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珠溪語文~ “不見”“不告” 不推私恩,唯存公理 ——鄧?yán)蠋熤v《古文觀止》之三 讀《左傳·祁奚請免叔向》一文,有一處細(xì)節(jié)是最讓人感動的。叔向因受異母兄羊舌虎的牽連,危在旦夕。老臣祁奚與叔向并無瓜葛,也無人出面請他為叔向求情,并且他已告老還鄉(xiāng),在家中過著頤養(yǎng)天年、不問世事的日子。但他聽說了叔向的不辜之冤,立馬乘驛站專車,快馬加鞭,不吝惜這把老骨頭,連夜趕去拜見晉國重臣范宣子。在他的懇切勸說下,范宣子與他一起向晉侯進(jìn)言才赦免了叔向。事后,老臣祁奚不見叔向、不求回報,便悄悄的回去了。叔向呢?一被赦免就徑直去朝見晉侯,也沒有到祁奚門上去跪謝救命之恩。他們倆,一個歸野,一個返朝,看起來永不相交,日后也恐難再交集。那老臣祁奚何苦星夜返朝去救叔向呢?叔向又為什么如此冷漠,不向祁奚謝恩呢? 其實在我看來,一個“不見叔向而歸”,一個“不告免焉而朝”,正可見君子的坦蕩豁達(dá)和彼此的心息相通。這恰是“春秋風(fēng)度”吧。 先說“不見”。祁奚不見叔向,是為了向叔向表明,也是向世人表明:我救叔向不因私人交情、不為一己之利,我是為公、不為私,所以無須感恩,不必報答。他救叔向,一是因為叔向無辜受罪;二是因為叔向是國家棟梁之才。祁奚在跟范宣子的進(jìn)言里說得很清楚,“夫謀而鮮過,惠訓(xùn)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叔向是一位有謀略且鮮有過錯的不可多得人才,是一位訓(xùn)誨別人不知疲倦的國家柱石,怎么能因為哥哥羊舌虎犯罪就拋棄了這位國家棟梁呢? 祁奚愛惜人才、舉薦人才,這是出了名的。連叔向也一直推崇“祁大夫,外舉不棄仇,內(nèi)舉不失親”。晉侯曾向祈奚詢問接替中軍尉的人選,他竟然推舉了自己的仇人解狐。之后,他又舉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他舉薦人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是:是否勝任此職,是否有才,是否對國家有用;而不在意這些人與自己親疏遠(yuǎn)近的關(guān)系。祁奚一輩子秉持著一條原則,為國家社稷選拔有用人才,秉公辦事,不推私恩,不助私仇。所以,叔向才篤定地對家人說,齊大夫舉薦親族以外的人不丟棄仇人,舉薦親族以內(nèi)的人不漏掉親人,難道獨獨會遺棄我嗎。果然,祁奚不負(fù)叔向所望,雖置身朝外仍星夜返還,向范宣子建言,為國留住了人才。無論是一心為公,舉薦人才;還是一心為國,留住人才;無論是在朝、在野,老臣祁奚的這顆赤子之心都是在為國家的社稷跳動的。這樣的人,雖然處事古板了一點,恰是最讓人敬重和最令人放心的。因為他不存私念,不推私恩,只一心為公,活得率真坦蕩。 再說“不告”。叔向不向祁奚告謝,看似無情,其實最為真情。“情”之一字不是放在嘴邊的,留在心里方為長久。其實“不告”恰恰是向祁奚還告了恩情。因為,叔向是真正了解祁奚的,前面說過他料到“祁大夫外舉不棄仇,內(nèi)舉不失親,其獨遺我乎”,而現(xiàn)在祁奚“不見叔向而歸”的舉動,叔向也最能理解。作為與祁奚心意相通之人,叔向選擇了“不告免焉而朝”,這正是對恩公的最好回應(yīng)。對叔向來說,祁奚的再造之恩豈是只言片語、推杯換盞之間所能還報的。既然恩公是一心為公、為國之人,那還報朝廷、效力于國才是對恩公最好的報答,方不辜負(fù)恩公當(dāng)日的殷切之情。所以,叔向被免之日雖然“不告免焉而朝”,日后卻是日日夜夜,用一舉一動來還告祁奚的搭救之恩。 相比這“不見”“不告”的君子之恩,文中還有一處“不拜”的小人之私。叔向落難時,倒是有一個人最先做出了反應(yīng)。他就是晉侯身邊的紅人樂王鮒。樂王鮒不請自來,主動要求為叔向求情,卻被叔向拒絕了。樂王鮒離開的時候,叔向也不拜送。為什么樂王鮒這么積極的要幫叔向呢?難道他也跟祁奚一樣愛才、惜才嗎?叔向說,樂王鮒是個順從國君的人,也就是說他是個無所堅守、沒有底線、阿諛奉承之輩。那他要搭救叔向看來是拉攏示好,想將叔向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日后好為己所用了。幸好叔向有知人之明,能明辨善惡,沒有為其所動。果然,自討沒趣的樂王鮒在晉侯面前露出小人面孔,非但沒幫叔向,還又踩上一腳說,叔向不肯背棄他的親人(羊舌虎),恐怕有同謀吧。人和人之間也是同聲相契、同味相投的。叔向稱道祁奚是正直之人,對樂王鮒是“弗應(yīng)”“不拜”,亦是如此吧。 祁奚、叔向二人甚是可愛,他們應(yīng)該代表了一種“春秋風(fēng)度”吧。不惺惺作態(tài),為公正直;不假意拉攏,持君子之交;不推私恩,唯存公理。這樣清楚分明的作風(fēng)在晉國重臣范宣子身上也能見一二。叔向之難,本因欒盈而起。欒盈是什么人呢?他是范宣子的外孫。外孫犯事,且不論是真是假,范宣子作為外公怎么著也得關(guān)心一下吧。但范宣子誤信別人的誣告,當(dāng)事人欒盈第一反應(yīng)不是到外公處求情,而是畏懼逃亡了,可見范宣子這個外公平日在家族內(nèi)就是一位嚴(yán)肅秉公、不通人情之人。老臣祁奚來為叔向求情,連舉了舜重用罪臣之子大禹、伊尹放逐太甲等其改過自新后又輔佐太甲、周成王得到反臣管蔡的兄弟周公輔助的例子,來向范宣子說明叔向有才、于國有利,何懼他是羊舌虎異母弟的身份呢?!靶诱f(同悅)”,聽完祁奚的話,范宣子的這個直白率真的表情,也表明了他的心思真純。否則,作為私人,明白了一件事情的真相、避免了一個錯誤、為國家留住一個人才,有那么值得開心嗎? 不推私恩,唯存公理。因為心底無私,所以不必那么多的繁文縟節(jié),無需惺惺作態(tài)、假意客套。我為公救你,不必言謝;你為國效力,無需報恩。你我之間活得自在坦蕩、清清爽爽。這也許就是春秋時期的君子風(fēng)度吧。像祁奚和叔向這類人所營造的朗朗乾坤、一派清明的世界,好生令人羨慕?。?/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