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guān)系中,我們大多希望知道在對方心里的地位,但人有隱藏性,不容易從表面做出準確判斷。 因此需要從這三個方面去思考自己有沒有做到:是否滿足對方需求、是否有持續(xù)滿足對方需求的能力、是否有中斷滿足對方需求的掌控權(quán),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我們能否滿足他人的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人與人相處的紐帶是相互滿足需要,而不是自我優(yōu)秀,自我優(yōu)秀只是持續(xù)發(fā)揮滿足對方需求的源動力。 所以,滿足對方需要是最重要的指標,如果你可以滿足對方的需要,那么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你對他來說是重要的人。 這個需要不僅是物質(zhì)上,比如金錢、人脈、權(quán)利等的需要,還包括心理層面的需要,比如被需要感、自我價值感、自尊感、被支持感、被在乎感、獨特感等。 很多時候,我們在付出后,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大多是因為你沒有滿足到對方的需要,只是滿足了自己對別人好而獲得自我價值感的需要。 客觀而言,你沒有滿足對方的需要,只是滿足了自己的需要;而主觀來看,你以為自己是在付出,實則是在索取。 滿足對方需要并不是簡單的人生課題,人和人之間往往不是簡單說出自己的需要,很多時候人們對自己的需求并非明確,因此不可能直接告訴你。 另一方面,人除了不自知也會撒謊,隱瞞性會成為發(fā)現(xiàn)需要的阻礙。我們需要利用和人相處的經(jīng)驗來鍛煉洞察力、感知力,這也是人和人互動的樂趣之一。 二、我們是否有持續(xù)滿足對方需求的能力即上文所言的源動力,如果沒有源動力,你將會在付出的同時,陷入自我能量枯竭的狀態(tài)。在他人眼中,你也會變得并不“值錢”,只是拼盡全力塑造了一個討好的角色而已。 就像人們都熱愛太陽,因為它能帶來溫暖和光明,但永遠不會認為太陽帶來溫暖是為了討好我們,更加不會看輕太陽的地位,因為光和熱只是它能量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 所以,你的能量值決定了你的地位是否會得到保障,達到穩(wěn)步提升的狀態(tài)。 三、你是否有中斷滿足對方需求的掌控權(quán)這是自我地位最基礎的保障,有時你即便能量很大,但卻沒有說不的權(quán)利,對方依然會認為你對他的好是唯一的選擇,不會多加看重。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獨特性的需要,如果你不具備中斷關(guān)系掌控權(quán),就意味著對方在你的世界中,并不是由于獨特性而被選擇的,只是出于被迫和無奈。 因此,讓對方知道他收到的付出是主動選擇,這一點非常重要。用平常的話來說就是,保持自我的獨立性,才是保證自己在人際關(guān)系中有地位且人際關(guān)系長遠發(fā)展的基石。 以上的敘述是從功利角度,去談論自己在人際關(guān)系中的地位。如果站在社會學角度,當一個人的社會支持體系越強大時,在別人心中的地位就越高,也就是越“值錢”。 如果你能處理好不同的人際關(guān)系,使大多數(shù)人都支持你,那么你在其中某一個人的心里就會占據(jù)比較高的地位。 但社會學角度的判斷并不清晰,所以思考自己的付出是否滿足以上三個方面,可以精準判斷自我的“值錢”程度。你“值錢”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