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人生難得一“閑”字。尤其是在大好青春“閑”下來,總覺得辜負了這好時光。于是我常在這紛擾世間糾結與矛盾,“閑”實在是我之本性,但當觀他人忙忙碌碌,頗有作為時,內(nèi)心又總會升騰起一小股懷疑自我的心態(tài)。這大概還是源自于自己的閱歷與人生積淀的不夠,才會有如此起伏的心緒。 但大多數(shù)時候,我還是偏愛這樣的“閑”時光,說到底,我是“閑人”一個,始終做不到如那么多的社會精英一樣,在世間發(fā)光亮彩,在我心底的最深處,則始終認為,這輩子能做好自己,不給他人和社會添負擔添麻煩,就已經(jīng)是對這社會最大的貢獻。 以前做事情總是風風火火,早上賴床,掐著時間洗漱,然后疾奔在上班的路上。突然有一天能在清晨慢慢的走在去上班的路上,感受清晨的風,聽著早起的鳥兒鳴叫,才發(fā)覺自己已然錯過了那么多的風景和美好時光。 按照莊子的說法,生是一場長長的旅行,死則是“歸”,那么于這一場長長的旅行上,只是低頭趕路的話,又怎能在“歸”后不遺憾了?于是終于那一日大徹大悟后,開始慢慢的去改掉自己的拖延癥,甚至開始喜歡洗手進廚房做些佳肴,早餐給自己做個三明治,下碗面條,做個水果沙拉,泡杯咖啡,晚餐做個蒸豆腐,芝士焗土豆泥,入夜再來碗甜品。 回想一下,自己對那些煎炒之類的不甚感冒,倒是對蒸煮、煲湯一類的投入極大的熱情。一則是因為蒸煮類的食物,更符合飲食精神,更富營養(yǎng),二則全在做這些菜品時的一個“閑”字。 要“閑”就得慢,如煲一個湯,除了得先準備好上等食材外,更重要的在于得用小火熬燉,才能得出好味;又如做個簡單的紅豆西米露,光是煮西米就得大火改小火,滾水煮再改冷水浸泡再以滾水以小火熬,才能食得晶瑩剔透的西米,算下來,一樣甜品就得花上一個下午的時間,精心照料。沒有一點耐心是做不出好食物的,尤其以精致的素菜為最。 想到了最近看過的電影《飲食男女2》,作為素菜料理的大廚的父親,在嘗過大女兒瓦兒做出的蘿卜湯后,就說了一句“你就是太急”了,這不僅是對做出的菜的評價,實則也是對人的評價。都說字如其人,其實,做菜也是一樣,要做出好料理,再急的性子都得在這熬煮間慢慢平緩下來;做菜亦如人生,小火燉出的湯才夠味,人生也只有以持續(xù)不間斷的小火,才能熬的出好滋味。 也許花上一個晚上也才能得到一小盅甜品,但這不妨礙我熱愛這樣的烹調(diào)。慢慢的,小火熬燉的不僅是食物,還是我的心性。整個過程里,人是極平靜的,慢慢的全神貫注的去關注煙火帶給食材的一絲一縷的變化,內(nèi)心平和且安寧。吃著做出來的食物,細細、慢慢的咀嚼,品嘗,感受味蕾綻放的樂趣,更是品嘗收獲的喜悅。 于此間,時間開始流逝的極其緩慢,且不知覺,像在不停的做線性延展,一個“閑”字,將逝如流水的時間,變得清晰可見,并且可把握,這是我樂于去做一個“閑人”的可說的原因。還有不可說的原因便是那由“閑”而得的虛無縹緲的感覺,那種內(nèi)心的安寧與平和,實在是無法用言語清晰表達。那樣的平靜,可以延伸至生命的各個角落,并且生發(fā)出不可言說的力量,讓人的內(nèi)心變得柔軟且充滿力量。 做個“閑人”,便能感知那些未曾感知的世界,看清明過后桐花始開,聞春風之中蘊含的淡淡樟木清香,入夜之后,泡一壺清茶,潑墨揮毫,抄抄古詩詞和佛經(jīng),亦或是靜靜的觀看窗前那輪明月在濃厚的云彩中,或隱或露;再者在操場上慢慢的散步,挑個好片子看場電影,敷個面膜,熏個香,翻看書桌上那一摞書籍。 我感激于那一個早晨的醒悟,如今才能感受到“閑人”的趣味。 快樂也好,能量也好,都源自于自己的內(nèi)心。經(jīng)歷即是修為,而內(nèi)心更需修行?!白鰝€閑人真自在”,實則是因著于“閑”中慢慢變強大的內(nèi)心,讓生命變得豐厚又輕盈。 在人生這場長長的旅途上,祈愿你我皆能于此中,感悟到生命的平和與喜悅。 作者為湖南省常德市一中語文教師,畢業(yè)于湖南師大中文系,熱愛教育、閱讀、旅游、舞蹈、演講等,多次獲省、市教學和演講大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