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時間,見到過這樣一件事。 那一天,正好在出差的路上,突然看到這樣一名初中生,他被一群同學圍著,甚至那些人還惡言相向,滿臉嘲諷之意。 只聽到他們當中有個人,說了這樣一句話:“你說你啊,之前拉你入群你不入,到現(xiàn)在,還是獨來獨往一個人。你是不給我們面子,還是不懂得做人?” 那個學生支支吾吾地回應道:“我從小就喜歡一個人生活,難道這樣也有罪嗎?” 當他說完這番話后,他身邊的同學都對他搖搖頭,冷冷地跟他說:“連話都不會說,活該你不合群。” 隨后,這群所謂的學生才慢慢地離開,臉上滿是笑意。
慢慢地思考之后,才明白,這群人的想法,并非源于他們自己,而是源于這個社會。 為什么和社會有關系呢?因為社會是“群居”的社會,人也自然是“群居”的人。只要人身處在這個社會之中,就暗示著每個人都必須要合群。 就像在年輕的時候,無論是父母也好,師長也罷,他們都是教你如何去合群,而并沒有教你如何順著性格去做人,去處事,從而過好這一生。 所以,這種所謂的“合群”的固定標準,真的正確嗎?真的能帶給每個人都幸??鞓穯??真的能讓所有人都活得很好嗎?未必。 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你所“自以為是”的觀念,自己做好就行了,為何非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呢?要知道,這世上最大的惡,便是人的自以為是。 合群和不合群,真的能決定人的成敗嗎?在這個社會,永遠都有這樣的討論,那就是合群好,還是不合群好? 對此,曾有一位作家寫道:“你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何必在乎別人怎么說呢?” 這番話,其實就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合群也好,不合群也罷,只要你喜歡怎么生活,那就去過怎樣的生活。 可是,愿想往往很美好,現(xiàn)實往往很殘酷。因為你的不合群,是要被人針對的,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為什么這個社會中的大多人,都喜歡看不起不合群的人呢? 因為在他們看來,只要不合群,那這個人就肯定有問題,這個人就一定勢單力薄,不懂得打交道,好欺負,就能把他們當成軟柿子來拿捏。
這樣的虛榮心,讓大多人都陷入了“合群”和“不合群”的兩難之中??墒?,這一切的背后,永遠都是社會風氣的問題。 就像上面那些個初中生,小小年紀就知道“聯(lián)合”別人來排擠另一個人。這樣的行為,真的是他們所要做的嗎?說實話,如果這些人未來一直受此觀念的影響,到最后,不過是社會中的“混混”罷了。
如此,“合群”和“不合群”,真的能說明人的成敗嗎?我想,應該沒有這樣的依據(jù)。因為每個人,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終究能活出真實美好的自己。 這世間最大的惡,便是“自以為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那就是認為,自己所說的,所做的,都是對的。只要別人違反了他們的心意,他們就肯定會針對對方,排擠對方,給對方點顏色看看。 就像在職場中,你身邊的某些“圈主”,只要他們這么想,就會要求圈子中的人這么做,不會讓你另尋他路。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的虛榮心在作怪,因為每個人都想成為永遠“正確”的那一方。 可是,他們卻沒有考慮,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做人的方式,做事的方法,又何必非要“逼迫”別人這么做呢? 就像“合群”和“不合群”一樣,你喜歡合群,那就去過圈子中的生活,當一個社交達人,打牢自己的人際關系基礎。 可如果你不合群,那就別去合群,那就在角落中靜悄悄地做好自己,當一個獨來獨往的“俠客”。一個人,如果有本事,有毅力,也能活成一個世界,又有何不可呢?
所謂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雪花。你能活出你自己,但你不能要求別人也活成像你一般。 因為在這個世上,最大的罪惡,并非是人沒有善心,而是人的自以為是,總是傷害到他人,總是用自己的一尺標桿來衡量世界,而不懂得容許他人另類的存在。 成年人的世界里,你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何必理會太多?
生活本就不容易,本就需要面臨巨大的壓力,倘若還壓抑住自己的人性,壓抑住自己內心的意愿,那么,我們不就活成了別人手中的牽線“木偶”嗎? 就像那些“合群”的人,我不知道他們過得怎樣。可無論什么圈子,就算大到如社會一般,它們的構成都是一個金字塔。塔底的人總是被人牽著走,塔尖的人總是“孤獨”地活出自己。 所以,你所看到的大部分合群的人,其實不是他們要合群,而是他們被迫合群,成為了那個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沒有主見的人。 在這個社會,為何人越老,越變得不合群呢?因為人經歷多了就會明白,你所認為的圈子生活,終究只是一場毫無意義的夢罷了。夢醒了,依舊要一個人生活。
往后余生,無論你身處什么境地,無論遇到什么人,都要跟自己說,只要活得自在,何必理會那些無所謂的人呢? 最后,還是要說一句,如果不合群的人成了異類,那么所有人都是異類。因為人越成長,越不合群,這是常態(tài)。有些時候,不要用自己的“自以為是”的想法,去干預他人。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