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喵媽 記者,主持人,作家,大型活動策劃人、制作人。帶著6歲小屁孩行走了22個國家和地區(qū)。 這是我在業(yè)余時間,和你分享快樂和心得的地方。 進入2018年,我們家小屁孩j也要正式幼升小了。講真,我的心情多多少少也從之前極度淡定的“玩玩玩”媽咪,微妙地發(fā)生了點變化。 所以,從這期推送開始,我也會不定期地和大家分享一些探校、網(wǎng)課體驗或自學分享等,期望我們在親子教育的路上,能一起肩并肩地走下去。 幾個月前,我曾寫了一篇→不雞血如我,也決定給孩子報班了~ 的確很不雞血的我,后來也確實給小屁孩報了文中提及的啟延學堂,如今已經(jīng)上了兩個月了。 這算是我們第一個除了畫畫、手工之類的“正經(jīng)”學習班。主攻的思維課程,其實是比較偏向數(shù)學類的。 為什么最終還是給孩子報了學習班呢?我的原因很簡單,小屁孩那次試聽課后(戳藍字讀→不雞血如我,也決定給孩子報班了~),就開始天天敦促我給他報名。按照他日常透露出來的蛛絲馬跡,我總結(jié)了一下,他那么想去上這個課的原因其實有三: 一是課程是用好看的動畫片來串的(這點我覺得課程設計還蠻講兒童心理的); 二是學校里有一個大大的室內(nèi)游戲室,色彩豐富,玩具不少,書籍也很多,課前課后可以瘋一會; 三是我們?nèi)サ?strong>世博源校區(qū)被一大堆美食包圍,小吃貨對上完課后能和媽媽一起吃個晚飯(其實差不多是夜宵了吧~)特別期待。 作為一名“二十四孝好媽媽”,我一直是很有原則地對孩子有興趣的事情加以保護和推動,實在沒有興趣的事情我也絕對不會逼他,畢竟從我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上來看,我一直認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喜歡什么,才能在無論多么辛苦的學習和工作中,找到最大的快樂。 就這樣,我決定正式送娃去上課了(當然先是報了我上次介紹過的那種優(yōu)惠課程)。 到底什么是思維課,最初我去的時候,也并不是很明白的,總認為就等于數(shù)學課。老實講,我這種數(shù)學渣,多多少少內(nèi)心還有一點排斥,但上了幾節(jié),就有點明白了。 還真不是講套路的搞計算、背口訣。 比如我們大班第一冊學的有多角度觀察、多位數(shù)、組合與拆分、數(shù)圖形、均分、交集分類、七巧板等;最近剛剛開始學習的第二冊就更豐富了,有面積守恒、圖片推理、我的左右、認識人民幣、鏡面對稱、水中倒影、沉與浮等內(nèi)容。 每次課程的設置是40分鐘上半場+10分鐘休息+40分鐘下半場+10分鐘家長場。小朋友上課時間,家長是坐在外面休息的(環(huán)境還挺不錯的,我經(jīng)常利用這個時間給你們寫推送,啊哈哈哈~); 也可以坐在教室門外看監(jiān)控視頻(其實也沒啥好看的~)。 最后,可以通過10分鐘的家長場來了解一次課的內(nèi)容和重點。舉個例子,七巧板那節(jié)課里,仍然是用一個動畫片串起了七巧板的各種知識,比如一副七巧板包括哪些圖形,給出圖形讓小朋友拼搭,讓小朋友看10秒鐘某個圖形再用七巧板還原出來等等。老師會給孩子的每一個表現(xiàn)打鉤,在家長場的10分鐘里會重點交流,回家怎么和孩子玩轉(zhuǎn)七巧板,玩出意義來。 最后會給一份課后作業(yè)和課程目標,也讓家長了解這一節(jié)課到底學了什么,為什么要學。 聽起來好像有點雞血,畢竟還有作業(yè)啥的。但是,比如這節(jié)課的課后作業(yè)就是回家拼各種圖案的七巧板,沒有任何高深的原理,但小朋友對圖形的理解和空間的移動、想象能力,也就潛移默化掌握了。而且,這些作業(yè)差不多15分鐘就能做完。 上完幾節(jié)優(yōu)惠課程后,小屁孩覺得很有意思,要求繼續(xù)上下去。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到了周三周四時,他就開始期待:“星期五晚上我又可以去啟延了!”當然后來我搞清,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在課后和媽媽或爸爸一起去旁邊的康師傅私房牛肉面吃面(這真不是廣告~捂臉~)。 說到底,我仍然不是一個雞血的媽媽,每次上完這些課后,我并不會給他布置一堆作業(yè)、惡補之類的,上了就上了,開開心心去再高高興興回,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注意課堂紀律??!別坐不住??! 但實際上,我也挺驚喜的。每周的一個半小時,竟然收獲非常大。比如,所謂面積守恒之類聽起來很專業(yè)的理論,在他小小的腦袋瓜里,就用一些拼圖形之類的有趣辦法,居然已經(jīng)初通了。 回到今天文章的開始,我并不覺得孩子學習一樣東西是為了功利心走的,用惡補、填鴨或是掌握套路卻不講理解的學習手段,短時間里可能看起來效果不錯,但長久看來呢?沒有了套路的解題方法,孩子是否還能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掌握,并真正有興趣地持久追下去呢? 任何一種學習,愛上它,才是破解它的最好辦法。 講到這里,我其實有點猶豫,再說下去,像是在給啟延學堂打廣告,但從個人實際體驗來看,我確實覺得這是一個挺有趣的課程,它甚至打破了我對思維課=雞血課的淺薄理解。所以我還是很想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