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 門頭溝的飯館去過不少,一進屋就差點流哈喇子的還真是頭一次遇到!就在那天下午,正趕上新出的醬肉要出鍋,滿屋都飄溢著陣陣的肉香,讓我這30多歲的老爺們差一點就丟了人~~ 話說門頭溝的包子有那么一個名鋪,有那么幾個臟攤,味道都算不賴。這家包子鋪的包子味道也是不賴~~但算是我見過“玩餡兒”里面最用心的~~ 到后來六廠關(guān)門,沒轍了,只好又去找長辛店的金獅醬油七廠的醬油用來和餡兒~~再后來,七廠也關(guān)門了,門頭溝也拆遷了~~但味道沒有丟下,在新店開業(yè)之后,他又用多種醬油調(diào)配嘗試,最終又找回了六廠的老感覺,配餡兒而出~~ 不說薄皮大餡,也稱不上是滿口流油~~嘗過的都知道,巨暄乎的包子皮,加上一點香料感都沒有,點蔥精肉調(diào)醬油的純?nèi)怵W兒,吃完一般都會說一句“這包子味兒不錯~~” 吃包子必須要醋~~本地人,良心老店不蒙不騙不耍心眼子,恒順香醋,再配上盤小咸菜~~吃去吧您那~~ 一樣價,30塊錢一斤,一斤20個~~說實話我還真一直沒搞懂門頭溝這種稱包子的計算方法~~不知道所謂的一斤是不是按照和面時面的重量算的~~ 吃包子配炒肝兒,很多人喜歡這口兒,奔這炒肝兒來的食客也有很多。這里的炒肝兒跟一般地方不同之處在于,不使用淀粉,而是藕粉制作~~ 用店主的話來說:“傳統(tǒng)炒肝幾成坨,食客端碗轉(zhuǎn)著喝,咱家稀稠藕做主,淀粉閃來肝腸多~~”傳說中老北京吃炒肝都是端著碗轉(zhuǎn)著直接喝~~ ![]() ![]() 醬肉、肘子、豬蹄、牛肉~~四種醬肉四種料~~不是那種一鍋湯醬出來都是一個味道的感覺~~ 用店家的話說“甭管是豬肉還是牛肉,肉這種東西,一個部位一個味兒,絕不能一鍋出”~~ 比如這個,店家最自信的純“醬肉”,被譽為“地上第一醬,肉中佛跳墻”~~ 選用紋路清晰豬肩頸部位梅花肉,必須有它專用的獨特配方醬制。吃起來口感很細膩,滿口洋溢著陣陣的純正肉香~~ 醬肘子~~ 剛出鍋時沒趕上,切了幾片嘗了嘗~~確實!肘子就是肘子味,醬肉就是醬肉味,這兩樣要是一鍋出了,那就太沒勁了~~ 醬牛肉~~ 非常適合重口兒的門頭溝人,醬肉這種東西就得偏咸,味道淡了就會辜負肉香~~這個也是強烈建議去嘗一嘗~~ 醬豬蹄~~ 真的!不多說了,說多了又該有人噴我吹?!?,看色看感覺~~趕緊弄倆扁二壓壓驚~~ 來倆鹵蛋,沉淀一下硬貨招惹的味覺澎湃~~ 換個話題輕松一下~~ 不比現(xiàn)在市面上的酸辣粉基本都在喝湯,這碗是為了吃粉。配方是店家九幾年流行光盤時,從買的一張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的做菜教程中學來~~真正的老味道,純正吃粉的味道~~ 也是N多年前,在新街口新川涼面吃過一回后,下定決心一定要調(diào)配出比它好吃的涼面后產(chǎn)生的出品~~ 然后,就是發(fā)現(xiàn)一個包子鋪居然還外賣火鍋底料,我問店家底料味兒怎么樣?他說還成,然后半開玩笑的來了一句“這些年,我只在中關(guān)村吃海底撈時,發(fā)現(xiàn)它的底料跟我有的一拼”...... ![]() 就是各種白饃夾肉了,我又問店家為什么不用燒餅?他說:“不想讓麻醬或者椒鹽掩蓋住他醬肉的肉香味道”...... 非齋亦非號,精心把味調(diào),品質(zhì)好與壞,飯后百姓聊~~ 有自信的鋪子, 一般都敢把話說在明面兒~~ 地人星~~一家飄著肉香的包子鋪,老店新開,很多人都還不知道它的所在~~ 營業(yè)時間:6:30-20:30 地址:黑山西街5號院9號樓106 電話:69832290 文:雜談一哥 攝影:雜談一弟 校對、美工:老貓 |
|
來自: 新用戶9247gDvr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