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仙治傳尸(2) ▲ 曾騫 用鰻魚治病。想到了「三清丸」。傳奇名醫(yī)陳士鐸,講到自己有遇到仙人,傳了他一個奇方治傳尸。就是「三清丸」。不但治癆疰,更可以用來預防。三清的名字一聽,就和道家聯(lián)系緊密。道家人出來濟世,隱而行??芍^無亂之時修昆侖,逢乖下山救水火。我將陳士鐸的原文引于下: “人有傳染鬼疰者,合家上下大小無不生尸蟲之病,是重于傳尸也。蓋傳尸止病于一人,一人死而一人又病,非若鬼疰之重也。此等之病,雖是冤鬼相纏,然初起之時,未常非尸蟲引之也。夫尸蟲作祟,已能殺人,況又有鬼邪相輔,變動不一,其為害也更甚。其癥使人夢遺鬼交,泄精淋瀝,沉沉默默,不知所苦,而無處不惡,經(jīng)年累月漸就困頓,以至于死,一家傳染,多至滅門絕戶,實可傷也。葛稚川曾傳獺肝散以救人,然止可救傳染之初起,不可救傳染之已深。 余逢異人傳方,名為三清丸︰蒼朮半斤,炒,人參三兩,山茱萸一斤,白薇三兩,蟅蟲三兩,阿膠三兩,白芍十兩,鱉甲十兩,鰻魚骨三兩,白朮一斤,柏子仁不去油,四兩,地骨皮十兩,沙參五兩,肉桂一兩,地栗粉一斤,神曲三兩,貝母二兩。各為細末,蜜為丸,每日早晚各服三錢。服一月而鬼氣散,服二月而尸蟲死矣。一家盡服之,斷不致有絕門滅戶之禍也。此方補陽氣以制陰,則鬼不敢近;滅尸氣以殺蟲,則祟不敢藏。有攻之益,無攻之損,起白骨而予以生全,救合家而令其壽考,功實偉焉。 服二月而尸蟲死矣。一家盡服之,斷不致有絕門滅戶之禍也。此方補陽氣以制陰,則鬼不敢近;滅尸氣以殺蟲,則祟不敢藏。有攻之益,無攻之損,起白骨而予以生全,救合家而令其壽考,功實偉焉。 ” 這里也提到了獺肝治傳尸。只嫌其尚有短處,所以才有了「三清丸」。里面就用到了鰻魚骨。鰻魚的出境率不低。先來看這個方子,組方藥物上比較多,歸類來捋。先把蒼術、白術、神曲拉出來,順化中焦,因為涉及有一些滋陰藥,不把中焦處理好,滋陰下去就會容易影響到中焦?jié)a化。簡單地講,就是容易胃里脹到。有時吃滋陰藥,藥物里沒有顧及到一個本來脾胃就不好的前提在,一味滋陰,人就會拉肚子。只要用到有滋補藥,必然要看看這個人是不是本來就胃比較好,還是胃不太好的,兼顧地順化好中焦,否則補藥進去以后,呆滯運化。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用那么大的量的蒼術,是不是意在殺鬼,不好說。蒼術向來是在民間應用于驅鬼邪避疫。 那么接下來就是人參。其實只要涉及人參,問題就不是一兩句話講得清。陳士鐸的時代,遼參的應用已比較普遍。明后期到清初,滿人開始不斷輸入遼參,以賺取內陸貿易利潤。在《本草綱目》的時代,遼參已很普遍,所列涉及人參,多是和遼參有關系。仲景時代所說的人參,基本上和后來的遼參是兩回事,這是眾所周知的。上黨人參在唐宋以前比較多,到了宋,已開始稀少,到了明朝,基本絕了。那么陳士鐸的「三清丸」,所用人參,很大概率上和遼參有關系。 遼參也分好幾種。林下、趴貨、園參、純野。所以相對來說,人參的問題復雜。但不管如何分類,直接分生品和炮制品即好?!溉逋琛估?,沒有注明炮制參,那么大概率上是指非炮制品。比如像炮過的紅參,以及人工制作的糖參,基本就不會用在這個方子里。也可以理解為,用生曬類的參就好。從組方來看,人參用在這里,是個能量藥。 雖說是能量用藥,但就完全是所謂的大補藥嗎。其一,用在這里,肯定有益胃氣。在這里只是寫益胃氣,并沒有寫大補。人參在現(xiàn)在,已常被誤會為一個萬能的大補藥。張仲景用人參,無一字提及所謂的溫補回陽,而是用在汗、吐、下陰傷之癥中,用以救津液。在真正的回陽方中,不會用到這個有陰柔性格的人參,因為用了,就會反緩附與姜。所以「四逆湯」、「通脈四逆」里沒有人參,「四逆加人參湯」里,是因為涉及到亡津亡血的回救,救津液津血。雖說仲景用的是上黨人參,與后來的遼參不同,但都是五加科,性上還是相通。仲景用的參品種不同,但就不代表遼參與此相去甚遠,變成一個萬能的大補藥。仔細來想一個問題,人參是有苦味的,尤其是好的人參。單獨吃下去后,那個苦味會留在嘴巴里蠻久,有苦味的藥,自然有屬陰的成分,但主要的味還是偏甘,卻是甘寒,加上有一個苦,所以認真想,并不是一個全陽之物。像附子那種辛甘大熱的,倒是全陽。人參這個東西,既然是偏于陰的陽藥,所以我只寫它是益胃氣,打通掉某些原來卡住的陰實之物,從而使得津液功能恢復。畢竟它的那個苦味,有瀉的作用在。用人參治虛,心下痞是人參所用的一個重要指征之一。 打掉陰實,從而暢通循環(huán),又同時因之甘寒品性,可以生益津液。非常陰寒的純陰證,人參不適合用,是用干姜、附子這類。這本來就是常識。那又因為人參有個有意思的脾性在,就是甘寒,所以只要不是純陰證回陽的虛證中,它都可以用到。但還是有個前提,那就是胃氣虛而又有心下痞硬這種情況在。在這個前提下用,所謂的生津止渴與扶正祛邪的作用就發(fā)揮了出來。我有一個肝腹水病人,在處理掉腹水后,沒有任何腹水的情況下,她逐漸在調理中開始可以做一些手頭活,但是她有一個現(xiàn)象,就是耳朵嗖風并且怕冷、易心悸。俗話說,人虛耳朵漏風。我就讓她吃人參一段時間,而且是生曬的參,不用紅參,因為她有心下痞硬,胃也容易脹氣,用紅參名義上是大補,但只會把邪都戀包在身體里,反而有害。 她吃了一個月的生曬參,我讓她買最便宜的那種就行,慢慢地就感覺胃也不脹氣,耳朵也不嗖風了,原來的口易干也改善很大。讓她服人參,我是從所謂的大補來考慮嗎?自然不是的,只是因為她剛好符合人參治虛的所用指征。身體健康的人,不要動則吃人參,沒有好處。 那么在中醫(yī)藥上,又總提及到人參去救陽續(xù)陰怎么講。還是那個原則,真正的純陰寒虛證,獨參湯之類根本救不回來,即便你是用很大劑量的人參。一定要是姜、附來救。假如說,在姜、附的基礎上用到參,多是因下利過多或亡血造成的津液大虛合并出現(xiàn),用人參加入進行救津液。在非純陰寒虛證的治虛上,除了涉及到重要的心下痞硬這個指征外,還涉及一個事情,就是上中下三個丹田。 當人參的量用得很大時,是走到下丹田去,就有了所謂的元氣虛之治。用在中丹田時,直接是瀉掉心下胃中痞結,代表方就是瀉心湯類,在這一類的人參所用,如果是陽證的,量遠遠不會像救到元氣之虛時的那種大劑量。如果是偏陰證的,比如像「烏梅丸」,附子與人參是同等量來用,這是什么緣故?因為偏陰的證,其體內死水也多,瀉陰實的力量也相對要增強。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侯氏黑散」,人參用三分,基本上與干姜以及桂枝、細辛等量,比起輕散的菊花用十分,順化中焦的白術用十分,以及治表藥防風用十分比起來,完全是小用量,這個方證是多涉及到上熱下寒的風癲證,與上丹田關系很大,人參在此用量不大,起到的作用類似于「小柴胡湯」中用人參,只是為了協(xié)助祛邪。血弱氣盡腠理開,邪入表里之間層,人參用來養(yǎng)胃生津血,就幫助了其他祛瘀藥在驅邪上的發(fā)揮。張仲景體系中用人參,涉及有三十九個方證,這三十九者,無一與直接地溫補回陽有直接關系,卻多是在用于陰傷之癥救津液。再仔細地去看,人參也會用在很多急性的因高熱大汗出而失津液,以及陽明火證造成的缺津液,導致痰火上擾清陽的救助,甚至用在涉及太陰與太陽陽明合病中的化痰利水。比如「白虎加人參湯」、「小柴胡加石膏湯」、「木防己湯」。足見仲景在人參的應用上,多用在陰傷之治救津液。 上中下三個丹田,分別涉及到定魂安神、生氣、回陽。《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對人參的描述是:“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焙苊黠@,人參就是一個以瀉陰實而兼補益津血的藥品。分別因用量不同,作用于上中下三者,從而起到如上作用。更簡單地講,人參可以對人體內的死水起到瀉排作用,從而產(chǎn)生活水。人參用對的時候,能夠明顯舌下生津,說明它可以產(chǎn)生活水,人有活水出來的時候,神上就會有安定。人一旦口干舌燥津液不足時,就會神不安,甚至講話結巴,思維不靈活,大家都有這個經(jīng)驗。這個時候要補津液,光喝水有時不行,因為純粹地水有時無法快速地轉化為精微,有的人含兩片參,頓時精神,說明的問題是,這個人自身本來就有胃氣虛與心下痞的情況在。假如是一個身體很偏陰寒,平時不吃點炮附子來吊命的,這個情況下吃人參,就遠不如吃姜湯。如果一個血瘀又很重,又有點偏于少陰體質的人,在講話講得唇干舌燥的情況下吃參片,吃完一會其實反而覺得困,因為陰寒內陷的人,用甘寒偏苦的,反而更傷胃氣。 當純粹的氣脫證用大量人參時,那個人參到達人的下元,能夠到達下元的原因,還是在于人參有苦味在,如果是甜膩膩的,到了中焦就下不去了。所謂的固脫益氣,只是因為一個人虛到連下元都已經(jīng)津液大虛,大量的人參就是去救這個。促進所謂沉衰的恢復。假如說,一個人連陰血也亡失很重,又氣脫,純粹大劑量人參行不行,不行,一定要加血藥的,否則回陰的效果就很不理想。 回到「三清丸」。這個方子里人參的應用基本還是在之前提到的三個應用范圍中。傳尸的病人津液損耗嚴重。胃氣要開,填精降火的藥也要有。所以人參作為能量藥,在這里基本上是修合于其他的諧陰秘陽藥。不涉及到對純陰寒虛證的治虛。這里的人參,有兩個幫手來幫它,一個是肉桂,一個是山茱萸。分別從陰陽兩個向度來修合人參的補津液。 然后再把阿膠、山茱萸、白芍、沙參拉出來,這些是滋陰養(yǎng)陰藥。接著,白薇、鱉甲、地骨皮拉出來,都是退熱除蒸藥。地栗,也就是荸薺,放在這里,是甘寒生津,達到除熱。一般藥用上,要帶皮。捋到這里,可以發(fā)現(xiàn),剩下的還有一個肉桂,陽性藥,很明顯是奔著命門下元火能的修復而去。 肉桂大熱甘辛,用甘溫除熱治氣血虛虧發(fā)熱,因為傳尸造成虧耗虛火升動。在另一組里的山茱萸酸澀,又可以從陰的層面收火能,從陰中求陽。那么可以是看作在補。畢竟真陰虧而及陽。這兩個放一起,蠻妙的。用山茱萸,不用五味子。從整個組方來看,很著重在于形質、神質方面。所以直接就可以了解不用同樣作為酸收的五味子。假如,重在氣質,那么就是五味子了。蟅蟲逐瘀破積,基本上屬于攻瘀。同樣是針對形、神二質。關于氣、形、神的三分結構,前面講到《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時,大概講過這種掛在六經(jīng)下的結構規(guī)律。 再捋到這里,就發(fā)現(xiàn),這個方子是三路攻瘀,然后坐補命火。三路是,甘溫、腥黏、質軟的阿膠,用來打陰虛陽亢產(chǎn)生的血分燥塞膩瘀;咸寒、腥淡的鱉甲,用來打陰虧而起的氣道上的堅積陰實;咸寒、腥羴、質脆兼韌又起節(jié)的蟅蟲,就是用來打死肉團、骨節(jié)這些深部的血瘀團塊。蟅蟲是生活在地下,或者是偏于腐殖較厚的暗處,它帶有一種很強的鉆入性,所以它的能量在身體里是搜鉆,而且它自身很肉,所以還會在破的同時生肌生造。三清中,這三個能量,清掃障礙,也兼修補建設。 一般的說法,是鰻魚藥用在補虛益陰。鰻魚這個名字太模糊。有很多種鰻。總的是,形不同性同。重點在于這個鰻魚補虛益陰,主要作用在虛癆病中滋補虛損中的陰不足??梢园烟澋舻木a起來。也就是說,在形上、血上,這些屬陰的部分起到長養(yǎng)。能夠養(yǎng)精的東西,都是可以養(yǎng)到胃的,不養(yǎng)到胃,就很難談及可以養(yǎng)精。胃氣不開,填精降火無從談起。鰻魚骨主要在于殺蟲。用在「三清」里,算是與補陰藥的一種修合。用鰻魚骨來燒,熏衣柜,衣柜里不太會生蟲。按照用藥習慣,吃鰻魚治病補虛,最好是淡著吃,因為淡食,就能夠透到各經(jīng),所謂淡則無經(jīng)不達。 「三清丸」里用鰻魚骨治傳尸病,就是要殺蟲。鱉甲也是用在殺蟲。還有一個殺蟲的,其實就是白薇。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白薇也是一味去邪殺蟲的藥?!督饏T》中的「竹皮大丸」名義上白薇是清虛熱,我看這只是一種應用而已。我的意思是,有虛熱的除虛熱,而有虛熱又有鬼氣的一樣驅殺鬼氣。在「竹皮大丸」的臨床應用中,我對此還是有點體會的。包括有附體問題的,或是中了邪的,首先出現(xiàn)了主證在于陰虛內熱,煩亂嘔逆,且心神不寧,中虛及血虛者,應用「竹皮大丸」的幾率很大。用來驅邪以后會怎么樣呢,病人會吐,吐很多亂七八糟的痰,有點像排病反應,吐到干凈就不吐了,然后心神慢慢回復過來,這個時候就趕緊補虛。白薇驅鬼邪之氣厲害到什么程度呢,我還有一個體會。就是有的病人犯病,只要是曾經(jīng)服用過白薇而驅邪的,再次發(fā)病再次聽逢白薇一名時,就可能會發(fā)生涌吐,吐什么呢,吐很多稠痰出來。這不是天方夜譚,是我的臨床經(jīng)驗。 還剩下一個貝母,和柏子仁。貝母是清熱祛痰瘀藥。其實照我看,用生半夏可能更好。因為我還是偏重張仲景的體系。反正都涉及到痰作崇。柏子仁,方子里寫明,不去油。在這里,柏子仁和肉桂一樣,都是一個建能量藥。然后又可以和人參放在一起,歸能量藥。山萸肉、阿膠也都是建能量藥。傳尸病病人身體元氣都比較差,所以不大補,先清其實以通為用,兼顧其虛,使得攻實的同時又不傷。而且仔細看,用到補的能量,其實都不雜,基本一個藥管到一個方向,并不會用性味很復雜的補藥。這里用柏子仁用的很妙,這味藥本來就是一個神仙藥。 它油,但不膩,一般油多的就膩。像茶籽、花生。如果你說桃仁,杏仁,但這些不是建能量藥,本身就是祛淤藥。柏子仁有一個辛的能量在,還有一個甘的能量在。但本質上脾氣很平和,因為氣香卻不烈呀。所以就含有一種“穩(wěn)”的特質。它用來補能量,就不是大開大闔的作風。那像傳尸的病人身體素質,本身就是不能大開大闔來折騰的。對于五臟來講,柏子仁整個的作用在于益陰。如果要拎一個主要作用點來講,它對虛掉的肝可以疏,因為有辛的能量在,對于因虛而實就起到了散開。傳尸病人不用講,肝虛掉了。它又有甘在,自然會和脾相應,甘益到脾。那脾這個陰氣之原就得到了修補。 之前我把柏子仁和肉桂放在一起,就是因為都有辛。所以有從類性質在?!溉逋琛惯@個方子的結構,用臟腑系統(tǒng)的框架來設立的,又將四性五味的精髓玩得很好,所以我就按臟腑系統(tǒng)框架和性味來分讀它,但實際上,與六經(jīng)系統(tǒng)的一經(jīng)三分框架,又是相通的。分解之后,可以馬上翻譯轉換過來,所謂三清,其實就是清補三陰。原文中“有攻之益,無攻之損”,是對全方思路的最好總結。從陰中求陽。陰陽相引而陰陽相調。調和了陰陽,“鬼”氣也就無縫可入。自然治疫防疫。 寫了那么多,再簡單化地歸納一次。 主能量:人參、肉桂、柏子仁; 順化中焦:蒼術、白術、神曲; 滋陰養(yǎng)陰:阿膠、沙參、地骨皮、山茱萸、白芍、白薇; 攻瘀藥:荸薺、鱉甲、鰻魚骨、貝母、蟅蟲;同時的話,白薇與阿膠一樣屬于攻瘀藥。 這樣來看,就很清晰明了?!溉逋琛乖趧┬蜕希鳛橥鑴?,要比湯劑也更深入到深腔,處理的范圍也更就更深而廣。 李冠仙的原醫(yī)案,實在是太精彩好看了,所以讓我沒有辦法直接在他的原故事上講點什么,只好跑出來講點別的。所以左岔右岔講了一些藥物的事情。臺本之外又搭臺獻丑。我在開篇引用的李先生的故事,是這個案子的其中一個版本。屬于簡化版。是摘引自一本古代醫(yī)話精選,可能是由于某種原因,里面有些情節(jié)被刪除。有一個另外比較詳細的版本。劇情在于,李冠仙在囑咐了具體辦法后,并不是馬上去了姑蘇。 我將另一個版本的后續(xù)情節(jié)補充: 「其家依言,覓有小鰻一條,煎湯作腳魚湯進,居然不吐,另有煎方亦不吐,明日如法仍不吐,且能進粥十數(shù)日來,藥食與鰻魚湯雜進,全然不吐,納谷漸多,居然望好。予適欲赴蘇,特囑其家及某醫(yī)藥方不過敷衍病人,全靠鰻魚,但不與病人知一言,須牢牢切記,不可視為閑話也。予赴蘇一月,中秋始回,至家則鄒姓日日著人請予,至其家則吐病已反幾十日矣。問何以故?則九峰先生到鎮(zhèn),某醫(yī)本撲名之徒,欲恭惟先生,逼伊家請診,伊家言李先生治已得效,又何必請九峰先生。某醫(yī)以為李先生乃九峰后輩,今李先生有效,再請九峰參酌,其效不更速耶。鄒姓乃聽其代請某醫(yī),先將予傳尸蟲之論問九峰以有無,先生答以所論真確不誣爾,初學不知耳。某醫(yī)又將鰻魚湯治法告之,隨同往鄒宅,九峰腿足不便,須人扶持到房中,診視后扶至中堂坐下,與臥室僅隔一板,而先生年老恍惚,略坐片刻,忽大聲曰:此傳尸癥也,有蟲之患必得大鰻魚一條,用老僧尿壺同陳倉老米煨爛,合搗為丸,服盡則其病可愈。但不可與病人知,此蟲極靈,人知則蟲知,不肯受治矣。九峰本重聽耳聾之人,言語聲高,病人朗朗聽見,九峰去后,伊家如法合藥,急與病者服,到口即吐,再以鰻魚湯與服,亦到口即吐,病者亦知非腳魚矣。伊家尚向予求救。予曰:前法已是無中生有,幸而獲效,聞一月以來大有起色,如能全好,豈不于難治之癥得一妙法耶!不謂破此法者,轉在九峰先生。然此皆某醫(yī)多事之過,且無記性之過也。如記予言,將先生請之后廳,雖大聲無害矣。今實無法,只得告辭。后聞諸醫(yī)雜進,日見其壞,即于八月內死矣。病者尚有一弟,予囑其速速過江,到同裕去躲避,不可見兄之死,蓋尸蟲之傳人,往往即在人死之時也。今聞其弟尚未接此癥,可謂幸矣。此癥已得效,被人打破,而猶記之者,予思鰻魚竟能治癆蟲,只要于未成勢時,尚少知覺,未具神通,日食鰻魚,竟可治之,保人性命。所望人家,有此害者,早為防備耳。」 這個后半部分的“導演剪輯版”內容,看起來清晰具詳。我姑且將開篇引用的版本,稱作“公映版”。從這個版本可以看出,病人家屬先已依法用藥。吃下后真的不吐,逐漸地還能將鰻魚與粥一同進食。有好轉生機。于是,李冠仙就打算去姑蘇了。而且是去一個月,時間都講明。臨走前,還告誡病人不要自作主張更弦易張,因為江湖險惡套路太多容易受騙。李冠仙這個人真的太細致周到了。等他中秋回來時,事情大變。病人已經(jīng)吐了一段時間。李先生問緣由,發(fā)生什么了? 發(fā)生的事情就復雜了。有個名醫(yī)王九峰到當?shù)?,當?shù)赜袀€心懷叵測的本地醫(yī)為討好王九峰,就來找病人的太太,好說歹說目的就是想讓病家請王九峰。照我看,這個本地醫(yī)生也是吃李冠仙的醋。另一方面,病人的太太不同意,但病人自己同意了。請來王九峰。王九峰自己也承認傳尸蟲是真事,那個為了討好他的當?shù)蒯t(yī)自己又把鰻魚湯治法告訴王,從這里可以發(fā)現(xiàn),王實際上是個虛名草包,本地醫(yī)是個馬屁之徒。有的名醫(yī)并非明醫(yī),名大腦昏,從古到今皆如此。王九峰居然在屋中與病人一板之隔的情況下,朗聲言病,包括連吃鰻魚湯不可使病人知這樣的秘密,也透露于睽睽眾耳目。 當然,病人知便意味著內部的蟲也知道了。這種蟲之所以比二豎厲害,在于二豎只是占竅,這個蟲則是直接可以連通元神。而且還可以招來鬼魅。如果說,傳尸病是肺結核,是不是意味著肺結核病的過程里會招來鬼魅鬼邪?在現(xiàn)代的醫(yī)療環(huán)境下,應該不會像古時候那么明顯出現(xiàn)這件事情了,因為基本在早期的抗核治療中,已經(jīng)讓病情得到了控制,這個蟲是在人無法控制病情的情況下,逐漸長大,大到一定程度才有詭異的地方的。我說點事情,也不能算是在唬人。肺結核病人我接診過,可偏偏總是遇到很嚴重的,到了后期的。病人一副魂魄離體,精神顛倒的模樣,津液狀況非常差,給人感覺非常陰森。盡管防護做的很好,但有時我遇到以后,通常容易發(fā)生腹瀉,我就知道自己也受到影響了。這個時候我就得吃溫脾胃的藥。要么是「平胃散」,要么是「逐魑丹」之類。那類病氣是很強的,講到這個事情,我倒希望很多同仁,不要輕易吹牛自己練功的正氣內存,邪不能干,人在江湖走,總有濕鞋。有遇到問題就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化解。 在這里,我可以分享一個很好的去病氣的方法。高度白酒,不分貴賤,放幾片柚子葉,葉子不分鮮與干。同煮。煮沸后,用來熏自己。然后靜心思過。再然后去人氣陽氣生氣旺盛的地方走一走,接接能量。除病氣的方法很多,這只是一個應急法。 說回醫(yī)案的劇情。之后,金鐘罩被破了。鰻魚再放到病人嘴邊,見聞即吐。妖孽開始復作妖孽。后來病人逐漸病衰,最后亡去。真是多事之徒造禍,愚癡殺人,過罪甚大。想來也是命,也是人為,也是氣數(shù),也是冥冥中有善始而無善終。好在,故事在后來還沒有結束。病人有個弟弟,所以讓他趕緊躲避。不及時避煞,就會自遭蟲禍。好在聽話,避開了傳尸。這個“導演剪輯版”太好看了。一是情節(jié)料足,二是其實醫(yī)案的最后,也附記有李冠仙的思考。 他覺得,這個蟲有神通,但是神通不是一日具足,是逐漸養(yǎng)長成熟,就要在這個時候用鰻魚來克之。并且呼吁世人要重視傳尸的問題以及防治。他是個好醫(yī)生,所以很有人情味。又有文人救世情懷,整個行醫(yī)風格不是俠客風,更像一個慈母。 ——選自《醫(yī)念沉浮-古代醫(yī)案的隨想》/曾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