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莫大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背鲎浴兜赖陆?jīng)》第46章,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咎莫大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今譯】 國家政治上軌道,把運載的戰(zhàn)馬還給農(nóng)夫用來耕種。國家政治不上軌道,便大興戎馬于郊野而發(fā)動征戰(zhàn)。 罪過沒有過于貪得無厭的了;禍患沒有過于不知足的了。所以懂得滿足的這種滿足,將是永遠的滿足。 【我讀經(jīng)典】 道行天下之時,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因此說“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相反,若天下無道,就會戰(zhàn)亂頻發(fā),烽火四起,“戎馬生于郊”。 戰(zhàn)爭的起因,大半由于侵略者的野心勃勃,貪得而不知止足,結果侵人國土,傷人性命,帶來無窮的災難。 在上者多欲而生事,“人心不足蛇吞象”,什么都想占有,總是處在不知足的狀態(tài),隨意伸展一己的占有欲,致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惶惶不可終日,須知“咎莫大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边@也說明了我們對于和平的熱愛。 《前赤壁賦》中有言:“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痹谏险弋斍屐o無為,收斂侵占的意欲。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蔽覀儜摪盐帐挛锏母?,事情認真做,生活好好過,懂得滿足的這種滿足,將是永遠的滿足。 (以上內容屬于“我讀《道德經(jīng)》”專欄系列文章之一,如有興趣,可訪問主頁瀏覽更多) |
|
來自: 耳紋AI一侯公子 > 《我讀《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