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友情。是愛情。是親情?;蛘呤裁炊疾皇?,純粹是寫景。但不管是寫景還是抒情,詩人始終沒有離開一個字——心。萬事萬物,她所想、所思、所表達的,都是從心出發(fā)。這景這情這心,三合一誕生出了一首詩。此詩能否引起讀者的共鳴,能否經(jīng)久傳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詩人填補了自己作品之前沒有的那一頁空白,獲得了快感,就足夠快樂。 《寒露》一詩單看題目,完全可以想象成就是一首寫節(jié)氣寫景物的詩歌,但我說了,不管是抒情還是寫景,都是從詩人的內(nèi)心出發(fā),離開了心,什么都做不了。景由心起,情由心生,文字符號就出來了,然后再在腦子里騰云駕霧一番,再然后提筆在紙上寫下來,就成了一篇作品,最后反復加工,就變成了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于是,讀者開始各抒己見了,褒貶不一。精彩極了,糟糕透了什么樣兒的聲音都有。景不再是景,情也不再是情,變成了情景交融。 寒露是中國民間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十七個,一般在陽歷10月8—9日,靠近重陽,是24節(jié)氣中最早出現(xiàn)的“寒”字,屬晚秋,氣溫由涼爽開始偏移向寒冷。天氣的變化必然會引起身體和心情的變化。人的思想是豐富的,心是敏銳的,每一個節(jié)氣的到來都會生出諸多不同的感慨,尤其是秋季。詩人陳哲夜寫過一首《疾病與天氣》的詩,把人的思想情感傾倒的淋漓盡致,蒲彩榮的這首《寒露》描述的也是個人情感,傾瀉翻滾。 緊挨著九九的華麗背影 你來了。像身披紅蓋頭的朱槿花 裝滿豐富 又像那禾場上 蓄積的五谷 粒粒飽滿 像飛機在地平線上起飛一樣,由緩慢到緩,漸漸提速,直至平穩(wěn)地飛入空中,沒有一個旅客出現(xiàn)暈機?!逗丁愤@首詩起筆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像飛機起飛一樣,由緩慢到緩、到慢慢提速,糅合了攝影家、畫家的目光與思維,把本是“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的冷峻畫面沒有直接快速地勾描出來,而是保留著秋分最后的豐收喜悅,讓看畫看詩的人溫暖的走進,自然的接受。 詩人的心美、心善,她不是不知道寒露的景象,只是不愿意來的這么突然。每一個人對美的事物總希望快一些到來,不美的事物又不能抗拒的,希望它慢一些發(fā)生。詩人顧此及彼,也為了體現(xiàn)藝術魅力,從重陽日出發(fā),盡管此時是下山,但登山望遠祈福后,就等于是夢想成真了,下山的心情絕對是舒暢的。所以,這個雖然是下山的路線,但人人走的精神倍兒爽。詩人巧妙的設計,雖說不上藝術上乘,但也是匠心獨裁。而里面的“你”,表面看是指寒露,我個人總覺得,詩人隱射的更像是自己。這隱的很有趣兒,讓我想起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 可是啊,寒露畢竟是寒露,無論你再怎么的隱,多么的不希望它冷峻的面孔出現(xiàn),都無濟于事,道法自然,任何人無法去篡改。于是,寒從腳底生了,心情也跟著變化了起來。 你交與的鎖匙 銹跡斑斑 像塵封許久的往事。煙雨如織 恰似我一懷愁緒。緊緊地攥住 匙鏈,像握住一季諾言 天冷下來,所有的生命都失去了生趣,唯有人的思維這時候表現(xiàn)得最為活躍。熱脹冷縮。冷,最容易讓人的心得到安靜,但安靜的心又最容易騰出時間來浮想那些沒用的過往的往事,對女詩人來說,情最是濃烈。天大人情,人情大過天;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一個情字,瞬間亂了方寸。 你看她,一把銹跡斑斑的鑰匙,鎖早不知道了去向,就算鑰匙不生銹,也是毫無用處,可她還一直保存著,舍不得扔。為什么舍不得?因為那些年煙雨如織的往事忘不掉,這把鑰匙是當年愛情最為穩(wěn)妥的保護神,原以為只要有它在,幸福就永久在?,F(xiàn)在呢?鑰匙仍在,但鎖已不在了。自然的,愛情也不復存在,于是,才發(fā)現(xiàn)當年的自己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不諳世事。才知道,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如同這把鑰匙跟它已經(jīng)丟失的鎖一樣,看似二者不可能分開,但手中的鑰匙可以證明,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不可能。 曾經(jīng)的煙雨如織綠柳如絲,如今是一懷愁緒老樹昏鴉。俗話說,不撞南墻不回頭,不到黃河心不死??伤亲擦四蠅σ膊换仡^,到了黃河心也不死,哪怕鑰匙早已沒有了任何用處,滿懷的愁緒深之又深,握住匙鏈的諾言握的再緊也只不過是風,但還是心甘情愿的要折磨自己一回。這自作孽啊,不可活。可這個世界上,不僅只有詩人這樣,很多人都這樣。這是李清照說的: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最近總是新來瘦。誰都知道是為什么,詩人也坦率的承認: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是離懷別苦。這真的是讓人又疼又憐,可無法營救。 去往你的城。一路上長滿青苔 牽?;▋和V箍奁?/p> 一叢紅色的蘆葦濕了紗衣 他們抱頭取暖,惺惺相惜 是詩人拉長思念在臆想么?是詩人曾經(jīng)為挽回這段失去的愛情付出努力營救的行動么?詩人知道答案,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弄明白,詩人也不會告訴我答案。我只知道,這一節(jié)是在上一節(jié)的基礎上加大了對往事不堪回首的追憶。全詩四行滿是思念、滿是祭奠、滿是愁緒。好一派凄涼的畫面,尤其是那一叢紅色的蘆葦濕了紗衣,我的腦子里幻覺出來的畫面是《山楂樹之戀》老三臨終時聽見靜秋喊她自己的名字眼角流出的兩滴紅色的淚。當然,也可以用蘇軾的話說,無處話凄涼。景物刻畫,心情渲染,這些,詩人都是在說明一樣東西:思念成疾。 蝶小妖也說,思念有罪,我愿服刑。 好吧,女詩人一旦為情愛起來,就成了怪物,老天爺也抑制不住。 割不斷的思念,通透而金黃 像千年的琥珀。螞蟻在楓樹下 淺吟低唱。卑微的音符連著 一株含羞草的快樂,或悲愁 情悠悠,思悠悠,歲月悠悠;愛悠悠,恨悠悠,往事悠悠。這份明知不可能再獲得或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愛情都快讓自己生病了,可還是停不下來去思念,而且,越思念越猛烈,越思念越激動,甚至心情還微漾了起來,因為想到了許多當年純凈的,貨真價實的金子般美好,或以后會發(fā)生的美好——“割不斷的思念,通透而金黃/像千年的琥珀。/螞蟻在楓樹下/淺吟低唱。” 沙葉新說:“縱然我被欺騙一千次、一萬次/我也要相信/總有一朵花是香的/總有一滴血是熱的/總有一種情是真的”。(沙葉新《也要相信》) 關于愛情,蒲彩榮也是。只是到了最后,她的思緒又被拉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悲愁。但此時的悲與愛情不是很關聯(lián)了,倒是像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即是在悲自己,也是為遠方的那個人而悲。 真是啊,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吳文英《唐多令·惜別》) 這一節(jié)可以說是全詩的高潮部分,詩人情感的宣泄到這里就達到了頂峰,接下去開始要退潮了。從這一節(jié)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整詩人的心情和上下面貌,從最初的自然平和穩(wěn)健到后來的情緒波動,再到完全失控,最后慢慢的回到現(xiàn)實中來,這一全過程的起伏跌宕變化,跟錢塘江漲潮特別像。只是,錢塘江漲潮給看客帶來的是爽,精彩、過癮、刺激!而詩人的這首詩給我們帶來的是嘆息,是心疼。 有雨無風。是今秋最大的敗筆 蝴蝶只能低飛。他心愛的花兒 在峭壁上巴巴凝眸 他們相互對峙,望穿秋水 秋風秋雨愁煞人。冷空氣的雨天,無論有風還是無風,都是一顆潮濕的心。但詩人在這里說,今秋最大的敗筆是有雨無風。為什么她希望有風呢?我不禁想起一句網(wǎng)絡詩:秋雨綿綿妻獨宿。當人倍感凄涼孤獨的時候,風的存在,有時候也是陪伴的知音,帶給自己稍息的安慰。就像我,寒冬臘月喜歡北風呼嘯。由此可知,在這個秋雨綿綿的季節(jié),詩人一個人惆悵的心緒,這悲秋,百年多病獨登臺,是多么的凄凄慘慘戚戚呀。 到了這個時候,剩下的只有死心,但詩人一顆純粹、天真無邪的心,浪漫的基因始終剔除不掉,她仍舊執(zhí)拗地希冀著美好,哪怕是像牛郎織女那樣隔著銀河遙遙相望,望穿秋水也不惜。她始終因愛愛著,成了現(xiàn)實詩經(jīng)河流邊的一株蒹葭。 我佩服詩人的純情、執(zhí)拗,感動她為愛做出的奉獻。真希望她能像卓文君一樣寫一首轟烈的詩出來。而此時,我很想為她讀兩句詩: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月亮上來。一船彎彎的憂傷 載著星子的體溫。西樓的女人 蘸著寒露抒寫,秋天的最后 一個童話已接近尾聲 思緒終于安靜下來回到現(xiàn)實中?,F(xiàn)在不再是有雨無風的秋夜,而是月滿西樓,恰巧碰上寒露日。這是一年里秋天最后的停留,一場思緒的游走如黃河翻滾。情字易纏,但難解,秋天的童話是屬于詩人的,詩人的情感是屬于愛情的,愛情一不小心就被弄得支離破碎。這個秋天,詩人把自己的心又弄得支離破碎了一次,只為等那封云中誰寄錦書來。錦書到底是沒有等來,到讓自己巴山夜雨漲了秋池。記錄是為了遺忘,那就記錄成詩吧,才不枉在這個秋天里又活了一季。 詩人曾說自己要是一塊石頭該有多好,偏偏自己有血有肉??伤耍斓紫伦钣懈星榈氖鞘^,不然,曹雪芹是寫不出懷金悼玉的《紅樓夢》的。我不知道詩人自虐后,有沒有把她手里的那把銹跡斑斑的鑰匙給扔掉。我希望她能扔掉,盡管后面可能會又添一段新愁,甚至會出現(xiàn)小寒大寒冰凍三尺,但西風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冰心的春水也潺潺地流了出來。 “不要說斯人如虹。至少 百年孤獨散盡之前,他們今生 只能默默祈禱,或者遙遙相望 這是結(jié)束語,讓讀者以秒速再次重溫了一遍故事的全部,多年后,每當想起,它仍會在耳邊繞梁?!安灰f斯人如虹”,讓人想到了電視劇《歸途如虹》的大結(jié)局,還有兩句歌詞:“風雨過后,歸途如虹。我的愛已在你的愛里。”只是后面的百年孤獨盡顯蒼涼,我知道這是詩人的不甘,那么,就不說馬爾克斯、不說蕭紅了,說說葉賽寧,心里或許會好受一些:“那時的我是何等的溫柔/把花瓣撒在你的發(fā)間/當你離去時/我的心不會變涼。”(葉賽寧《我記得》) 這一節(jié)是全詩的精彩。正是因為讀到了這一節(jié),才使我有了想對它胡言亂語一番的沖動。我不知道胡亂的對不對,如果對了,甚好,百年孤獨散盡之前,我愿與你遙遙相望,高山流水。若胡亂的不對,請別生氣,百年孤獨散盡之前,每天黃昏我也愿意和你遙遙相望,朗誦一遍《寒露》,以當檢討、更當自罰。 2019.10.19 杭州 文學 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