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態(tài)度,面對那些自己的確不了解的事物與知識,我們得敢于承認自己無知或者不懂,這并不能說明我們無能,反而是一種清醒,因為當我們自己明白這些事物,這些知識是我們的盲區(qū),我們自然而然會有一種敬畏感,自然而然會想去認真認識并學習。 每個人誰都有可能有短板,誰都有可能在某個方面的知識不足,這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情。上蒼創(chuàng)造了人類,并沒有,也不可能讓人類之中出現(xiàn)所謂的真正的完美無缺的人,也正因為每個人都有短板與不足,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才有了繼續(xù)進步與發(fā)展的動力。而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知與不懂,正是我們每個人與這個世界正確相處的一種方式,承認了并不意味著我們無能,承認了反而證明了我們發(fā)展的某種可能,因為至少說明了我們有了一個前進的目標和方向,至少我們知道了自己在某些領(lǐng)域的不足與欠缺。 其實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知與不懂,不僅讓自己有了前進的方向,而且還讓周圍的人對我們有了一個重新的認知與評價,至少不會片面地評價我們,至少知道我們這樣的人是謙遜之人,自然而然不會排斥我們。反之,如果我們總是抱著一種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態(tài)度來與周圍的人相處,這種情況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既讓我們與身邊的人分開——大家自然而然不會喜歡與我們交往,也會讓我們對自己失去了應有的判斷與把握。這種后果估計是每個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事實上,現(xiàn)實之中的不少人很多時候,自己犯了錯并沒有意識到,反而會覺得自己身邊的人有點過分,缺乏了解自己。 可是現(xiàn)實之中,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不敢承認自己的無知與不懂?這既得從這個人自身方面來分析,畢竟每個人都有虛榮心,都希望讓別人覺得自己博學有才沒有短板,這是人之常情;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另一方面是很多人是害怕承認了自己的不足就是向別人示弱,表明自己不行,礙于面子,無論如何不敢這么做。其實這兩點都有一個致命的問題——不能正確地認識與判斷自己,也不能正確地認識身邊的人與這個世界。 虛榮只是暫時的,而一個人的實力與能力是擺在那里的。無論自己行還是不行,并不會因為你承認不承認,而最終都是要到實際的社會生活里來驗證。如果我們是一個真正的無知與不懂的人,無論我們?nèi)绾蝹窝b,無論我們?nèi)绾未蛲P(guān)系,我們不懂的,依然不懂,我們無知的照樣是無知的。所以,我們個人千萬不能因為虛榮而不敢承認自己的無知或者不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