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銳先生,書香門第,博覽群書,鐘愛教育,筆耕不輟。洋洋灑灑,上百萬字,見諸報刊;著書立說:教海拾貝,靜待花開。教生育子,啟迪人心,各盡其妙。 書韻閑話,有幸受權,原創(chuàng)推送,歡迎關注,歡迎交流。 在通常情況下,一串香蕉有12根左右,可是有一位蕉農非要在香蕉開始掛果的時候,割掉幾根,只保留7根。雖然人們不理解,但他還是對所有香蕉進行了“手術”。 奇怪的是,當別人家的香蕉還沒成熟時,他的香蕉已經開始收獲了,而且出人意料的是,每根香蕉長得更均勻、更壯實,整體重量與原來幾乎沒有差別。由于別人的香蕉還沒上市,他的香蕉迅速占領了市場,賣了個好價錢。 每串香蕉為什么只留7根呢?這位蕉農說出了其中的奧秘。原來香蕉每減少一根,就能早上市一個星期,而只留7根,就能早上市一個月。 在香蕉收獲的季節(jié),如果遭遇極端霜凍天氣,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早上市一個月,不但搶在了寒流到來之前,在市場上還是獨一份,怎么會賣不出好價錢呢? 這位蕉農不追求表面的數(shù)量多,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對于教育來說是有借鑒意義的。 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是追求多,而且是表面的多。表現(xiàn)為霸占了學生幾乎所有的時間,從早自習到晚自習,從星期六星期天到節(jié)假日,幾乎所有課余時間都用來上課、補課、考試、做作業(yè),看似能夠讓學生收獲許多,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加班補課不過是一種單一的解題技能的強化訓練而已,除了應試的分數(shù)能夠高點之外,知識素養(yǎng)并沒有提高,能力并沒有形成,而且由于剝奪了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進而也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 “減負增效”的口號,我們喊了很多年,有些學校越喊負擔越重,越喊越沒有效益。有的老師在想,我減了別人不減,我就吃了虧,心理上不愿減。有的老師擔心負擔減了成績上不去,行動上不敢減。所以,減負就要有蕉農割蕉的遠見和膽識,懂得取舍,才能得到更多。 如果節(jié)假日加班加點少一點,重復的機械訓練少一點,就能留出更多時間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將知識有效轉化為能力。只有這樣,我們培養(yǎng)出的學生才真正是社會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