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游登洞庭之山,暮飲有太湖之水,吳中佳處斯為至矣。間萬枝紛披,墮花如雪者,落梅也。余北人居南,見此懷鄉(xiāng),諸友或慮董巨之法,或深維楫之思。春風(fēng)又暖,綠意復(fù)濃,塵世光陰更少一載,而殘篇斷簡微如芥子。人之生也若梅。余近耽楮墨,久未誦南華之章。 戊戌三月初十日薛遂初記于菊齋。 題一:梅 題二:林屋洞 題三:太湖 本期主持:朱文懿 薛遂初 ▼ 梅疏影 【戊戌初春,林屋洞探梅不預(yù),賦呈吳下諸公,調(diào)寄齊天樂】 洞前閑種千千樹,桃花笑憐君誤。乍醒春魂,重移月影,何必孤山同住。相勞寄與。記充隱吳門,酒邊曾賦。也弄扁舟,冷香散入五湖霧。 依然看花勁旅,又沖寒結(jié)陣,功勒芳路。玉管橫吹,霜毫淡寫,攝取南枝幽素。來年暗許。怕塵事多情,阻人行處。到又春深,眾芳紛媚嫵。 薛遂初評:去歲疏影在吳,曾言看花軍之典,實為春花紛繁,人不堪其勞故也。君指梅為姓,拈疏影做名,愛花癡意,人自不及。此篇娓娓而言,情志自現(xiàn)。 【林屋洞】 仙家第九洞中天,洞外花開年復(fù)年。俗客看花須一歲,仙人日日對嬋娟。 薛遂初評:如此切題甚妙,猶嘆愛花之意。 朱文懿評:滋味雋永,氣韻天成,洵佳制也。“仙”字重出,白璧微瑕矣。 【忽思笠澤,寄吳下諸公】 薛遂初評:到有一“閑”字,峰凝為“碧”字,則悠游心境,吳中勝景如在目前。末句初做臥看,以為甚佳。 ▼ 朱文懿 【攤破浣溪沙 尋默林屋,悉皆凋零矣】 薛遂初評:“思紛紛”有未盡之想,“立斜曛”有獨立悵惘之情。如此觀梅,可謂疏影知音矣。 【與諸友盤桓于林屋山】 薛遂初評:文懿七律,間架工穩(wěn),音節(jié)清亮,任意一題皆可揮灑而成,不自詡為佳而自佳。此篇末句猶可細(xì)品。 ▼ 薛巖汲(遂初) 戊戌元月廿二日,與諸友游西山,時馮公小申歿后廿五日。 【駕浮閣觀梅】 朱文懿評:以“天海綺霞”狀梅花頗壯觀,“香風(fēng)”句有“高處不勝寒”之慨。 【山行】 朱文懿評:頷聯(lián)情致豁達,頸聯(lián)屬對精工。懷亡友哀少而情深,繪景物由遐而及邇,從容不迫。 【茗坐】 【水調(diào)歌頭 林屋洞】 朱文懿評:此詞述游觀次第,讀之如在目前,如臨其境。且動靜交融,畧無板滯之感,頗有靈動之氣,情寓景中。侑觴佳品也。 【滿江紅 太湖落日】 朱文懿評:跌宕起伏,光怪陸離,髣髴李長吉氣息?!凹庇辍?、“長天”二句尤奇警。語云:“天下第一最奇景,須待第一奇才領(lǐng)?!苯Y(jié)語收束穩(wěn)帖,亦令人拜服。 ▼ 姚杰(畏庵) 【林屋洞探梅】 薛遂初評:造語雅馴,章法熟練。末句或可不用虛詞轉(zhuǎn)折,如“千迭”易“猶惜”不知可否。另“世紛”之“紛”可斟酌。 朱文懿評:畏庵有惜花傷春之情緒,瀟湘妃子一流人物也! ▼ 黃鴻蹇(泊云) 【林屋洞觀梅】 風(fēng)光過眼亦無聊,華髪緇衣耽市朝。羨爾洞天冰雪質(zhì),經(jīng)春歴歲未曾消。 薛遂初評:起四字收盡風(fēng)景,二句異乎文懿之意,為未忘身世未忘形也。三句之洞天冰雪質(zhì)實是泊云自道。 【與藝文社諸友同飲太湖之畔】 薛遂初評:三四句過目可成誦,大湖欲雨猶見郁勃之情。 ▼ 張欣威(虛白) 【林屋訪梅】 薛遂初評:野梅有骨,不妨開謝山野。吳人風(fēng)骨見諸五人之墓。 【駕浮閣】 薛遂初評:轉(zhuǎn)合句自有寄托,全篇則厚重。 ▼ 任澹如 【林屋洞】 古書記林屋洞潛通四方,藏禹治水法與不死方。林屋晚煙為洞庭佳景。 薛遂初評:喜前六句,筆觸從容,清逸端莊。 【暗香】 自乙未起摘梅花制暗香湯,今已四年。 薛遂初評:詞味甚佳。 ▼ 陸俊(芋水堂) 三月十日渡湖。登石公山。從諸君游林屋洞題壁下。萬梅齊放。作數(shù)首。 【絕句】 薛遂初評:千樹與一枝自有深意,惟一枝之開,我輩能得見否? 【減字木蘭花】 薛遂初評:起一拍搖曳風(fēng)姿。全篇復(fù)歸于煙波渺渺,余音不絕。還字處似拗。 【古詩】 薛遂初評:興起而起,興盡而結(jié),是芋水古詩佳處。 ▲ 黃泊云 開到梅花復(fù)出游 林屋洞在太湖中,幽深窈窕,號“左神幽虛之天”,靈威丈人藏大禹素書處,道書“天下第九洞天”也。向為郡之奧壤,皮鹿門、陸天隨歷其境,有唱和;徐武功赍糧累日,尋幽探賾,事載郡乘。洞周崖刻琳瑯,多宋明之跡。冷香萬本,幾分鄧尉半席。戊戌元月下澣,社中人把臂往游,不肯負(fù)梅花也。各有篇章。乃贅數(shù)語為書后云。 旹戊戌三月廿四亥時五湖長于玉蘭精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