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罪惡在事先已被原諒,一切也就卑鄙地許可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序言 米蘭·昆德拉是捷克著名的小說家,于1929年在捷克布爾諾市出生。他的父親是一位鋼琴家、也是一位任教于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在這個年代對于昆德拉來說,生長在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反倒是一種優(yōu)勢,因為身處小國,“要么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么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 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曲,受過良好的音樂熏陶和教育。少年時代,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并從事過電影教學。總之,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曾在藝術領域里四處摸索,試圖找到我的方向?!?948年的他前往首都布拉格大學深造,并于50年代初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出版過《人,一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后一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chuàng)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后,當他在30歲左右寫出第一個短篇小說后,他確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從此走上了小說創(chuàng)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后獲得巨大成功,曾連出三版,每次都在幾天內售馨,。昆德拉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也從此確立了。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了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于1975年離開捷克來到了法國。 移居法國后,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之一。他的絕大多數作品,《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也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并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除小說外,昆德拉還出版過三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說的藝術》(1936)以及《被背叛的遺囑》(1993)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笑忘錄》影片選段 昆德拉的著作之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他以冷戰(zhàn)時期的布拉格為背景所寫的一篇小說,內容包含了很多哲學觀念,也奠定了昆德拉這位世界級作家的地位。小說描述了一位成功的外科醫(yī)生托馬斯在一家餐館遇見了女招待特麗莎。兩人之間很快產生了瘋狂的愛情,但這段愛情總是因為托馬斯和很多別的女人的艷遇而受到傷害。對特麗莎來說,愛欲不能分開,所以,托馬斯的不忠實深深的刺痛了她的心。但他們還是結了婚并在春天布拉格淪陷后搬到了瑞士。在那里他們遇到了女畫家薩布瑞娜,托馬斯的情人之一,她也是從捷克流亡到瑞士的。最終,特麗莎受不了了:她想回捷克斯洛伐克。托馬斯必須作出選擇,要么繼續(xù)享受瑞士自由的政治空氣,發(fā)展自己的醫(yī)生事業(yè),或追隨特麗莎,他的愛…… 該篇小說借此描述了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時期,民主改革的氣息演變成專橫壓榨之風潮,普通知識分子命運多舛的復雜故事。作品剖示隱密的無情,探討愛的真諦,涵蓋了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祖國之愛。在任何欲望之下,每個人對于各類型的愛皆有自由抉擇的權利,自應負起誠懇執(zhí)著的義務。人生責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脫了負擔人變得比大地還年輕,以真而非,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
該作品最初于1985年出版后又陸續(xù)翻譯成二十余種語言,是全世界公認最受歡迎的暢銷書。紐約時報曾稱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經典之作。該書也是昆德拉最受歡迎并獲得好評最多的作品,而昆德拉也被評價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之作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