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云于恢復高考后第一年考入臨沂師專物理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蒼山縣教研室做物理教研員。在一般人看來,這是一個“有地位、有待遇”的職位,可隨我而行的教育局的同志說,他是“不顧同事們的勸阻和家人的反對,毅然要到鄉(xiāng)鎮(zhèn)中學教學一線工作的”。但他對記者說,他是感到“不稱職”才到鄉(xiāng)下來的;再說,家在農(nóng)村,三個孩子,妻子一個人忙不過來,1984年,就主動到這所學校來了。
在采訪中,我感到李希云確實有些“忙不過來”,但所忙的都是他所鐘愛的工作。
自從1995年物理實驗室建成之后,他就與它建立了分解不開的感情。他拒絕了學校在教學區(qū)后面給他分配的宿舍,直接把家安在了實驗樓四層的閣樓里。閣樓只有30多平方米,冬冷夏熱,連個衛(wèi)生間都沒有。但他認為上樓就回家(4樓),下樓就是實驗室(3樓),工作起來方便,是一塊獨一無二的“風水寶地”。
每天早上起來,李希云先到三樓衛(wèi)生間洗漱,再回到閣樓吃飯,然后就下樓開始工作。首先,他要把整個三樓打掃清洗一遍,包括兩個大教室、兩大間器材陳列室,還有幾間辦公室。之后,他才到自己的辦公室工作,或者看書、寫教案,準備給學生們上課,或者在敲敲打打,設計或制作新的實驗儀器。
記者在三樓的物理實驗室里看到,從實驗桌上釘?shù)谋Wo膜,桌下用來放置板凳的三角鐵支架,到自制的窗簾自動開關(guān),從來沒有修理卻依然完好整潔如故的門窗和上百套桌椅,還有那一排排整齊安放的實驗儀器,都是那么井井有條而又富有特色??上攵@其間凝聚了李希云多少的汗水和心血。
據(jù)校長姜成龍講,一旦工作起來,李希云往往連續(xù)幾個星期不出實驗樓。在寒暑假里,除了吃飯睡覺,他便一頭扎在實驗室里,忙于桌椅板凳修理,實驗儀器改進等。有時還把老伴、女兒、女婿叫來一起幫忙。有人說他“與世隔絕”“不諳世事”;也有人不解地問他為什么這樣不圖報酬沒日沒夜地忙?他很少回答人們的質(zhì)疑,如果實在沒有辦法,他就憨厚笑笑:“一天天的千萬別閑著,閑著會得病的?!?/span>
夏天,李希云家里的小閣樓熱氣騰騰,實驗室里也是如蒸籠一樣。白天黑夜身處其中,沒有空調(diào),沒有電扇,怎能受得了?可他說:“夏天多出汗,是身體排毒;一天洗上七八次澡,又可以清理毒素。人們看著我天天‘無私’地勞作,豈不知我是強身健體啊!”
冬天呢?農(nóng)村的寒風經(jīng)由破舊的門窗,只吹得屋里外面一樣冷,又怎能受得了這份寒?可他還有自己的理由:“干起活來全身暖暖的;干完活往被窩里一鉆,又暖暖的。誰說我這里冷?”原來,在最冷的季節(jié),他一直拿著工具,忙他各種各樣永遠干不完的既需智慧又要體力的“活”呢!
他稱自己是一個合格的“木匠和鐵匠”
在參觀實驗室的時候,人們都驚詫于那琳瑯滿目的實驗器具是何以制造出來的?
記者發(fā)現(xiàn),李希云的辦公桌上不僅放著課本與教案,還放著他的工具箱,里面有手鉆、鋸、大大小小的鉗子,等等。拉開他的抽屜,里面分別是各種零部件,木質(zhì)的一抽屜,鐵質(zhì)的兩抽屜,還有其他的能用的各種工具零件。這些東西,有些是李希云老師買來的,有些是跟別人要的,還有些是他撿回來的。他稱自己是一個合格的“木匠和鐵匠”,“身懷絕技”,所有的實驗設備和器材幾乎都可以自己制造。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就跑去向鄉(xiāng)鎮(zhèn)上的木匠、鐵匠請教。在“如何測量銅絲直徑”這一實驗課上,因為銅絲價格較貴而又不耐用,為了尋找替代品,李希云試驗了十幾種材料,從鐵絲到棉線,最后才選中了最細的那一種塑料繩。為了制造磁鐵黑板,他求人要來小塊磁鐵,然后在鐵板上反復地拆裝;僅僅為了黑板上的掛鉤,他就整整忙了半個月。從改進實驗器材到發(fā)明實驗儀器,李希云從來沒有向?qū)W校要過一分錢。
記者發(fā)現(xiàn),實驗教室里面的桌子,四條腿下都有一個釘子,地面相應還有四個深淺一致的細洞。釘子插入洞中,桌子上的任何實驗儀器都會“穩(wěn)如泰山”。問及何以能有如此的創(chuàng)造,二廟鄉(xiāng)教委主任楊傳國感慨萬千:“固定實驗教室里的這些課桌,用了李希云整整一個寒假的時間。他要先測量距離,在地上反釘4個釘子,然后慢慢將四條桌子腿對準釘子放下。這樣,做起來非常困難。學校沒有人要求他這么做,但為了學生的實驗,他不認為這是自討苦吃,而是追求人生的樂趣和生活的目的?!?/span>
不過,李希云太過木訥,很多素材是記者從他的“牙縫”里“挖”出來的。但如果讓他介紹他所創(chuàng)造的產(chǎn)品,就會讓你感受到另一個李希云的風采。大凡這個時候,他就會如數(shù)家珍般侃侃而談起來——

用塑料泡沫和彩紙做成的風車,講述的是蒸汽機作用于螺旋槳工作的原理;舊軸承為輪、兩層木工板做成的滑板,溜起來一點都不比真正的滑板差,講的是“力的作用和反作用”那一課;用蠟粘在溢水杯的杯口處,可以增強實驗效果;攪拌水溫的玻璃棒換成了塑膠棒,因為玻璃棒易碎;用來測量銅絲直徑的銅絲,被改成了細細的塑料絲,因為塑料絲可以多次使用,而銅絲纏繞后會變形,影響下一次的實驗;還有萬能掛鉤,磁鐵黑板,光線反映圖,凸透鏡成像,如此等等,簡直令人目不暇接。
李希云之所以改進以及制造這些儀器,一方面是因為鄉(xiāng)鎮(zhèn)中學比較窮,負擔不起這么多次的實驗器材消耗;另一方面,那些教學儀器廠生產(chǎn)的很多儀器在實驗中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這樣就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還有一點就是很多實驗沒有儀器,無法做實驗。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困難,知識點不理解,成績也無法提高。只有學生動手去做實驗,才能更好地學習、理解課堂知識。李希云老師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鄉(xiāng)村的孩子。
陪同前去采訪的蒼山縣教育局王彥鋒局長對記者說,二廟鄉(xiāng)中學的物理中考成績在全縣一直名列前茅;在前幾年的初中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二廟鄉(xiāng)中學有4名學生獲得二等獎。到今天,這個物理實驗室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了全縣第一實驗室,在全市也打響了名氣。李希云老師成了“市級優(yōu)秀實驗員”,獲得了市優(yōu)秀教學成績獎,2006年他被評為“蒼山縣勞動模范”“蒼山縣師德十佳標兵”,2007年榮獲蒼山縣教育系統(tǒng)“解放思想大討論”先進個人。但李希云說,這些榮譽可有可無,只有一項——他的物理課被學生們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也許還有一點價值。
“那個老頭有點嚴厲,不過蠻‘可愛’的”
加班沒有加班費,發(fā)明沒有發(fā)明獎,購買制作用品自掏腰包,有了成績怕人表揚。于是,在物理實驗里默默無聞工作了12年的李希云,就被有些人看成了一個市場經(jīng)濟中的“落伍者”。但二廟鄉(xiāng)中學老師們卻說,他絕對是教學改革的一個先行者。
早在1997年,他就個人購買了電腦、打印機等。在學校辦公室的書櫥里,放著他的《教學用工導用》《物理學習》等教學類、物理知識類等最新版本的書。而且對現(xiàn)在物理教科書的更新?lián)Q代更是隨時關(guān)注,他研究的“新時期的物理教學、實驗改革”課題,也頗有價值。為總結(jié)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經(jīng)驗,同時也為年輕老師搭建較高的發(fā)展平臺,以誘思探究教學理論為指導,編寫了一套高水平的物理教案。
據(jù)張常偉副校長講,為以適應新課程教學的要求,李希云帶著幾個青年教師,還自費到臨沂參加培訓。但當記者褒獎這種精神的時候,他卻笑笑:“自費是花的自己的錢,學起來會更認真;如果是公費,往往不珍惜?!?/span>
對于求教的本校老師、外地老師,他都是“誨人不倦”地給予指導。就連他制作的實驗器材,也被外校老師借去了很多。劉宗梅剛剛大學畢業(yè)到二廟中學教學物理課時,由于所學的專業(yè)不對口,不熟悉物理教學,心里很不踏實??墒牵f:“來到學校后,李希云老師教了我很多,從課上應該講解的知識點,實驗中應當注意的細節(jié),還有學生的提問、反應等等,他都不厭其煩地教給我,使我盡快進入了物理教師的角色。而且,現(xiàn)在我讀的書大部分都是李老師借給我的?!?/span>
李希云始終把培養(yǎng)青年教師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來,他帶出的多批年輕物理教師多次獲得縣級講課一等獎,全部考入縣城中學任教。李希云的理想就是把二廟中學實驗室搞成在儀器管理和使用方面都稱得上全國最好的實驗室。
前不久,因為九年級安排實驗操作考試,很多學生沒能熟悉要領(lǐng),經(jīng)常在吃飯的時間跑到實驗室補習,李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予以耐心指導。很多初三的學生說:“那個老頭有點嚴厲,不過蠻‘可愛’的?!?/span>
現(xiàn)在,李希云老師雖然不代課了,可是很多學生還是經(jīng)常帶著教材到實驗室問題。用他們的話說,老頭嚴肅了些,但是講解步驟非常嚴密,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