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機沒電了,怎么辦” “這個月手機流量用完了,收不到外界的消息,我好慌啊!” 每天睜開眼的瞬間就習慣性伸手尋找手機;身上攜帶沒有電量的手機就像心臟失去跳動的原力,人們已深深陷入手機美好又危險的甜蜜陷阱里了。 在這高速發(fā)展的數(shù)據(jù)時代,智能手機已經(jīng)無可厚非的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裝備,但是,過度使用手機會對自身的身心帶來消極的影響,一種名稱“無手機焦慮癥”的新型依賴癥已經(jīng)油然而生。 研究表明,再日常生活中遠離手機就焦慮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焦慮,更強迫。 一項發(fā)表在《人類行為報告計算機》雜志上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沒有手機就感覺不安和焦慮,這可能和強迫傾向有關。 對智能手機有的依賴性傾向本身是正常的,但在過度依賴的情況下強迫癥的患病率就可能增加。 01 什么是強迫障礙? 強迫癥,是一種極其常見和潛在嚴重損害身體的焦慮障礙。但是在25到30年前,強迫癥被認為是一種困擾小部分人的特殊精神疾病。盡管現(xiàn)在對強迫癥的有效治療的認識逐漸增多??墒?,在生命的任何時間節(jié)點,強迫癥都在對數(shù)以百萬計的人群產(chǎn)生影響。 十分之一的強迫癥患者在他/她的一生中試圖自殺,大約三分之一的人目前有自殺的想法,大約一半的人在過去有自殺的想法。(Luca Pellegrini, Elisa Maietti, Paola Rucci, et al) 強迫癥是以持續(xù)的出現(xiàn)不可控的想法、沖動的觀念和一遍一遍的重復某一特有的動作、行為等為特征的癥狀表現(xiàn); 這些想法反復、持續(xù)的侵入我們的大腦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對強迫障礙的診斷標準為: (1)強迫思維(持續(xù)反復的出現(xiàn)不愉快的、非自愿的、有侵入性的、不需要的想法、表象和沖動); (2)強迫行為(反復性的行為或精神活動為減少焦慮情緒或預防可怕事情的發(fā)生);
(5)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必須是耗時的(如每天超過1小時)或引起顯著的臨床痛苦或損害; 02 了解強迫障礙癥狀的心理機制 Beck認為強迫行為不是由于強迫思維引起, 而是取決于患者如何評價強迫思維。他們往往將強迫思維的出現(xiàn)和其內(nèi)容解釋為是一個要對自己或他人造成的傷害負責任的征兆。 舉個例子: 一個有著過度確認需求的患者,每次出門的時候(誘發(fā)情境),總擔心自己的門窗鎖都沒有關上(闖入性思維),如果門窗沒有關上,那么大量的蟲子就會飛進家里。 而這些蟲子會攜帶很多的細菌和病毒,還會再家里不斷培育下一代,接著會讓他感染嚴重的疾病,然后就會死掉(災難性想法),緊接著產(chǎn)生緊張、頭暈、呼吸急促等情緒反應(產(chǎn)生焦慮)。 處于本能,患者會想方設法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出門的時候,反復確認門窗鎖是否已經(jīng)關上,還會額外加上各種加固鎖頭(強迫行為) 當反復確認門鎖安全后,患者會達到如釋重負,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狀態(tài)(焦慮緩解) 但其實這樣的反復持續(xù)性的強迫行為只是暫時緩解了焦慮,長期來看卻是在維持強迫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強迫行為就會慢慢變成一種類似“上癮”的行為。 就像習慣抽煙喝酒的人一樣,很多抽煙喝酒的人明明知道這樣做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就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抽煙行為。 強迫行為就像一個無限循環(huán),不跳出這個圈,就難以真正解決問題。 03 暴露反應預防療法 目前針對OCO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以及兩種相結合的聯(lián)合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中的“暴露反應預防療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 EPR),被大量實驗證實是針對OCD有效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能幫助患者意識到行為中的惡性循環(huán)。 這里的“暴露”指鼓勵患者將自己暴露在導致他們焦慮、或?qū)е滤麄儚娖刃袨榈南敕ā⑹挛?、情境中,并教會患者面對他們自身的恐懼?/span> 而“反應預防“是指引導患者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強迫行為。通過EPR,能幫助患者從一個新的角度認識并處理OCD癥狀,修正錯誤的應對方式。 但不得不說,暴露反應預防療法是很簡單但是卻不容易。它不復雜但是要付出大量的“心理上的努力”,即改變的愿望。 這就是為什么治療的愿望和作出改變的動機是最好的預測成功治愈的因素之一,因為接受暴露反應預防的心理治療需要真正的勇氣和改變的動機。 暴露反應預防療法對于強迫癥來說在于使患者本人,家人學習怎樣不會使強迫癥不經(jīng)意的被三大燃料引發(fā)(即逃避,逃跑,和尋求安慰) 擊敗強迫癥的唯一方式是令患者暴露于焦慮的情境和事件直到不再需要逃離和任何尋求安全感的行為。 對待強迫癥患者較有效的方式是付出既溫柔卻又“嚴厲的愛”,即對于任何強迫癥尋求安全感的行為(回避、逃離、尋求確認)不予理會, 不向其提供安撫和確認行為。 所有的強迫癥患者都受到某種程度的焦慮情緒的困擾,回避,逃跑,和尋求確認。但是每個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制定個性化的ERP治療方案是很重要的。 有些患者適合逐級暴露,循序漸進的暴露于引發(fā)焦慮的情景就像是一步一步爬樓梯一樣。另有些患者采取更直接的方式,令患者直接面對最為焦慮的情形。 在其他的案例中,對強迫癥的治療最關鍵的是在焦慮情形下不做任何尋求安全感的行為(即逃避、逃跑和尋求安慰)而一直等到焦慮水平下降到不在逃離。 在某些情況下,患者的焦慮感在幾分鐘之內(nèi)迅速退去,然而在其他情況下,焦慮則可能持續(xù)更長的時間。 焦慮情緒是令人不愉快的,但是正在接受ERP心理治療的患者體驗到的焦慮情緒對于癥狀的進步和改善是必要的。它應該被解釋為大腦正試圖平衡它的化學物質(zhì)和規(guī)范其活動。 如果強迫癥患者停止回避引發(fā)焦慮情境,拒絕通過反復性行為逃離非理性的焦慮,以及堅持遏制尋找安全感的行為、他或她就會切斷對強迫癥這臺機器提供能量的燃料。 同樣地,最終就像一個用盡燃料的汽車,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下,強迫癥就會停止。 理性思考,正確行事,積極思維,那就很好。 關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證醫(y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以及循證心理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為基礎的臨床精神心理??崎T診,以嚴謹?shù)膽B(tài)度、科學的臨床證據(jù)、高度負責的精神為根本,致力于為每一個來訪者提供“科學循證”的心理衛(wèi)生服務。 泊恩心理竭力幫助更多人正確認識精神心理問題,糾正對精神心理問題人群所抱有的偏見,了解精神衛(wèi)生常識并預防心理問題。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或困擾,請與我們聯(lián)系,泊恩心理全力為您服務。 〓 泊恩聲明 〓 深圳泊恩臨床心理??崎T診部對于該文章?lián)碛兄鳈嗉捌渌嚓P權利, 未經(jīng)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編、轉(zhuǎn)載,該文章由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 醫(yī)療建議僅供參考,如有需要請咨詢專業(yè)人士或前往醫(yī)療機構。對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問或者建議,歡迎通過公眾號聯(lián)系在線客服提交反饋。 ?一次分享,幫助每一個有需要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