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越是雄才大略的千古帝王,越在帝國接班人的問題上面為難和折騰。漢武帝、唐太宗,因為繼承人的問題逼死了自己的親兒子,還株連了一大片;康熙皇帝一生擺平無數(shù)疑難雜癥,就是搞不定九王奪嫡的斗爭;朱元璋為了自家江山,將跟隨自己起家的一干功勛屠殺個殆盡;忽必烈干脆將他的大集團分封成幾個分公司給兒子們各自管理,結(jié)果沒幾年這些分公司紛紛宣告破產(chǎn)倒閉。 那么,三國的那些大咖們,是不是也碰到繼承人的培養(yǎng)問題呢?在培養(yǎng)帝國接班人的問題上,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三國的繼承人培養(yǎng)問題: 首先要看智商代表人物:劉禪、司馬衷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可憐諸葛丞相兩朝臣心,鞠躬盡瘁;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荊州邊躍舟截江。一同舍命輔佐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四處奔走,到了快五十知天命之年,才生出了劉禪這么個兒子,雖然生劉禪那一年,他還依附在劉表手下,但是那一年,他三顧了茅廬,諸葛亮給他描繪出了三分天下的美好藍圖,讓他立下了帝王愿景,剛好兒子也出生了,于是便借個夜夢北斗的故事,直接把孩子取名叫禪,小名阿斗。 名分既定,雖然阿斗長大后資質(zhì)一般,但是好歹寄托著劉備奮斗的夢想,即使后來劉備又生出了劉永、劉理兩個兒子,還是動搖不了阿斗的儲君地位。 先天不足,后天來補。但是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實在太艱辛,入川之前,他忙著聯(lián)東吳,戰(zhàn)赤壁,借荊州,完了還要跟劉璋奪地產(chǎn),搶地盤。好不容易入了川,滅了劉璋,斬了夏侯淵,定了漢中,趕走了曹阿瞞。原本以為可以喘口氣,關(guān)心下接班人的教育問題,誰知道關(guān)羽、張飛兩個弟弟又惹了麻煩,只好放下小的,先管老的。畢竟,小的來日方長。但是劉備忘了自己也老了,等不到阿斗的來日方長。 最后,只好把希望寄托給了諸葛亮。知子莫若父,劉備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智商有幾斤幾兩,干脆把話說狠了,實在扶不起,孔明你就自己來干。嚇的諸葛亮痛哭涕零,不得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副身子骨,奔波忙碌在南征的茫茫山蠻之間,幾根老骨頭,風(fēng)餐露宿在北伐的莽莽秦塞山巔,原本能像司馬懿一般熬個七十古來稀的壽辰,硬是被自己給折騰掉了十幾年。 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累死后,蜀國又殘喘了不到三十年,劉備一生艱辛創(chuàng)立起來的蜀漢政權(quán),在劉禪手中卻成為了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短命王朝。 同樣悲哀的還有司馬衷。這個饑荒天還在問沒飯吃的老百姓為什么不吃肉粥的皇帝,硬是把三家一統(tǒng)的西晉王朝交給貌丑善妒的老婆賈南風(fēng)折騰,最終導(dǎo)致了八王之亂,造成了五胡亂華的局面。 所以說:接班人的培養(yǎng),還是要選個靠譜的兒子。特別是當(dāng)皇帝這事,不一定要聰明,但太無能可就坑爹啦。 其次還要能活得長代表人物:曹丕/曹叡、孫登: 如果聰明也有量詞來計算的話,那么曹叡的智商應(yīng)該比他老爸曹丕高了四年;而曹丕比阿斗聰明出了二十五年。 人有一短,必有一長。劉家的阿斗腦袋雖然不靈光,但是好歹命長,一口氣活到六十五,掛個安樂公的封號活著,也還瀟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曹家的兒孫,一個比一個聰明,但卻又一個比一個命短。 比如曹丕,好不容易才從雙曹之爭中勝出,穩(wěn)當(dāng)?shù)淖隽瞬芪豪^承人??墒谴骎的姿勢擺沒幾年,命不夠硬,就從席上掛到了墻上。 只好在黃泉路上獨自哀怨:為什么當(dāng)年對算命先生朱建平大師的話只聽懂了一半。 遙想那一年,曹丕還是五官中郎將,在家里擺了一場酒宴,還叫上了朱建平大師給在場的每個人都看了看面相。輪到自己,朱大師說 “您的壽命是八十歲,但是要注意,四十歲時會有小災(zāi)難?!?/p> 我們都知道,四十就是男人的一道坎。你看自古以來,多少英雄人物,就是邁不過四十這道坎。像岳飛、常遇春、鄭成功、拓跋珪、柴榮等等。一眨眼,曹丕活到了四十歲,算是好不容易越過了四十這道坎,卻沒法子再往前邁一步了,直到身患重病,他才對左右親信以及家人們說:“想當(dāng)年,朱大師說我能活八十,原來是要把白天跟黑夜合起來算的啊?!?/p> 就這樣,在位6年的曹丕,便在40歲這一年離開了人間。臨終他選擇了天資秀出的曹叡做接班。這個兒子據(jù)說比他老子曹丕還要強:劉曄上朝后出來,許多大臣都問他,新皇帝怎么樣?他評價說: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陳壽也說他是遽追秦皇、漢武。 可惜的是,曹叡也擺脫不了曹家聰明人會命短的詛咒,雖然他在位13年,比他老爹多了一倍多,但是翹辮子的時候才36歲。 曹丕父子兩個人的壽命,加起來,才堪堪贏得過一個司馬仲達;兩人在位時間,加起來不足20年,還要再乘以2,才堪堪抵得過一個劉阿斗的在位時間。 不過雖然命短,但是好歹曹丕父子也算是做過了幾年皇帝。像吳國太子孫登:德兼于能,知人則哲,深達治要,臨歿一疏,不論三代以前、三代以后,世子藩王之賢,少有及者(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xué)家、政論家葉適評) 。這樣一個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A+的接班人,硬是頂著十二年的太子身份,也沒能夠等到自己登基的那一天。 可見,有時候說傻人有傻福,單從這幾個人來說,或許是很有道理的。 再者要給夠名分代表人物:袁譚、劉琦 這世間,做什么事情都得講個名正言順的。娶個老婆要三書六禮,明媒正娶,然后才能宣布:你是我的人啦!封個官拜個將要設(shè)壇具禮,像漢高祖封韓信做大將軍,得選個良辰吉日,齋戒個三五天,再筑個高壇,禱告天地,示明三軍,授鉞行師。打個仗要出師有名,所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看誰不爽就說這是皇帝要揍你,撈了一個政治優(yōu)勢。 做皇帝也要有個名分,曹操因為沒有這個名分,寧愿做周公也不愿稱帝:“不為虛名而處實禍”;曹丕要搶個帝位,還要搞個禪讓制,推辭三四,迫不得已,勉強接受,改元大赦,最后才能君臨天下。 同樣的,選定繼承人和接班人,定下名分就更重要了。所謂名分定則覬覦絕。所以沮授說:一只白兔大白天路上跑,一萬個人會想要搶奪,但是有一個人抓到了兔子,其他人就不會再想著去搶了。 但是奮斗大半輩子的江山,一下子要挑個接班人,有時候也是難以選擇。 特別是兒子多老婆多的時候。 比如袁紹,在繼承人的選擇上就犯了渾。大兒子袁譚“長而惠”,按理說是名正言順的接班人,但是袁紹寵愛后妻劉氏,對劉氏所生的袁尚特別偏愛,想要讓袁尚繼承大業(yè),結(jié)果臨終時,廢長立幼,亂了名分,讓袁譚、袁尚兄弟自相傾軋,結(jié)果曹操乘袁氏弟兄手足相殘,平定了冀州,袁譚兵敗被部下斬殺;袁尚敗逃到遼東,被公孫康所殺。 同樣犯渾的還有劉表。一開始,因為長子劉琦長得像自己,又生性孝慈,便十分寵愛他。但后來劉表老婆蔡氏喜歡次子劉琮,又有蔡瑁、張允等大將做他們的黨羽,所以劉琦失寵,迫不得已用上屋抽梯之計,逼諸葛亮幫他想辦法。諸葛亮以春秋時期晉國申生在國內(nèi)被處死,重耳流亡外國才保住性命的事例,教他出守江夏,最終劉表臨終之前,雖然觸動父子之情,想見劉琦,卻因蔡瑁張允等人阻攔而不成,次子劉琮順利上位,隨后曹操南征,兵到襄陽,劉琮舉州投降。 所以,等到曹操年老也犯渾,詢問賈詡要給曹丕名分,還是給曹植名分的時候,賈詡就說:我忽然想袁紹和劉表了。 最后還要隊友別太坑代表人物:孫亮、曹芳 自古以來,做皇帝的,靠著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闖蕩,幾乎是沒有的,不論皇帝做的好壞,身邊總要有一群人幫襯著,例如漢宣帝有麒麟閣十一功臣,光武帝有云臺二十八將,唐太宗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所以但凡培養(yǎng)接班人,除了要花心神在接班人的身上,更要花精力在接班人的身邊。小伙伴選的對不對,培養(yǎng)的好不好,能力強不強,忠心不忠心,很關(guān)鍵。 比如像孫亮,作為吳大帝孫權(quán)指定的繼承人,雖然很聰明,從小就能斷案辯奸,但是小伙伴太坑爹了。話說孫亮不滿權(quán)臣孫綝專權(quán),暗中謀劃準備誅殺孫綝。便叫來黃門侍郎全紀說:“現(xiàn)在圖謀著要逮捕孫綝。需要你父親中軍都督的兵馬幫忙,你回家跟你父親說下,但是千萬不要讓你母親知曉。女人既不明白國家大事,她又是孫綝堂姐,怕是會泄露軍情。這就耽誤大事了?!比o領(lǐng)命而去,告知全尚,然而全尚謀事不密,果然告訴妻子。妻子于是密告孫綝,孫綝連夜率領(lǐng)部曲抓捕了全尚,乘夜發(fā)兵往廢孫亮,天明時兵已圍宮。最后孫亮就這樣被全氏父子給坑死了。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隊友蠢了坑爹,隊友太聰明了,也坑爹。 比如漢景帝的時候,周亞夫因為宴會沒有給他安排筷子,拂袖而去。漢景帝指著他對劉徹說:你鎮(zhèn)得住他嗎?朱元璋本來殺進了功臣,唯獨培養(yǎng)了藍玉,想讓他輔佐兒子朱標(biāo),誰知道朱標(biāo)跟孫登一樣也是命短的人,朱元璋怕孫子鎮(zhèn)不住藍玉,只好直接又把他給滅了。 同樣的,曹沖在世,跟周不疑很要好,兩個智商估計200多的CP組合,不知道要為大魏帶來怎么樣的福利。所以曹操一開始充滿憧憬,愛屋及烏對周不疑也很是寵愛??上Р軟_太聰明,聰明人在曹魏家就活不長。他死后,曹操怕曹丕鎮(zhèn)不住周不疑,就直接把他殺害了。 作為曹操兒子的曹丕,孫子的曹叡,雖然智商也高,但是覺悟卻明顯不如曹操。畢竟,他們走的路過的橋沒有曹操的長。雖然曹操很早就說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并且一再告誡曹丕不能親近重用,但是曹丕并沒有把這句話放在心上,自己臨終前就把兒子托付給了司馬懿;兒子曹叡臨終前,又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了司馬懿。 可惜“富不過三代”。智商這種東西遺傳到了曹芳,就貶值了很多,小小年紀的曹芳先是被曹爽坑了爹,然后又被司馬家族坑了祖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