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毛之三 —《月河》 《月河》是三毛20歲時在《皇冠》雜志發(fā)表的一篇關于愛情的短篇小說。 二十歲,旁人的二十歲正是情竇初開,容易被愛情沖暈頭腦的年紀。三毛的二十歲,對愛情的解讀如此獨特卻又一語中的。是的,愛,無需更多的言語,一個眼神足夠。一眼萬年。也許表達出來的也不及愛的萬分之一。 二十歲,三毛就參悟到人生而孤獨。一群人的狂歡也不過是暫時的互相取暖,曲終人散后,依然是各過各的。我們可以一起瘋,一起鬧,卻不能真正地走進彼此的心。三毛,明白得真早。而我曾經(jīng)以為,知己可以無話不談。直到今天,已三十有余的我,才明白,能說出口的感受實在是太少太少,更多的時候是不能說,也不想說。誰也不是誰的誰,誰也無法體會誰的苦痛與歡愉,我們所謂的同歡樂共痛苦,無非是夸張了的笑聲與矯揉后的共情。人注定生而孤獨。自己的坎自己過。 曾以為愛情就是朝夕相處,耳鬢廝磨。后來才明白,愛情是靈魂的契合,無關距離。而三毛,二十歲便頓悟,愛是靈魂的呼應。那么巧,我能感覺到你的心意,你能體會到我的感受。一個眼神足夠??稍俑哔F的靈魂,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也會低頭,也會否定自己的從前。其實,這一切,不過是人更愛自己,更相信自己。之于自己的前程,愛還是不能讓人不顧一切。無論對錯。于是,還沒開始便已結(jié)束。他與她仿佛隔著一條河,月光照著洶涌的河流,他們彼此揮舞著手臂,卻再不能走近半步。 但不是沒有可能,只要他放下小船,去渡她,她會年年月月地等。也許,待到繁華落盡,他體味到什么才是最珍貴的,自會來尋她。也許,終是兩條平行線,再不會相交。彼此,只在過往的歲月中守望。再醒來,已是伊人已逝--隨著歲月的洪流漸行漸遠,像從未來過一樣。 三毛是個真誠的人,她的愛情一如她的小說--船在她這里,荷西等待了六年,動情一抱后終于登上了她的船。 二十歲的年紀,可以頓悟如此簡單卻又深邃的道理,三毛真正了不起。只是,荷西之后,沒有與三毛靈魂共振的人了嗎?我不相信,我始終認為,會的,只要三毛愿意等,會等到的。 如果有來世,愿三毛和她的荷西可以終老。 作者簡介:王慧敏,85后,張家口尚義人,現(xiàn)供職于河北張家口經(jīng)開區(qū)沈家屯鎮(zhèn)人民政府清河灣社區(qū)。河北散文學會會員、尚義《鴛鴦河畔》簽約作者。繁忙之余,喜歡用文字書寫感悟,一路前行,一路沉淀,惟愿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