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類學剛剛進入中國時,很多學者造了不少新字(魚類鳥類甚多),很多古籍中動物的名字也被用來命名現(xiàn)實中的動物,其中不乏一些生僻字,比如“蛩”(qióng)。小時候我不認識“蛩”字,它就被我強行冠以諸多讀音,包括但不限于 kǒng、zhí、fán、gōng 等等,后來查了字典才發(fā)現(xiàn)念 qióng(不喜歡這個讀音,因為暴露了我的屬性)。 在古文中,蛩一般指蝗蟲、蟋蟀等直翅目昆蟲。但還有一類被稱作“山蛩蟲”的蟲子,它們不僅不會蹦,甚至都不是昆蟲。浙山蛩(Spirobolus walkeri)就是一種“山蛩蟲”。 浙山蛩,一種馬陸(俗名“千足蟲”)。圖片:stevenw12339 / flickr 最多能有多少足 在中國傳統(tǒng)的“分類學”中,很多與昆蟲無關的動物都被稱為“蟲”,比如地上爬的“長蟲”(蛇)、被武松打李逵劈的“大蟲”(虎)。浙山蛩雖然符合我們印象中“蟲子”的形象,但它其實是一種倍足綱(Millipede)的節(jié)肢動物,算是昆蟲的遠親。和它關系比較近的是唇足綱(Centipede)的蜈蚣和蚰蜒。它們都是多足類動物的代表。 多足類動物的特點,從它們的俗名就可見一斑,比如蜈蚣俗稱“百腳”,山蛩和其他馬陸俗稱“千足蟲”。不過既然一個是“百”、一個是“千”,蜈蚣的腳就要比山蛩少嗎? 左:藍胸佛法僧捕食一只蜈蚣;右:某種蚰蜒。圖片:Christian Svane / wikimedia;日歷娘 我小時候曾嘗試去數(shù)它們的腿,但蜈蚣爬得太快,我又怕被咬了手,山蛩雖然老實不咬人,但無奈腿實在太多,數(shù)不過來。后來我發(fā)現(xiàn),蜈蚣和蚰蜒每個體節(jié)只有一對足,所以數(shù)體節(jié)就能知道它們足的數(shù)量。常見的蜈蚣,比如少棘蜈蚣或平耳孔蜈蚣,大多只有四十多條足,蚰蜒更少一些,常見的一般有三十條左右的足,可見“百腿”之稱并不屬實。 至于馬陸,每個體節(jié)有兩對足(這或許是它們被稱為“倍足綱”的原因)。初生的浙山蛩并沒有那么多足,隨著它每次蛻皮,體節(jié)的數(shù)量就會增加,足的數(shù)量也就相應增多;浙山蛩一般能長100多條足。北美的一種馬陸(Illacme plenipes)體節(jié)能達到180個,但算下來也不夠“千足”。 一只有著618條足的雌性 Illacme plenipes。圖片:Paul E. Marek, et al. / ZooKeys(2012) 大怪蟲其實吃素 多足類是第一批登上陸地的動物之一。目前的化石證據(jù)表明,在距今4.2億年前的志留紀,它們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陸地上,諸如已經(jīng)滅絕的呼氣蟲(Pneumodesmus newmani)就是一種和馬陸比較接近的動物。 呼氣蟲(Pneumodesmus newmani)復原圖。圖片:Matteo De Stefano / Museo delle Scienze 石炭紀(距今3.59億到2.99億年)的地球可以說是“巨蟲的國度”,陸地和天空都橫行著各種大蟲子,多足動物中也曾出現(xiàn)過體長達到2.5米的節(jié)胸馬陸(Arthropleura sp.)。一些地攤文學常叫它“節(jié)胸蜈蚣”,稱其體長4到5米,異常兇猛能捕食一切陸地生物,還能將前半身立起來。但生物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節(jié)胸馬陸實際上是溫和的素食者,可能行動比較遲緩,也不能用后半身支撐身體。此外,盡管有時被叫做“蜈蚣”,但它并不是真·蜈蚣,而是與浙山蛩等馬陸的親緣關系更近。 節(jié)胸馬陸(Arthropleura sp.)復原圖。圖片:Tim Bertelink / wikimedia 浙山蛩行動遲緩,性情溫和,取食枯枝落葉、腐殖質或植物的其他部分。我在飼養(yǎng)浙山蛩時,如果給他吃新鮮的黃瓜,它會“不情愿”地吃一點,等到黃瓜擱了一天稍有點腐敗時,才開始大快朵頤。 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蜈蚣是大長腿,跑起來快,蚰蜒的腿更長,速度也快,但浙山蛩則是一身的小短腿,只會不緊不慢地爬行。小短腿的減震效果非常好,讓浙山蛩長長的身體非常穩(wěn)定,沒有絲毫顛簸,而且走起來上百條小短腿好像在做波浪運動,看上去非常治愈。 今日份治愈。圖片:imgur 浙山蛩爬不快,遇到敵害時通常來不及逃跑,這時它會把身子卷起來,露出相對堅硬的背部,讓捕食者無從下口。不僅如此,浙山蛩還有“化學武器”,它會分泌有臭味的液體,這種液體只要不進入口、鼻和眼睛對人是無害的,一旦接觸就要盡快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干凈。 蜷成球的某種馬陸。圖片:Andreas Kay / flickr ![]() 如何飼養(yǎng)馬陸 浙山蛩通常對人無害,生命力較強,可以在家中飼養(yǎng),觀察它的行為。要點如下:
最后,如果你可以在觀察完后將浙山蛩放回采集的地方,讓它回家,那便再好不過了。 ![]()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內容 熊孩子的童年,就是翻磚頭瓦片找它 三葉蟲才不是渾圓的土坷拉 大王具足蟲,萌物界的香菜/榴蓮/魚腥草 |
|
來自: 零壹貳012 > 《節(jié)肢動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