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系列二十二· 魏書生:家長是孩子的導航員,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生命的航道,讓他朝這個方向發(fā)展,給予適當?shù)呐囵B(yǎng),他的人生就成就了。 實際上對于孩子無理的要求,必須狠下心來,從小給他中斷。然后孩子今后才會不產生那些無理的欲望、過頭的要求,不切實際的索取。這個念頭斷了以后,于是他都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奮斗,去努力,去畫畫,去讀書,去寫東西,去鍛煉,去打球,去彈琴,當然這個孩子的潛能就被激發(fā)出來了。所以說美國的蔡虎媽,其實是有媒體渲染的因素,某些程度上甚至是在誣蔑人家。如果你仔細地看她的教育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人家就是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嚴格了一點兒,并沒有對孩子合理的要求制止過,不合理的是要制止的,而對他合理的,他能夠做到的事情,不允許他不做到,你這個能力你可以做到,你為什么不做到呢?不做到不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嗎?所以人家?guī)讉€孩子全是大有作為的。包括咱中國的狼爸,幾個孩子都上了北大,有人給人家起了個外號叫狼爸,你認真研究起來,人家對那孩子的要求哪一條是過分的,制止的無非是孩子不符合他年齡特點的那些個。不應該要的要求制止了,孩子能做到的事,他鼓勵孩子做到了。有時候做不到,讓孩子再努力一把,把那個必須做到。 或許他們過于嚴苛的某些教導方式需要調整,但是他們的總體教育方向是正確的,孩子一定不是隨意地接觸世界的,比如電視、電子游戲接觸多了就容易毀了人。家長應該給孩子限定一下合理的范圍,在這個合理的范圍內可以自由地接觸學習,范圍之外屬于禁區(qū)。所以當家長這樣嚴格地要求了,孩子他就真上心了,所以“嚴是愛,松是害”。 當然我并不主張,也不贊同那些對孩子正確的要求也不允許的家長,那就真成了虎媽和狼爸,出于愛對孩子嚴格要求,那才可能把他的潛能激發(fā)出來。 我們盤錦市有一個孩子,名叫張炘煬,他不到7歲上中學,中學的校長,也就是三中校長問:“魏老師,要不要給張炘煬上學籍?” 我說:“首先是這個孩子自己愿意不愿意?” “他愿意啊。” “瞅著輕松不輕松?。?/span>” “他學習很輕松啊。魏老師,他小學課程掌握一點兒都沒有問題,您看既然小學課程掌握沒有問題,他自己又愿意了,不是家長逼著他來的,挺陽光的孩子,然后呢他又能夠在課堂上坐得住,自己自愿來,那咱就讓他來吧,試一試,不行再回去也不遲。” 我去看了一下那個孩子,一臉陽光啊。我對校長說:“繼續(xù)關注這個孩子,不要給他加壓力。就引導他喜歡學的學,因為他這個年齡你加壓力沒有用啊。別讓他成為尖子學生,就讓他高高興興地跟著。上課的時候只要不淘氣不搗亂就行,可以不聽課。看看發(fā)展怎么樣。” 這個孩子爸爸非常熱衷于家庭教育,他就想把自己這個孩子在學習方面、做學問上,培養(yǎng)成為一個突出的孩子。當然他也不是事先設定了一個極高的目標,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實驗一下,究竟孩子高高興興地學,去掉一些雜亂的,吃喝玩樂的事情之后,看看他能學到什么程度?能跳級到什么程度?他是這么一個心態(tài)。不是說一定設定我多少歲多少歲到哪兒,他說不是。就是在孩子高興的前提下,去掉一些沒用的吃喝玩樂的事情,讓孩子高高興興的,順著他喜歡的學科朝前學,看看他學到一個什么程度,我就搞這么一個實驗。 這個孩子初中很快就學完了,不到9周歲就高三了,9周歲高三,不到10周歲高考。以他當年的成績,也就是考一般的本科。大家伙兒勸他說,你還不到10周歲,你明年考多好啊。明年考全中國的大學,最好的都任你選,肯定沒有問題的。他爸爸說,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一定上最好的大學,我就讓孩子在他高高興興學的前提下,還能跳到多高就讓他跳,讓他試一試。那就給他報名,高考不到10周歲,考天津一個師范學院的本科。然后他繼續(xù)跳,在大學又很快把課程學完了。不到13周歲,考北京工業(yè)大學的研究生。他爸爸這時用一種什么學法呢?叫先蓋樓,后裝修。他說孩子咱不鉆特精,不把每一方面的知識,方方面面鉆的特別細,咱只要不影響下一層的進度,框架進度,咱就朝前走,咱試試。咱每層都不是最精呢,但是咱框架結構呢,咱爭取找的是最快或者是最好的。他爸爸是這個思路,孩子跟他配合的還挺好。那我就繼續(xù)試,不到16周歲,也就是去年,考上了北京航天大學的博士。張炘煬,現(xiàn)在點擊網上有很多他的消息報道。不到16周歲,沒有任何照顧,他全是憑自己的真本事。這孩子還非常陽光,不到14周歲的時候,長得就比我還高,比我還壯。家庭責任感極強,心疼父母;集體責任感強,關心班級事;社會責任感都很強,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思想也比較有見解,像“礦泉水為什么貴?因為它占用了人類的勞動”。“判定一個城市的發(fā)展程度,要看垃圾處理得如何。”“吃肉是另一種殺生,是不仁慈。”現(xiàn)在他正認真地攻讀他的博士學位,聽說有計劃繼續(xù)上博士后。讓他繼續(xù)走去吧,是的,人的潛能確實是巨大的。 有一次我碰到他,我說:“張炘煬啊,念研究生的感覺如何啊?” “魏老師,研究生比那個高中,比高三,比本科好念多了。” “原因是什么呢?” 他說啊,高中階段那時候學的知識廣度大,科目多,有一些科目其實自己并不喜歡。念研究生,他就學他喜歡的數(shù)學,很好啊。現(xiàn)在他在北航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院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代數(shù)方向攻讀博士研究生。張炘煬的導師周夢說:“三個學生報考我的博士生,他的成績是最好的,我感覺他基礎還不錯。”這方面真的是他的潛能被激發(fā)起來了,其實他應該還有更大的潛能,如果再往后肯定還有高手來指揮他,相信他還會學得更好。 他爸爸張會祥說什么呢?“我兒子不是天才。”在張炘煬小時候不斷跳級時,他也是這么說:“我兒子不是天才。”張會祥承認,自己并沒有系統(tǒng)的教育思想,只是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因為他自信最了解孩子,也自信這種方法對孩子適合。“不求最好,但求博聞。”這是張會祥對兒子唯一的要求。“我們不給他定目標,非要考到哪里,非要考多少名次,考試只是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形式,跟別人比是中上水平就可以了。”知識是通過自學就能掌握的。張會祥就是這樣,在指導得法的前提下,讓孩子不自覺地愛上學習,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學習上,放在對新知的好奇上。這樣,他的注意力就不去關注吃喝玩樂的事情;不去想撒嬌的事情,嬌滴滴地讓家長怎么照顧,怎么舒服,他不關注這些事情了。他全心關注學習,關注科學,關注數(shù)學,關注探尋大自然、世界的未知的時候,這些潛能才能發(fā)展起來。 你讓孩子關注啥他就發(fā)展啥。如果你讓孩子從小就關注那么舒適、那么安逸的生活享受上。“我不愿意到幼兒園,到幼兒園得跟大伙在一塊兒,不能得到老師全部的關注。在家我舒適,我要在家。”孩子的這個要求提出來,你要是放松了,他就更關注自己舒適、安逸的感覺,關注想吃就吃,想躺就躺的惰性和任性。于是他自然的那么多寶貴的潛力,都被大量地埋藏了。然后淺層次的這些個埋怨、指責、索取,這些個腦神經覆蓋了他的潛力,壓抑了他的才能,這孩子一輩子就成為一個總關注索取,總關注吃喝玩樂的人。真正吃喝玩樂多了,游手好閑慣了,當他看到所有的人都瞧不起自己時,就覺得迷茫了,彷徨了,就覺得我活著的意義在哪里呢?接著,就空虛啦,咋填補這空虛?小時候也沒接觸過多少積極的人生意義的導引,又沒有自己去學習探索過真理,只能想辦法麻醉自己啊,于是網癮啦、酒癮啦、吸毒上癮啦,再空虛下去呢,就一頭從樓上跳下去啦。 真是這樣,所以家長從小對自己孩子無理的要求一定要像美國的虎媽、中國的狼爸,像你講過的那些例子中的媽媽一樣,咱得狠下心來停止它、斷絕它。不然的話,這個孩子一輩子沒有幸福感,他一旦開了頭,那個寶貴的資源就壓抑了,無能的這些壞習慣就捆綁他一輩子。這樣的人長大了,還總是對周圍看不慣呢,因為他養(yǎng)成一個索取的習慣了,他總覺得別人給他的不夠,給再多也總覺得還不夠,還想要。然后他就指責爸爸,指責媽媽,直至指責集體,指責國家,指責社會,指責世界,這是必然。 反過來,孩子從小的時候,就常跟他說,孩子你看看你多能做這個事,這個題,你多能啊,多有潛力啊。7歲中學的課程都會了,9歲高三的課程也都會了,多好啊。于是他的成就感、幸福感也是非常強烈的。這比吃喝玩樂是不是更強烈一些。有人說狼爸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不幸福,那不是瞎說一樣嗎。難道說孩子吃喝玩樂、為所欲為那就是叫幸福,那才真是把孩子坑了。他這一輩子就只能在欲望和不滿足的旋渦中無力自拔了,他永遠也體會不到求知、進取、活得積極樂觀熱情的幸福啦。所以呢,全天下的父母都要靜下心來想想,咱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停止他的無理的要求,讓他淺層次的吃喝玩樂的欲望淡一點兒,讓他深層次的學習的、進取的、樂觀的、向上的、創(chuàng)造的,那些個潛能、那些個腦細胞神經興奮起來,咱們都是很有作為的好孩子。孩子的幸福感反倒一輩子更強烈,將永遠是一個幸福的孩子,家長當然也就跟著一塊兒幸福了。 陶繼新:我們都知道水有三種狀態(tài),其實人們不知道的是,我們的人生其實也是有三種狀態(tài)。水的狀態(tài)是由溫度決定的,而人生的狀態(tài)是由人的心靈的溫度決定的。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對他人和對人生的態(tài)度是0℃以下,那么這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就會是冰,整個人生、世界也就不過是他雙腳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著平常的心態(tài),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態(tài)下的水,都能奔流進大河、大海,但他永遠離不開大地;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熾熱,那么他就會成為水蒸氣,成為云朵,他將飛起來,他不僅擁有大地,還能擁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當一個人總是在悲傷、恐懼、憤怒、不可得的欲望等負面情緒里,那么這個人的人生狀態(tài)就是在0℃;而如果總是處于勇氣、主動、寬容、愛、理性、喜悅、平和的情緒狀態(tài)時,他就有可能活出100℃的人生。 當家長的,如果不能引領孩子進入100℃的人生,就有可能把孩子推入0℃的人生里。當家長或教師致力于發(fā)掘孩子的潛能、鼓勵他把關注點放在積極、進取、提升自己、有利于他人、心懷天下上,那么這個孩子的人生將會無可限量,并且會帶給他人很大的助益。相反,只是在滿足孩子的自私自利的欲望,不但會使孩子一生潛能壓抑,生命浪費,甚至更會帶給他人和社會以傷害。 歸根結底,關鍵還是看家長強化孩子哪方面的腦神經,弱化哪方面的腦神經。所以說家長的責任很重大,角色很重要。只有讓孩子自己獨立做成一些事情,他們的成就感才能產生,成就感的多少決定孩子的幸福指數(shù),輕易得到的東西很難帶給孩子成就感。所以,家長們要警醒的是,自己是在面對著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來不得半點馬虎。 我的外孫女和外孫在學習游泳的時候,最初很怕被水淹著。據(jù)我二女兒說,外孫小土豆在學習的第二天不慎整個人淹到水里,嗆了水,那兩天他對游泳非常抵觸。起初二女兒也想到了放棄,但是很快這種想法就被她打消了。為了孩子,她還是堅持半鼓勵半強制地帶著孩子繼續(xù)游泳。很快,孩子突破了心理障礙,能夠在深水區(qū)自由暢游了。二女兒說,此時,孩子臉上洋溢的成就感帶給她很多的幸福感,她也相信孩子這一刻是幸福的,因為前兩天還一直要求早早結束課程的孩子,第一次要求下了課還要在那里繼續(xù)練習。面對困難,家長的內心要再強大一點兒。家長的態(tài)度決定孩子的成敗,天下父母都一樣心疼孩子,放棄很簡單,但是要讓孩子在他自己的人生航道上勇往直前地行走,就要鼓勵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魏書生:沒錯,就是要強化他們努力向上的這根腦神經,才能讓他們找到真正快樂和幸福的根源。 陶繼新:如果不加以強化的話,一味地跟著孩子的想法走,孩子很多方面的潛能就不可能開發(fā)出來,就慢慢地被壓抑下去了。 其實,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著巨大的發(fā)展空間,甚至我們可以說外界有一個大宇宙,而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都有著無限深廣的潛力。比如說一般人認為,學一門外語很困難,但是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之后,到了兩三歲,一個國家的語言就說得非常好了。而如果他生在中國香港,則他有可能同時會說英語、粵語、普通話三種語言。如果他生在一個多語種家庭里,父母爺爺奶奶各會一門語言,那么他也肯定會同時學會這幾種語言。而我們要是專門在學校里學一種外國語言,卻是非常困難,學個十幾年還掌握不好。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雖然孩子盡管沒有專門的學校和老師可以跟著學習,但是他卻生活在這種全面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所以,環(huán)境是多么重要?。?/span>而父母其實就是孩子最大的環(huán)境,父母自己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子,父母傳達給孩子的是什么,就組成了這個環(huán)境的主體,而孩子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中浸染、潤化、吸收、成長起來。 有一部奧斯卡獲獎電影《阿甘正傳》,電影里用阿甘不斷奔跑的鏡頭所傳達出的正是一種堅持的力量,一個智商只有75,患有先天性脊柱疾病的孩子,正是因為媽媽不斷強化給他的堅持的理念使他跑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魏書生:對,不斷不斷地刺激刺激,反應反應,強化強化。 詳見 《做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魏書生與陶繼新的家教智慧》 - 魏書生 陶繼新 著 -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