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節(jié)終!于!快!來!了!計劃了那么久的親子游計劃,終于可以數(shù)著日子倒計時啦!90種玩法、180個旅游景點、360樣好吃好喝的……真的好期待!不過,享受著帶娃出行歡樂的同時,有些安全隱患也一定要當心哦!當媽的每次帶娃出門總是提心吊膽,生怕一個不留神,沒牽住孩子的手,或是被什么事情轉(zhuǎn)移了注意力,孩子就走丟了。尤其是國慶黃金旅游期間,出門就是看人,孩子很容易被人群沖散,走著走著孩子就沒了。所以,很多媽媽提前就準備好了“防走丟神器”——兒童安全繩。兒童安全繩,是一根可伸縮的牽引繩,將孩子與大人的手連在一起,能讓孩子自由行動,兩頭用魔術貼或簡易鎖固定在手腕上。很多家長都以為,一頭綁著家長,另一頭綁住孩子,安全就能確保萬無一失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國慶帶娃出門,乘地鐵、坐火車、搭飛機、逛商場都是免不了的,這些都涉及到一個環(huán)節(jié),那就是坐電梯,沒有電梯,這些地方可真到不了。可就在前段時間,廣西南寧的譚女士帶女兒和兒子乘電梯出了安全事故,罪魁禍首就是安全繩。 她帶兒子和女兒出門游玩,母子三人一起下到一樓,當電梯門打開后,譚女士和女兒先出了電梯,可是當她轉(zhuǎn)身回去想把兒子帶出來時,電梯已經(jīng)關門了。 十幾秒后,電梯下到了負一樓,剛好在負一樓有位老伯看到了,把譚女士的兒子拉了出來,可是當小孩和兒童車都出電梯后,車上的安全繩卻被電梯門夾住了,電梯開始運行,兒童車瞬間被拉倒,坐在車里的孩子翻倒在地。 在土耳其也發(fā)生過類似事件,當電梯門關閉時,一名五歲小男孩身上的安全繩被電梯門夾住了,這時,電梯開始下行,小男孩立刻被繩子吊了起來。幸運的是,男孩的姐姐反應迅速,一手拖住弟弟的腿,一手快速摁電梯按鈕。在姐姐的努力下,弟弟成功被解救。 兒童安全繩通常都比較細,不太容易被電梯門感應識別。同樣,地鐵門、列車門(比如高鐵、和諧號列車門)也無法感應到這樣的繩子。深圳地鐵1號線華僑城站,一對年輕父母帶著兩個孩子(女兒約5歲,兒子約3歲)乘坐地鐵。姐姐和弟弟手腕各自系著兒童安全繩,被“捆綁”在了一起。首先,爸爸刷卡后,女兒自行奔跑過了閘門,弟弟卻沒來得及過去,姐姐一直拖拽繩子,結果弟弟的頭直接撞到了閘機上。 之后發(fā)生的事情更加驚險,一家四口下至站臺乘車,此時列車即將關門,爸爸和女兒在關門瞬間跑上了列車,而媽媽和被安全繩“拴”住的兒子則被留在了站臺上。 列車開動,弟弟只能在站臺上奔跑,萬幸地鐵工作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按下了緊急停車按鈕。安全繩也在地鐵駛離的過程中斷開,沒有對兩個孩子造成傷害。 另外,使用兒童安全繩經(jīng)過旋轉(zhuǎn)門時也不安全。安全繩可能會卡入旋轉(zhuǎn)門的縫隙,而此時電動旋轉(zhuǎn)門不會停止,可能導致兒童的手或者其他身體部位夾入旋轉(zhuǎn)門縫隙,造成傷害。 兒童安全繩其實是一根內(nèi)含金屬絲,外包膠皮的彈簧繩,拉長后可達1.5到2米。消防專家說,這種繩子比較強韌,不借助專業(yè)器材,很難把它拉斷。正常打開,需要鑰匙,鑰匙往往是大人拿著的,孩子無法自己打開,而大人找到鑰匙再打開至少需要2分鐘時間。而這個時間,一旦電梯繼續(xù)運行或列車開動,被隔絕在門內(nèi)外的兩人,就非常危險了。尤其是孩子,極有可能造成無法預估的人身傷害,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為什么安全繩有時不安全呢?央視對此專門進行了報道,消防專家在商場電梯里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如果在坐地鐵、列車時,不慎遇到了安全繩或其他物品被門夾住的情況,可以進行以下操作進行自救:1、按壓車廂內(nèi)緊急通話器上的“報警”鍵向司機室報警。每節(jié)車廂至少設了4個乘客與司機緊急通話裝置,司機接到“夾人夾物”信息后,延遲發(fā)車或緊急停車。每節(jié)車廂共設置4個緊急開門裝置,緊急情況下,可打開緊急開門裝置蓋板,下拉操作手柄,車輛會緊急停車并開啟對應車門。列車開門后下拉綠色緊急拉手,可以打開屏蔽門。綠色緊急拉手設置在站臺屏蔽門內(nèi)側(車門開啟后可見),下拉綠色緊急拉手后往左右兩側拉開即能開啟屏蔽門,車內(nèi)的人即可從車廂走到站臺。地鐵運營期間,每個站臺均有制服工作人員值守,被卡住的人可以大聲呼救,尋求工作人員幫助,站臺崗工作人員可通過對講機與列車司機對話,呼叫司機立即停車。緊停按鈕在設置在站臺墻上共4個,緊急情況下,可以按壓緊停按鈕車輛會緊急停車。以上四種方法均可以使列車緊急停車,列車停止后,請立即呼喚車站工作人員提供專業(yè)幫助,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如果被卡在門口無法動彈,不方便進行如上操作,可以尋求周圍的人幫助。當然,在出門前也要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學會向其他人求救,以防萬一。 

雖然“防走失神器”在一代一代更新,技術也逐漸成熟,但是這種產(chǎn)品始終無法完全替代家長的看管。使用兒童安全繩帶孩子外出時,不要只顧著拍照、刷朋友圈、刷微博,要時刻關注孩子。 不管乘坐地鐵,還是電梯,還是過旋轉(zhuǎn)門,家長都要做到和孩子同進同出,或者把孩子抱起來一起出入,確保孩子處于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 乘坐廂式電梯的時候,要等人群先出來,再和孩子一同進入,避免人群阻斷孩子和大人,導致孩子摔倒,造成摔傷。 乘坐扶梯時,由于孩子還不太擅長上踏板,所以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踩在同一踏板上,或者干脆把孩子抱起來。 進入人流量密集場所時,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向,防止孩子被人群沖倒,或被溜娃神器絆倒。 不要用安全繩將兩個孩子綁在一起。孩子都比較好動,興奮起來無法控制自己,也無法預知危險。 帶娃出門,家長一定要用心,最安心的“防走丟神器”永遠都是家長自身。用心為孩子營造安全的環(huán)境,永遠比一萬根兒童安全繩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