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15章解讀 張武忠初稿2017.8.16 【原文】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dan)兮其若海,飉(liao)兮若無止。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5.1“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整體描述遠(yuǎn)古修道之士的容貌。 上一章說到“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所以老子緊接著就描述遠(yuǎn)古的修道之人?!笆俊笔菍θ说囊环N美稱,“士”字從“一”從“十”,善于做事情,從一開始,到十結(jié)束,本義是有能力的人,比如戰(zhàn)士猛士壯士志士學(xué)士博士,在《道德經(jīng)》中還有上士中士下士的稱呼。 《道德經(jīng)》中共有兩處“善為士者”,第68章說“善為士者不武”。第65章還有一處“古之善為道者”,兩者不同,一個是修道之士,一個是得道圣人。 “微”是行蹤不定無跡可尋,在上一章第13章中說“摶之不得名曰微”,對“微”做了定義,也指心靈潔凈精微?!懊睢痹诘?章中做了定義,“眾妙之門”指的是世間萬有的神奇神妙。“玄”在第1章也做了定義,“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象征天空的幽遠(yuǎn)深邃?!巴ā笔峭ㄟ_(dá),《周易》中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那么古之修道之人是什么樣子的?他們的心靈潔凈精微,行蹤飄忽不定,行為妙不可言,思想幽遠(yuǎn)深邃,具備了“微妙玄”三個特性。既然能夠通微通妙通玄,所以根本不會受世俗環(huán)境的困擾,反而可從重重困難中解脫出來,終能通達(dá)于天地大道,是為“微妙玄通”。高深莫測,以至于一般人簡直沒有辦法認(rèn)識他,是為“深不可識”。正因為深不可識,所以我只能勉強地加以形容,故稱“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