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無法回放的電影,或叛逆、或幸福、或痛苦都只能經歷一次,對于父母來講,我們更希望為孩子珍藏一份美好的快樂童年時光。 童年快樂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也是通往未來成功的重要標記,它將給孩子帶來無窮的魅力。 哈佛大學37年研究:快樂的孩子有這6個共性,要培養(yǎng)得在3歲前 為了了解快樂孩子的共性,哈佛大學研究組持續(xù)37年的時間研究“哈佛學前項目”,通過數千個美國嬰幼兒家庭跟蹤觀察研究,發(fā)現了快樂的孩子有“6個共性”: 快樂的孩子總能夠和身邊的人愉快地相處; 快樂的孩子更樂于和別人分享,懂得禮貌; 快樂的孩子溝通和表達能力更強; 快樂的孩子多數時候享受生活,只有偶爾時候會不滿; 快樂的孩子能夠和同齡小朋友和睦相處,與人合作; 快樂的孩子總是自信滿滿,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 快樂的孩子總是討人喜歡,并不是因為他們長得漂亮,而是快樂的孩子總能讓周邊人感到舒服和親切,良好的品格無形中帶來正面效應,傳播了正能量。 但是我們總會發(fā)現,這類的孩子少之又少,如搶別人玩具、沒有禮貌、發(fā)泄不滿、和小朋友打架等等,似乎都成了媽媽們最頭疼的事,事實上,孩子之所以這樣,和父母培養(yǎng)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 3歲前有兩個性格關鍵期,家長要抓住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 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小組,他們針對兒童大腦活動和以后的行動關聯做了研究,得出結果:3歲,是影響孩子今后變好變壞的關鍵時期”。 也就說,性格形成對孩子的未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老話說過:“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定性后就很難再去改變,所以凡事要趁小,而3歲前兩個性格培養(yǎng)關鍵期絕對不能錯過。 一、性格第一關鍵期:7個半月持續(xù)到14個月 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在他們還不能夠用語言表達的時候,就會通過動作、聲音來吸引大人的注意,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們的一些習慣、性格開始逐步養(yǎng)成。 1)哭”是孩子最好的武器,請不要妥協 我們都知道,嬰兒時期的孩子常常會用哭來“威脅”父母,當他們達不到自己目的時,就會不高興地大哭,以此讓父母做出妥協。有些壞習慣就是這樣養(yǎng)成的,因為父母舍不得孩子哭,就會心軟地舉手投降,從而讓他們得逞。 一旦你妥協,就步入了孩子圈套,以后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通過這個“手段”去滿足自己,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我們要視情況而定,什么時候該妥協,什么時候該拒絕心中要做好平衡。 2)給孩子立規(guī)矩,更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互動 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大腦快速發(fā)育的重要階段,當他們大腦能夠支配肢體動作時,就希望得到媽媽的關注。 比如去拿掉你的眼鏡、抓你的頭發(fā)、咬你的胳膊等等;這個時候我們最適合給他們立規(guī)矩,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媽媽的語氣、表情上面得出結果,以此來抑制壞習慣的形成。 其實,他們有這些動作也是好奇,畢竟來到這個世界看什么都覺得新奇,在立規(guī)矩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互動,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好奇心。 二、性格第二關鍵期:14個月持續(xù)到24個月 我們常會說『可怕的兩歲』,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逐步有了自我意識,開始變得極其任性叛逆,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就是要和你對著干。作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時期你又應該怎么做呢? 1)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實行暴力,也不要對孩子進行語言攻擊,也許你并不知道你的所作所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如果你每天臟話連篇、性格暴躁,那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不僅不快樂,更容易變成讓人討厭的壞小孩。 2)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最堅實的后盾,足夠的安全感會讓孩子更加自信、勇敢、獨立;相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總是會變得膽小、恐懼、焦慮,并且不敢和周邊人交流溝通,這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要給予孩子安全感,學會鼓勵他們,讓他們勇敢地去面對一些困難。 3)尊重孩子,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其實,孩子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具有選擇的權利,有些時候我們應該尊重孩子,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性格,成為一個快樂的孩子。 快樂的童年是建立在“好性格”之上,而這也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與悉心培養(yǎng),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要從小建立良好的性格體系,畢竟這件事做對了孩子將會受益終身。 來源:豆寶奶奶 轉載自原創(chuàng)文章: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6共性”,要在3歲前的兩個性格關鍵期培養(y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