的藏族飾品,例如用牦牛的毛線串著藍色玻璃珠與空彈殼,身后就跟著她們的牦牛。藏族姑娘們用銅錢和貝殼串起來拴住牦牛。她們很喜歡銀紙和錫箔紙,就像那種柯達用來包裝膠片的紙。女孩們甚至為了得到紙片而打架,她們自己將紙撕成小塊來分。我把手表放在草地上,所有的男人和男孩子們都平趴在草地上,像車輪輻條一樣轉(zhuǎn)動身體,模仿手表的走動和滴答聲,驚嘆于指針的轉(zhuǎn)動。他們把我的溫度計當成是煙斗,但他們最好奇的還是我們的槍。上迭部被自然要塞所包圍,隱秘而隔絕,與甘肅漢人不通婚,是該地區(qū)最原始、純真的部落之一。他們與游牧民族非常不同,游牧民族是藏族和蒙古族混合而產(chǎn)生的種族,而迭部人真的是最純正的原住民。扎尕那共有五個村莊,從東到西依次排列:東哇村,業(yè)日村,達日村,代巴村和Laonto(譯者:此村可能與其他村合并或者已被廢棄),后者是卓尼土司領(lǐng)土上的最后一個小村莊,位于班周山下。這座山峰是扎尕那和四川之間的實際邊界,但在這以外,實際上沒有人的土地。在東哇村腳下,扎尕那河與一條來自班周山的小溪匯合,并隨著益哇河進入一條叫做益哇溝的狹窄山谷。這是迭山周邊變化最大的地方在這里,我遇到了一位虔誠的迭部朝圣者,他從下迭部來,正在前往青海湖與西寧附近塔爾寺的途中。不同于普通的朝圣者,他決定用自己的身體的測量朝圣距離,這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wù),因為人們認為即使是馬幫行走也需要16天,還需要翻越很高的埡口。他穿著鞋底是2英寸厚的木鞋,上面是皮革。他在的頭周圍戴著一條皮帶,額頭中間有一塊小皮墊。他完全跪下,用帶著木柄的雙手在平坦的地面上滑動,手臂和下肢都全部伸展開來,額頭著地,如此往復(fù),以這樣的速度,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他是到不了塔爾寺的。我們在扎尕那度過的第一個晚上十分動人,巨大的云層聚集在山谷峭壁中,這些峭壁像海洋中的島嶼一樣巍峨聳立。鳥兒鳴唱,空氣靜止,萬物都安靜地籠罩在覆蓋著綠色苔蘚的陰郁森林中??諝庵袕浡粕己屠渖嫉南阒瑲?,直立挺拔的云杉和冷杉大有與巖石峭壁試比高的態(tài)勢。從扎尕那途中,我們看到有許多牦牛和驢組成的隊伍經(jīng)由另一個石門往益哇的方向去,這個石門,與扎尕那相比,簡直是一個微型縮影。穿過這個狹窄的山谷,到了另一處山澗,那里散布著許多迭部小村莊和許多喇嘛廟,例如高則村附近的白古寺。過了高則村石灰?guī)r就少了,更多的是云母板巖,頁巖和片巖。此處的迭部實際上僅由白龍江山谷組成,其與達拉河流匯合,流向一個狹窄的巖石谷中,山谷側(cè)面及主要峽谷的交界處鮮有村莊,可利用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梯田化了。
▲綠絨蒿是令歐洲植物學家癡迷的高原花朵 這里的草甸稱為電尕,白龍江的干流在此與扎尕那和光蓋山的支流匯集于此,此處也是四川最西北無序部落和甘肅卓尼領(lǐng)地的邊界,一貫是是極其危險的地方。所以我們一直等到迭部護衛(wèi)隊趕上我們,并準備好應(yīng)對沖突的步槍才敢謹慎冒險前往。我用雙筒望遠鏡小心翼翼地看著遠處,巡視了另一側(cè)的所有灌木叢,以防劫匪。從電尕到巴西電尕寺院的延伸地帶被稱為卓次溝,比電尕上方的峽谷要寬曠得多。這里的松樹比云杉多,在南部山谷的山脊上形成了美麗的松樹林,而北坡則大多是黃土和礫巖,坡上都是旱生植物。在巴西電尕寺院下方,白龍江北岸寬闊的山谷底部中心,我看到一大片升起的地面,周圍似乎是一條護城河;在然鬧村對面南方遠一點的地方也有一個類似的地塊。我閱讀了岷州年鑒,了解到這些地塊是古疊州城墻遺址,這座城墻是在公元557-581年的北周朝時期建成的。該城墻在隋朝時期被廢棄,但在唐太宗時期又被重建(約公元627年),當時唐太宗任命李責力為疊州總督。1300年以前,總督一直統(tǒng)治著這個古老而文明的城市,我想這對考古學家來說應(yīng)該是很有趣的。白龍江所形成的山谷非常肥沃,氣候也比高出這里3000多英尺的扎尕那溫和得多,不過這里依舊屬于上迭部。白龍江美麗壯碩的曲線從迭山南坡蜿蜒而過,其側(cè)面的巖壁和深谷又延伸至更寬闊的山谷,湍急河流流經(jīng)頁巖、片巖和黃土,在這個山谷留下了時間的印記。山谷里到處散布著橫向的石灰?guī)r山脊。在此處,原本溫和的白龍江變得洪流涌動。實際上,整個下迭部省都歸于汪藏寺的喇嘛管,除非得到他們的許可,村民不能向陌生人出售任何東西。我們攜帶了卓尼土司用藏語寫的信,指示他們?yōu)槲覀兲峁┧璧囊磺校合驅(qū)В呑踊蜿笈?、飲食所需等?/span>老旺藏寺隱藏在一個干旱的峽谷中,荒蕪寂寥。我被帶到活佛所擁有的一處房子里,當時活佛去青海湖的塔爾寺了。這里最多有三十個和尚,他們通過誦經(jīng),修剪酥油燈,為眾神供奉圣水來消磨時間。我的房間有點恐怖,屋外走廊的架子上擺著惡魔般的面具,吐著足有2英尺長的血紅舌頭,還掛著三刃匕首,門柱上綁著頭骨鼓之類的宗教祭器。破舊風干的灰熊頭青面獠牙的注視著大廳的中心:這里好像是惡魔的居所,每個角落都潛伏著各種詭異的雕像。不過這個喇嘛寺院卻是一個安靜的隱居處。寺院入口處累積的糞便證明,這里也是綿羊和山羊的庇護所,我們的驢子則在大門兩側(cè)的經(jīng)筒下找到了休憩地。天空烏黑一片,一陣強風瘋狂地吹過炎熱峽谷,雷聲滾滾,回蕩在幽深的峽谷,寺院前的幾棵楊樹被迎面而來的暴風雨震懾。寺院的狹窄小巷和誦經(jīng)大廳前的廣場被拋棄了,在前庭,一副生命時輪和一輪繞著位于世界中心的西藏神秘山峰旋轉(zhuǎn)的太陽圖片。兩只孤獨的公雞呆在架子上,就像這里沒有女性同伴的喇嘛一樣。空氣中彌漫著腐臭的黃油和其他惡臭氣味的地方,但貌似神和喇嘛都不關(guān)心。最重要的是,人們可以聽到被囚禁在峽谷中的河流咆哮聲和固定在屋頂屋檐上的寺廟鐘聲。然而,這個修道院也有過許多的沖突和流血,三年前,旺藏寺的喇嘛們解決了一個長期的恩怨,發(fā)生的火并導(dǎo)致五名喇嘛被殺,而另外十二名對手被驅(qū)趕到一間房子內(nèi)被憤怒的喇嘛們放火燒死,而他們的活佛則逃到拉不楞寺。最終,汪藏寺的喇嘛們同意分寺,剩下的人建造一所獨立的寺院,被稱為新旺藏寺。從旺藏寺出發(fā),我們探索了旺藏溝的富饒山谷,其中最富饒狹長的是拉桑溝,這個山谷被落葉和常綠植物構(gòu)成的原始森林包圍,其中有云杉、冷杉、杜松、杜鵑及楓樹等。南面的山谷比北面的山谷更為富饒,北部的山或多或少旱生植物。穿過麻牙山(今高日道耀山)之后,地勢就開闊起來,但有一個叫做麻牙溝的幽深峽谷可以通到迭山以南的平行石灰石山脈,并與迭山相連。在麻牙溝河口的東邊是麻牙村(今亞日村),在白龍江的一個彎道周圍被灌木叢覆蓋的山丘包圍著。從這里向北,整個山脈構(gòu)成一個由峽谷,關(guān)隘形成的迷宮。正是這部分下迭部土地,在和美麗的扎尕那競爭。自古以來,這里的廣闊森林沒有受到任何干擾。有一條小徑可以穿過分水山谷從尼巴溝到達麻牙溝。從這條11250英尺高的草叢道路走,小徑變成了冷杉、白木和杜仲林,地面上鋪著淺綠色的青苔,而野生櫻桃和長葉柳樹則從灌木叢探出頭來。道路泥濘,陡峭異常,但一路的樹根枝條和杜鵑林美麗的讓人目不暇接。順著陡峭峽谷迅速降到拉尼巴溝是可以通往桑巴溝的路線,桑巴溝是一個被稱為由“小古麻”巨型石灰?guī)r構(gòu)成的山谷。茂密的森林主要由上部的紅云杉,紫云杉和下部以云杉為主的混合林木組成。桑巴溝的溪流在黑拉村以下被一條狹窄的森林主脊分割成兩個平行的山谷,除了黑拉,還有另外兩個村莊坐落在這個劇場般的山澗里,吾乎村和班藏村,都位于桑巴溝的北岸的陡崖下。大古麻峰是迭山的最高峰,大約17,000英尺(譯者:洛克的計算有誤,實際迭山的主峰在此山以西27公里的群山中),從桑巴溝山谷底部的森林中直沖而來。猙獰粗糙的石灰?guī)r形成了一個迭山石門的巨大西門,這里叫做跑馬灘,通過石門可以進入迭山主路并到達山頂。不過要達到山頂絕非易事,許多蜿蜒的鴻溝令人望而生畏。暮色籠罩的陰暗森林與美麗的高山草甸相融合,那里被稱為跑馬灘,盛放鮮花。不過你很快就會淹沒在懸崖峭壁中的森林里。這條小徑通往一片叫做跑馬灘的草甸,可以沿著河床蜿蜒穿過狹窄的落葉松,冷杉和樺樹。往上爬的路很陡峭,小徑沿著山谷的峭壁,緊貼懸崖向上延伸。我們不斷向上爬,河床上是與房間大小一般的石灰?guī)r巨石,奔騰的河流下面咆哮,卻看不到蹤跡。這景色原始野蠻,甚至有點可怕,當你所到之處的小道被巨石擋住去路時,偷偷瞥一眼幾千英尺高的峭壁就更覺得驚心動魄了。這個時候還可以聽見被奔跑的山羊或羚羊從狹窄石縫中震落的石塊撞擊樹木、將樹枝壓成碎片的聲音,轟隆聲起初聽起來像是遙遠的雷聲。這條小路連接著3000-4000英尺高的懸垂懸崖的底部,經(jīng)過漫長歷史的自然雕刻,這些懸崖變成了高達數(shù)百英尺的巨大雞冠花一樣的尖峰。在石門的中心,一個巨大的金字塔狀山體將峽谷分開,守衛(wèi)著兩條幾乎以完美而平靜流動著的清澈溪流。寬闊的河床發(fā)出耀眼的白色,周圍環(huán)繞著冷杉云杉,樺木和楓木組成的茂密森林。盡管河床的海拔高度已經(jīng)有10000英尺,但側(cè)面巖壁還是筆直地上升了數(shù)千英尺。在這里的東北部有一個名為道牙牙的峽谷,沿小徑向第二條稱為業(yè)赤瑞高(譯者:此地目前地圖和相關(guān)資料沒有記載)的山口,以及黃河與長江之間的實際分界線。在道牙牙的左側(cè),可以看到怪石嶙峋的峽谷如此狹窄,充滿了碎屑,難以穿越,但這是強盜們的通道,他們的據(jù)點在一個一片小草甸上。這確實是一個最人跡罕至的地區(qū),只有經(jīng)土司的批準才能參觀,因為沒有稱職向?qū)У膸椭筒豢赡艿竭_這里。在道牙牙溝的盡頭,巖石由以前的尖峰和尖塔的石灰?guī)r峭壁變成了一堆巨大的紅灰色礫巖墻,最初它們疊加在石灰石上,在后面所到之處都是一塊塊像是從縫隙中擠出的濃密面團般懸垂的光滑巖石。這些如摩天大樓一般矗立的礫巖墻的頂部是圓形的,但是比堅硬的舊石灰石更容易受到侵蝕和崩解。從一個峽谷穿越到另一個峽谷,一路上都是沒有盡頭的重重石門。▲洛克經(jīng)歷大自然與土匪部落斗爭的區(qū)域:扎伊克噶業(yè)赤瑞高是道牙牙谷盡頭的一個大草地,周圍是石灰?guī)r,形似一個巨大的圓形露天劇場。在這里可以登上高山山口進入另一個峽谷,充滿了森林,并進入一個稱為查塞蒂的橫向山谷,在那里我們露營在一個通往東部迭山頂峰扎伊克噶的通道山腳下。在營地的對面,高谷壁的頂部是一列奇特的紅色煙囪狀的巖石柱,迭部向?qū)ХQ之為:扎伊什馬。對這些石頭他們非常害怕,他們告訴我這些巖石里的邪惡精靈會吞噬人類。從查塞蒂(譯者:這也是一個和現(xiàn)在地名對稱不上的地名)開始,小道盤旋在陡峭的山地草坡,厚重的云層籠罩著山谷,隱藏著在查塞蒂的巨型陡崖。在山口下面,我們被霧氣完全湮沒,這條小路通向一座像巨大的感嘆號一樣的礫巖峭壁的腳下,通過霧氣可以勉強看到藍色天空,籠罩在霧氣中的山峰在早晨的陽光下峭壁發(fā)出神圣的光芒,我們迷失在了自然的迷宮中。當?shù)巧狭隧敺灏l(fā)現(xiàn)空氣很晴朗時,我們都松了一口氣。在我們的腳下,查塞蒂山谷覆蓋著一條白色的毯子,里面升起了一個神奇夢幻般被晨光照亮的紅色山巔。站立的高山草地邊緣,透過薄霧我們可以看到剛才焦慮萬分,小心翼翼穿過的一道道石門。從扎伊克噶出發(fā),這條小徑通向一個異常狹窄的巖石裂隙,以至于我們必須從騾子身上取下鞍架才能通過。我們終于出現(xiàn)在了阿角小溝溪流的水源處,小溪的上游完全被石灰?guī)r巨石和礫巖包圍,必須經(jīng)過一層又一層的石門。從阿角溝到卓尼的距離主要是在大峪溝山谷以下30英里,這里不如迭山西部的卡車溝有趣。如果不沿著大峪溝到達與洮河的交匯處,還有一個較小的叫做博峪溝山谷可以通達卓尼,從那里到卓尼只有10里路。盡管有時候會面臨各種危險,但我將迭部之旅視為我此生最愉快的旅途,這里將永遠令我回味無窮。正是由于卓尼土司的善良和熱情資助我們才能完成探索迭部的如此成就。實際上還有很多未圓之夢,因為迭部領(lǐng)地面積巨大,我們不可能訪問所有的峽谷和峭壁。迭部唯一只是經(jīng)過,但未經(jīng)植物學勘測的區(qū)域是從多爾溝和阿夏溝口的最東南端到扎噶呂(漢稱洋浦山)山頂(12,300英尺),這是迭部和四川的東南邊界,多爾溝盡頭的洋浦山山脊上坐落著布哈村,幾英里之后是迭部的最后一個村子,叫做達益村。因為厚厚的積雪,被卓尼人叫做洋浦山的地區(qū)我們在1927年穿行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離開迭部的通道與其說是路,不如說是我們強行在雪堆里筑路。迭山的精靈們要求我們以三頭騾子為祭品,這三頭騾子在洋浦山的深雪中負重而死。出了這條路,我們就告別了卓尼,也告別了迭部。(告別迭部后的洛克一行沿黑河順流而下,沿如今四川省道S301,經(jīng)過九寨溝的溝口到達松潘。筆者一直在想,如果當年時間寬裕,洛克會不會到九寨溝也去探險一番,如是如此,迭山與九寨,這一山一水在當時可能就會同時聞名于世了。)來源 | 迭山研究所
編輯 | 海妹 審核 | Kyr121121、柯露德、第一千零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