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畢寶魁的博客 91--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譯文】 過去的日子離我而去,想留也無法挽留;現(xiàn)在的日子使我心緒煩亂而更加憂愁。長風萬里吹送南飛的大雁,正應當酣飲而登上高樓。您的文章象西漢那樣雄渾厚重,而且兼有建安風骨的力度和通透。我詩歌的意境也很高拔,象南朝的謝脁那樣清新明秀。我們都滿懷壯志豪情,神思飛揚直上重霄九。想要抽刀斷水水更流,想要舉杯澆愁而愁更愁。人生在世不能開心,明天早晨我便披散開頭發(fā),無憂無慮地去擺弄小舟,隨性所至而到處泛游。 【注釋】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 [謝脁樓]即謝云樓,南朝詩人謝脁為宣城太守時所建。 [校書]秘書省校書郎的簡稱。 [云]指李云,李白的族叔。 [酣]盡情暢飲。 [蓬萊]海上三仙山之一。相傳為神仙收藏秘錄、典籍之所。東漢學者曾把藏書的東觀稱為蓬萊宮。唐人多用蓬山、蓬閣指秘書省。此處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指漢末建安年間,曹操父子及建安七子所倡導的剛健遒勁的文風。后世稱之為“建安風骨”。 [小謝]即謝脁。 [覽]同“攬”。 [散發(fā)]披散開頭發(fā),表示不受禮法約束。 [扁舟]小船。 【評析】 本詩作于天寶十二年(753)秋,為餞別族叔李云而作。從詩題看,是一首餞別詩,但詩人只用“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兩句輕輕點出送別酣飲之意,而以絕大部分篇幅抒寫其對理想的追求以及在現(xiàn)實的沉重壓抑下心煩意亂,愁懷不解而想要歸隱江湖的意愿。借題發(fā)揮,向族叔發(fā)泄自己內心的苦悶和憂傷。 起筆波瀾突起,以兩個類似散文的十一字長句,一氣鼓蕩,噴射出內心的積怨。復沓重疊的句式,擬人化的手法和時間上的承續(xù)和流動,造成強烈的抒情效果。棄我而去的“昨日”一事無成,而今日更使我心緒煩亂。兩句詩中蘊含著詩人往昔歲月的多少坎坷、憤懣與不平,又牽動詩人報國無門的憂愁和痛苦?!伴L風萬里”兩句忽作轉折,寫即席所見到的壯美開闊的景色和由此引發(fā)的豪情壯志,情調由低沉轉向高昂。“蓬萊文章建安骨”贊美李云的文章似西漢而有風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自詡自己的詩歌清新出奇?!熬銘选眱删浜蠈戨p方的志向遠大,青天覽月的壯志暗喻澄清天下的大志。然而,無論志向多么遠大,但卻無法擺脫黑暗現(xiàn)實的羈絆,詩人在高揚壯志后,突然用“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樣兩個精彩的比喻逆轉,形成強烈的感情上的反差,給人以極強烈的印象。最后兩句則表達對于黑暗政治的決裂,再度表現(xiàn)一種天馬行空的放蕩不羈的性格。全詩抒情大起大落,感情飄忽不定,語言自然奔放,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詩歌飄逸奔放的藝術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