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phaGo大勝柯潔,法律會是抵抗人工智能的最后陣地嗎?
對這個問題,人工智能法律機器人“法狗狗”的回答是——不!人工智能將成為法律人的左膀右臂!
5月23日,“法狗狗”首次亮相上海,并推出了它的最新服務——21天定制專屬法律機器人。這讓人不禁感嘆:國內法律行業(yè)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方興未艾,法律機器人的“私人定制”時代就已經要到來了嗎?

“刑期預測系統(tǒng)”帶來近千萬創(chuàng)收
“法狗狗”法律機器人的前身是湖南真澤律師事務所的“刑期預測系統(tǒng)”。
雖然闖過司法考試“獨木橋”的律師們被認為是最聰明的一群人,但律師行業(yè)的傳統(tǒng)服務模式卻并不那么“聰明”,很多時候還是走“當事人找上門——咨詢分析——提供服務”的老套路。
走好老套路,也不容易。對律師而言,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這些難題:
信息管理低效——推廣管理低效、客戶溝通低效、信息管理落后
案件來源難控——案件數量不穩(wěn)定、信息需求不對稱、案源分配不合理
開拓客戶困難——同行競爭同質化、拓客渠道方式單一、客戶認知評價偏差
怎么解決?大多數人也不過是采取加強時間管理、增加專業(yè)培訓、積極社交加投放網站廣告等方式。
由于沒有引入科技手段,特別是沒有借助人工智能,這些嘗試也很難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但是,2014年,千萬份裁判文書的公開給“人工智能改變法律行業(yè)”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龍雄彪
“法狗狗”創(chuàng)始人、湖南真澤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
湖南真澤律師事務所的龍雄彪主任敏銳地發(fā)現了這一點。真澤所只做刑辯,2014年10月,龍雄彪律師即開始組織研發(fā)“刑期預測系統(tǒng)”,通過大數據研究得出參考結果,協助訴訟參與人完成訴訟。
“刑期預測系統(tǒng)”給以上難題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當事人——使用系統(tǒng)進行刑期預測,大數據分析給出刑期區(qū)間、平均刑期、緩刑概率、涉及法規(guī)、常見問題、深度分析等結果,當事人據此選擇是否和律師對接
律師——線上即可完成案源開拓和篩選,后臺自動管理所有咨詢信息,大數據分析給出訴訟策略
龍雄彪主任對律新社說,“刑期預測系統(tǒng)”讓當事人能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涉事件的性質,方便律師明確目標客戶的需求,極速提升了律師和當事人之間溝通的效率。
溝通順暢了,后面的事就好辦了。僅僅一年時間,真澤所就借助這套系統(tǒng)在團隊規(guī)模、案件數量和營收數額上有了大幅增長。

使用“刑期預測系統(tǒng)”一年,真澤所的變化
“法狗狗”誕生,打造標準化法律機器人
“刑期預測系統(tǒng)”的成功直接促成了法律機器人“法狗狗”的誕生。
2016年5月,“法狗狗”項目正式成立。
9月,“法狗狗”團隊遷至深圳,并獲天使輪融資。
12月,“法狗狗”刑事法律機器人發(fā)布。
2017年3月,多款問答式法律機器人相繼發(fā)布。
截至目前,“法狗狗”已推出了刑事、婚姻、交通和勞動四款標準化法律機器人,用戶可自助使用四項主要功能:
◆ 能聽 —— 語音識別用戶問題
對著手機說話,就能咨詢問題。
律新社試用了“法狗狗” 的語音問答功能,發(fā)現機器人確實可以通過對語音進行“語義分析”而引導到相應的問題,但隨后還是需要進行點擊選項來繼續(xù)提問。
“法狗狗”聯合創(chuàng)始人、產品總監(jiān)劉謙向律新社介紹,目前語音問答只匹配到第一個層級,以后可以加入更深層級的匹配,實現全程語音問答。
◆ 能問 —— 智能問答引導咨詢
法律機器人可以模擬對話場景,對用戶進行引導咨詢。
試用中律新社發(fā)現,法律機器人整體的問答過程比較流暢,所設置的選項也很符合一般人的表達方式,機器人“小法”所給出的建議或提醒也通俗易懂,讓對話有了溫度。
并且,24小時可用的自助式法律智能咨詢,對用戶來說的確十分方便。在使用中,用戶也可以積累一些基礎法律知識,便于后續(xù)與律師溝通。
所有自助咨詢都會在后臺留下清晰的記錄,方便律所有針對性地跟進。從使用反饋來看,“法狗狗”幫助律師篩選了九成以上較低價值的咨詢,有效節(jié)省了律師最重要的時間成本。
◆ 能測 —— 案件結果預測
不同款法律機器人給出的預測結果側重點不同。
如婚姻機器人會給到一些簡要的指導及相關案例,而刑事機器人會以圖表形式清晰地呈現出刑期區(qū)間、平均刑期、緩刑可能性等結果,并且還有降低刑期和爭取緩刑等內容,比較具體。
但這些內容都只是法律機器人分析能力的一小部分,“法狗狗”目前覆蓋到的知識點超過6000個,并且在不斷增加,點與點之間可以實現自動匹配和邏輯梳理。理論上,對所有要素都可以進行分析并得到相應結果。
一般用戶只需要看到平均刑期、訴訟流程等基礎內容即可。而對律師而言,預測報告就有實際意義,可以直接指導實務,成為律師辦案的得力工具。
◆ 能用 —— 案源渠道更易部署
“嵌入”律所的微信公眾號后,大眾在微信中就可以很容易地接觸并使用到“法狗狗”法律機器人。
并且,“法狗狗”還可以以二維碼的形式進行部署和傳播,替代律師親自跑案源。
比如,針對某一社區(qū)的法律咨詢需求及案源開拓,只需要在社區(qū)范圍內投放一個二維碼即可實現,承載形式可以是海報、展板等硬件,也可以通過微信群或其他網絡方式快速傳播。
劉謙告訴律新社,有些律師已經將二維碼部署到了醫(yī)院、社區(qū)、機關單位等需求高頻區(qū)域,接案數量有明顯增加。

全國領先,21天定制專屬法律機器人
律新社對市面上的一些問答式法律機器人也都有所關注,但發(fā)現部分機器人的問答結果都有“套路”,比較固定,原因是其后方知識體系的建立依賴人工編寫。
“刑期預測系統(tǒng)”中知識體系最初的建立也全部依賴人力。
但當有其他律所提出相同需求,以及隨著裁判文書的不斷公開,數據“爆炸”式增長的時候,“法狗狗”團隊意識到必須要將法律知識點上升到知識圖譜進行人工智能化的管理。
劉謙用“神經網絡”來比喻“法狗狗”的法律知識圖譜。

神經網絡示意圖
劉謙解釋道,法律知識點不外乎邏輯、流程、問答、裁判等,把這些知識點做成神經細胞一樣的點狀結構,再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點與點之間的匹配和聯絡,最終構建出一個神經網絡式的知識圖譜體系。
知識圖譜中的每個知識點都離散分布,新知識點的添加十分方便,且計算機會自動進行匹配,梳理出知識點之間的邏輯,完善知識網絡。
這套知識圖譜系統(tǒng)還有反饋機制,能在使用過程中根據用戶的反饋不斷調試優(yōu)化。這樣一來,法律機器人每次提供的咨詢引導都是計算機自動生成的最新結果,而非人工預設的陳舊內容。
知識圖譜的建立給定制專屬法律機器人帶來了可能。

“法狗狗”聯合創(chuàng)始人、產品總監(jiān)劉謙
如何21天定制專屬法律機器人?
素材——律所、團隊或個人在實務中已經積累了自己的知識素材,不論是紙質版或電子版的文件,都可以拿來“做菜”。
配合——素材提供給“法狗狗”技術團隊后,在律師的配合下,技術人員按計算機的要求分拆出知識點。機器錄入知識點后自動構建點與點之間的聯系,形成相應專業(yè)領域的知識圖譜。
自助——“法狗狗”團隊針對使用者制作出一套SaaS系統(tǒng)專門用于后臺開發(fā)。每個律師都可以自助地更新、培養(yǎng)自己的法律機器人,并且不需要編程能力。據其所述,這個過程將和搭“樂高”積木一樣簡單。
得益于前期開發(fā)四款標準法律機器人的技術積累,目前,大量基礎性的工作都可以由機器來自動完成,這大大縮短了定制專屬法律機器人所需要的時間。
針對其他專業(yè)領域,“法狗狗”目前可以在2到3周內就完成定制。據其所述,這一速度屬全國領先。

“法狗狗”聯合創(chuàng)始人、產品總監(jiān)劉謙接受律新社采訪
劉謙表示,目前很多律所或團隊都有定制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需求,希望通過人工智能系統(tǒng)降低成本,提高獲客效率,優(yōu)化內部流程。但律所獨立或外包開發(fā)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成本很高,且效果無法保證。
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這句話適用于律師,也同樣適用于人工智能法律機器人的開發(fā)者?!胺ü饭贰钡募夹g團隊來自高通、英國DeepMind等著名公司,有海外教育背景和碩博學位的占一半以上,技術實力整體不俗。這樣的團隊是“法狗狗”能做出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的人工智能法律機器人的保障。
目前,“法狗狗”已經在國內20多個省份,與超過50家律所、團隊或個人達成了合作關系。

60萬份裁判文書,分析報告3天出
“法狗狗”還可以定制大數據報告。
數據分析是專業(yè)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前,如果律師想用人力去對上萬份法律文書進行分析,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盡管也有一些分析報告出現,但樣本數量普遍較小,研究價值不是很高。
裁判文書上網后,人工智能就有了充足的“彈藥”,調用人力所不可比擬的信息處理及數據分析能力,“法狗狗”能夠按不同需求定制出個性化的大數據報告。
2017年4月21日,“法狗狗”與廣東廣強律師事務所合作,通過對54505分判決書的分析,發(fā)布了《2014-2016年全國婚外情離婚案件大數據報告》。
4月29日,“法狗狗”又與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作,通過對622044份裁判文書的分析,發(fā)布了《2014-2016年全國勞動爭議糾紛大數據報告》。
兩份大數據報告都在3天內完成,且在全國范圍內被熱轉、熱議。

柯潔終究還是敗給了阿法狗,對于“人工智能+法律”的未來,人們也從猜想變?yōu)閾鷳n。
人工智能會取代律師嗎?“法狗狗”的回答是——不,人工智能在未來將是律師的左膀右臂。
科技推動著人類生活和各行各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律師行業(yè)也不例外。律師沒有必要擔心人工智能對自己造成嚴重的威脅。反而,能跟上時代步伐,善于利用人工智能的律師才更容易在未來成為行業(yè)中的佼佼者。
本文系原創(chuàng),轉載請聯系授權。
圖片:陸景麗 編輯:戴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