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每天學一點周易》(三十二)第1乾卦全文通俗解讀


 第1乾卦全文通俗解讀 
1、《卦辭》
【原文】 【白話】 《卦辭》是周文王所寫,綜述一卦的中心思想。乾卦象征天,“元、亨、利、貞”概括了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以及創(chuàng)生萬物的巨大功用。首先,天是自然萬物的主宰,給萬物提供始生的元氣和源動力,故為“元”。日月普照使萬物生長順暢亨通,故能“亨”。天道賦予萬物,使萬物各秉其性各得其利,故有“利”。天使萬物不斷地穩(wěn)固壯大,故稱“貞”。其次,天道運行周而復始,從元到貞,再從貞回到元,元亨利貞循環(huán)往復永不停頓。 我們可以一層層延伸開來,先從天對應到地,再揭示其引喻的為君之道,進而引申到君子如何修身養(yǎng)性建功立業(yè),最后總結(jié)出萬事萬物普遍的發(fā)展變化之道。 天在上自強不息,地處下厚德載物,春生為“元”,夏長為“亨”,秋收為“利”,冬藏為“貞”,天道“元亨利貞”終而復始,大地春夏秋冬生生不息。天是萬物之主,君為萬民之王,所以君王治理天下要效法天道。位居萬民之首稱“元”,保護萬民繁衍生息能“亨”,使萬民和諧相處有“利”,保萬民安居樂業(yè)為“貞”,長治久安江山永固代代相傳。君子修身養(yǎng)性建功立業(yè)也要效法天道,從天道的“元亨利貞”感悟出“仁禮義正”之道,后世儒家將其系統(tǒng)總結(jié)成“仁義禮智忠信”。君子如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踐行這幾種美德,不斷地進德修業(yè),則可具備崇高的品德,并能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元亨利貞”既展現(xiàn)了亨通的前景,同時也預示過程的復雜曲折,萬事萬物莫不遵循“元亨利貞”的天道,唯有自強不息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終而復始刻畫出無數(shù)個“元亨利貞”的小圈,日積月累才能最終連成“元亨利貞”完整人生的大圓。 2、《彖傳》 【原文】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白話】 《彖傳》是孔子所寫,逐字逐句注釋文王的《卦辭》,孔子詳細描述了宇宙天地的形成以及天地生養(yǎng)萬物的過程。第1句,“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解釋卦辭的“元”。多么浩大呀!多么純正呀!乾之元氣!萬物藉以初生,萬事得以起始,乾之元氣由此統(tǒng)領主宰整個宇宙自然。第2句,“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解釋卦辭的“亨”。云氣流行雨水布施,充滿宇宙天地無所遺漏,流經(jīng)之處萬事萬物無不成形。日月普照終而復始,產(chǎn)生了時間也形成了空間,將時序分為六段,把空間隔成六位,空間為“宇”,時間為“宙”,制定了宇宙的時空基準,天地間的萬物就有時可依有位可居,得以跟隨天時行止有度生滅有常。第3句,“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解釋卦辭的“利、貞”。乾卦的六個陽爻從下到上按時空順序排列成形,猶如天之元氣逐漸強盛充滿宇宙,也像是跟著太陽神駕馭六條龍巡視天庭,好比自己從始到終親身去感受萬物生長的全過程。天道依六個時位而變,萬物隨六個時位而化,天道源源不斷賦予萬物,讓萬物秉承了各自的本性,也使得萬物具備了不同的運命。天道的至陽元氣與大地的純正陰氣完美融合,能為萬物營造一種至為和諧的環(huán)境,將萬物保存聚合在一起互不傷害,使萬物各成其性各得其利,永遠穩(wěn)固生生不息。最后一句,“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孔圣人加以發(fā)揮。天是萬物之首,君王是庶民之首,人間的君王如能效法天道治理天下,就會使天上人間普世和諧皆得安寧。3、《大象傳》 【原文】 【白話】 《大象傳》也是孔子所寫,和《彖傳》一起注釋文王的《卦辭》,只不過兩者的角度不太一樣。孔子說,你看那天上的日月星辰循環(huán)往復,好像沒有外力相助,本身就具備了無窮無盡的強勁動力。所以君子要效法天道,自強自立奮發(fā)圖強永不停息。 清華大學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厚德載物”取自第2卦坤卦。告訴學子們?nèi)绾吻髮W和做人,既要效法天道的“自強不息”,還要學習大地的“厚德載物”,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任勞任怨造福民眾。4、《爻辭》和《小象傳》 文王的《卦辭》和孔子的《彖傳》、《大象傳》已經(jīng)概述了天道運行的大規(guī)律,接下來周公的六個《爻辭》則詳細描述天道運行的細節(jié),孔子寫了六個《小象傳》,對周公的《爻辭》做補充完善。那么人和萬物如何跟隨天道而行,圣人選擇了龍作為代表。龍在中國人心目中神通廣大無所不能,龍尚且要隨天時而動,時而潛藏,時而乾乾,時而躍起,最后過亢懊悔,那么作為小小的人類更要遵循天道而行,這就是乾卦六爻所要揭示的人生哲理。4.1初九爻 【原文】 【白話】 初九:冬至時節(jié)天寒地凍,龍潛伏在地底和深淵休養(yǎng)生息,故稱“潛龍”。此時的君子位卑力弱,事業(yè)也處于起始階段,或者剛到一個新單位情況不明,請不要急于展現(xiàn)輕舉妄動,故稱“勿用”。孔子說:為什么要“潛龍勿用”,是說天地的陽氣還在地下,連神通廣大的龍尚且潛藏,更別提人了,故稱“陽在下也”。4.2九二爻 【原文】 九二:見(xian)龍在田,利見(xian)大人。【白話】 九二: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潛藏的龍從大地和深淵也出來了,展現(xiàn)在田地上呼風喚雨,故稱“見龍在田”。自然界見龍在田,預示著人世間未來的大人也橫空出世。經(jīng)過潛心修養(yǎng)的君子初出茅廬,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進德修業(yè)造福民眾。雖然還沒有大人之位,但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了未來大人的才華和品德,故稱“利見大人”。孔子說:“見龍在田”呼風喚雨造福萬物,有德君子也要像龍那樣普降甘霖,像太陽那樣普照人間,盡情展現(xiàn)自己的才德,廣施恩惠于萬民,故稱“德施普也”。4.3九三爻 【原文】 【白話】 九三:陽春三月天清氣明,雖然陽光普照如日中天,轉(zhuǎn)眼之間又會日落西山,白天過去黑夜降臨。但太陽第二天照樣還會升起,一天接著一天,一乾連著一乾,晝夜交替日復一日,寒來暑往年復一年,這是天道運行的“終日乾乾”。自然界的晝夜交替不必憂慮,而面對人世間的黑暗卻要警鐘長鳴。此時的君子事業(y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基層已經(jīng)居于最高位置,但卻動了別人的奶酪,還威脅到了上層之人的地位和利益,成了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如果居功自傲鋒芒畢露容易招致嫉妒和打擊。所以不僅白天要時刻勤奮努力,晚上還要警惕戒懼不斷反省,故稱“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這是一個君子成長的關鍵階段,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想要成就大業(yè)的人唯有朝乾夕惕才能百煉成鋼,多經(jīng)歷一些磨練的痛苦應該不是壞事,故稱“厲,無咎”。孔子說:天道運行循環(huán)往復,君子由此感悟,人生有白天的光明也有黑夜的昏暗,有秋冬的蕭條也有春夏的生發(fā),所以人也要反復地經(jīng)歷磨練,故稱“反復道也”。4.4九四爻 【原文】 【白話】 九四:到了陰歷五月,龍雖然騰飛而起,但還未飛到極高的天空,而是在極天和大地深淵間來回飛翔,這是龍的“或躍在淵”。此時的君子經(jīng)過基層的打拼躍升高層,但你在高層還是一個新人,初來乍到極容易受到上層社會的打壓,況且離頭頂?shù)木盼逯磷鹨徊街b。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也像老百姓常說的“爬得越高,摔得越狠”,強勢進取有可能一步登天,也有可能一下子被打回十八層深淵,這就是人的“或躍在淵”。處境如此尷尬微妙,到底該何去何從,最穩(wěn)妥的做法是頭腦清醒審時度勢,像龍那樣在天地之間來回試飛,當進就勇往直前,不當進則待機而動,如此小心謹慎必不會有大的過失,故稱“無咎”。孔子說:離成功就差一步了,有雄心壯志的君子奮斗了一輩子等的就是這一天,既要小心謹慎審時度勢避免出錯,更要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勇敢進取,即使最后失敗了也無怨無悔,不經(jīng)歷風雨如何見彩虹,故稱“進無咎也”。4.5九五爻 【原文】 【白話】 九五:金秋時節(jié)豐收在望,龍在天上盡情地飛翔,好像在巡視天下,故稱“飛龍在天”。自然界飛龍在天,必然對應人世間的大人也橫空出世,登上九五至尊而君臨天下,故稱“利見(xian)大人”。孔子說:自然界飛龍在天,造就了天地間的萬物和諧。人世間也造就出了大德之人,施展自己的才德造就出了萬民的幸福安寧,這樣天上人間皆得安寧,故稱“大人造也”。4.6上九爻 【原文】 【白話】 上九:深秋季節(jié)寒露霜降,龍本應要重新潛回大地和深淵休養(yǎng)生息,以待來春再出來。但此時卻極為亢奮,飛向天之窮極,無處可去,也無路可回,故稱“亢龍”。一個人登上了事業(yè)的最高峰,如果驕傲自滿忘乎所以,有你后悔的那一天。一個君王如果高高在上窮奢極侈,脫離民眾失去根基,也會眾叛親離變成孤家寡人,到時就后悔莫及了,故稱“亢龍,有悔”。孔子說:為什么“亢龍有悔”?是說春夏秋冬循環(huán)往復,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寒來暑往物極必反,萬事萬物盈滿強盛的勢頭不可能保持長久,故稱“盈不可久也”。4.7用九爻 【原文】 【白話】 用九:如果在十二月至正月期間,天上出現(xiàn)群龍首尾相接連成一圈的天象,那么來年必定風調(diào)雨順,這是吉祥的征兆,故稱“群龍無首,吉”。天上的群龍前后銜接,誰也不居首,才使得宇宙天地秩序井然,使得天道運行循環(huán)往復永不停息。所以人世間的人不管取得了多么大的功績,擁有了多么大的權(quán)勢,也都不能居功至偉妄自尊大,唯有如此才能長保天下昌盛萬民吉祥。孔子說:天道運行循環(huán)往復,需要每一條龍都發(fā)揮作用,六條龍各居其位同心協(xié)力,誰也不爭功居首,這就是“天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