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如東網(wǎng)看到陳震主任的文章《“老有所”札記之——家有老人怎能不年輕》,感慨頗多。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边@就是陳震主任說的,只要父母在,“你即便已經(jīng)退休,也可傲然以年輕自居……”我,就是這樣子的年輕人。 正如文章所言,“但年輕是要有代價的?!碑?dāng)父母身體不佳時,“你得有強大的定力、強健的體質(zhì)、強硬的措施、強勢的行為,來應(yīng)對緩緩而來或突如其來的變化。”這有時可不是輕巧活。我時常感到身體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不能達到父母希望和自己滿意的狀態(tài)。 父親的身體本來就是個紙老虎,有時一個不在意,就有可能發(fā)生預(yù)料不到的狀況。比如,這次大奶奶去世,作為大侄子的父親必須到場,夜經(jīng)后,父母感覺身體不錯,執(zhí)意到留在雙甸,幾天后雙雙感冒,接到電話,只好連夜接回來。大奶奶三七祭日,第二天姑父的母親脫孝,兄弟姐妹會齊,父親十分興奮,沒有得到很好休息,回來就發(fā)熱住院了。所以,大奶奶五七、六七祭日時,飯后都送父親回家休息。前幾次,我怎么就沒安排仔細(xì)呢? 父親生氣的樣子 大家都在看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