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悅他人方式很多,但把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是最不應(yīng)該的做法。在明朝初年恰恰就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 揚(yáng)州士人陳君佐,非常善于搞笑,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歡他,賜給他每天一升米。有一天朱元璋命令他說一個只有一個字的笑話。陳君佐想了想回答說:“請給我一天的時間。”隨即他便找來了10多個盲人說唱藝人,謊稱皇帝有指示。第二天這些盲人說唱藝人全都到齊了,背著枇杷,在陳君佐的引導(dǎo)之下到了金水河邊。看到朱元璋,陳君佐大喝一聲:“跪拜!”這些盲人倉促間很多人墜落何中。朱元璋不禁大笑。(明都穆《都公談篡》) 作為皇帝也有自身的很多需要,比如說生理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等。所以,逮到一個擅長搞笑的把他養(yǎng)起來,以滿足自己的視聽之需恐怕也無可厚非。但是,對于陳君佐用作踐盲人的方式博人一笑,朱元璋同樣十分享受,是不是折射出了他身上冷漠、非人性的一面?——對于這些盲人說唱藝人來說,看不見這個花花世界也就罷了,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皇帝之人還要拿他們落水開心,我以為他們內(nèi)心一定冰冷與憤怒,但同時卻又無可奈何。 讓人十分心寒另一點(diǎn)是,朱元璋竟然還是很多史家眼中的“明君”——既然明君,那么,為什么不該作踐殘疾之人這樣的道理為什么都不懂?就連起碼的同情之心都沒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