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shù)六零后和七零后在學齡期都“學習”過張海迪。張海迪的恬靜、溫婉和知性有別于傳統(tǒng)“英?!?。反正我上學時對張有好感,我還記得同班同學在作文里對張海迪的發(fā)型與容顏有過描述,那款披肩發(fā)啊,令人我等小p孩兒難忘。 
上面的這幅宣傳畫應該是公家心目中得體的“張海迪”,藏藍色小翻領外套,軍綠色高領毛衫,胸前的團徽顯得很醒目。我想了想,張海迪似乎在公眾場合從來沒有這么穿過。多數(shù)人印象中的張海迪,是這樣穿噠 ↓↓ 
歌曲《青春多美好》(故事片《小字輩》插曲,齊新詞雷振邦曲)是張海迪在報告會上頻頻唱起的歌。張海迪的聲線帶有童音質感,音準不錯,所以很多人喜歡她的歌唱。1980年代北京出版社發(fā)行過一盤名曰《輪椅上的歌--海迪演唱》盒帶,收錄了張海迪演唱的十首歌曲,每首歌曲前面都有張海迪的串詞。

《輪椅上的歌--海迪演唱》曲目 1.鴻雁快快飛,張海迪詞張丕基曲 2.泥土上留下我的足跡,張海迪詞張丕基曲 3.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管樺詞瞿希賢曲 4.花兒在墓前思索,張海迪詞孫善耕曲 5.大海啊,我的生命,張海迪詞張丕基曲 6.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歌劇《星星之火》選曲),李劫夫作詞李劫夫中藝作曲 7.雪絨花(美國影片《音樂之聲》插曲) 8.媽媽的吻,付林詞谷建芬曲 9.我和你一致臺灣輪椅上的妹妹李珮菁,張海迪詞周亞玉曲 10.青春多美好(故事片《小字輩》插曲),齊新詞雷振邦曲 選播 曲目1、3、8、10
第一篇介紹張海迪的報道是通訊稿《癱瘓姑娘玲玲的心像一團火》(新華社記者宋熙文撰寫),刊登在1981年12月29日的《人民日報》上。這篇人日頭版頭條讓山東聊城地委領導很尷尬,自己治下有這么一位事跡驚人的先進青年,但本地區(qū)的宣傳部、報社和工青婦居然從未提起過,被中央宣傳單位越級挖走了料,連山東省都不知情。為了彌補“失察”,聊城地區(qū)一級的各相關機構被要求迅速組班子整理張海迪的材料......,注意一下時間,聊城地區(qū)在省里指導下塑造典型(此處無貶義)張海迪是1982年。1983年海迪名滿神州,團中央讓海迪進京作事跡報告,那年她還被國家領導人接見、被各大媒體參訪,忙得昏天黑地...... 這盤帶沒有注明出版日期,只有8071-BY001 這個標號??赡苁强吹胶袔Ь幪枴?0”字樣。有人推測盒帶是1980年出版的,其實根本不可能這么早。如果他了解上面那些張海迪名滿中華的時間線,就不會覺得盒帶錄制于1980年啦! 其實張海迪的獨白也能辨析出錄音時間——我已在輪椅上坐了25年。張海迪罹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的年紀是五歲。那么這盤盒帶就應該是張海迪在三十歲左右錄制的,即1985年。

盒帶音源來自網友“小凡”,感謝他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