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0--6歲是語言啟蒙的黃金期,或叫關鍵期(Critical period)。意思是說,錯過了這個時期的語言訓練,孩子在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上,就會相對滯后。 當然,不是說6歲以上的孩子就學不好英語了,而是學起來會相對吃力一些。用專業(yè)一點的說法,就是大童主要靠“學得”(learning),如學校的英語教學,以死記硬背單詞和語法結構為主。而6歲以前的寶貝學英語可以通過“習得”(acquisition)的方法,在生活中使用,從而自然掌握英語的聽說能力。 基于以上認識,許多父母就開始重視打造家庭英語啟蒙環(huán)境,希望通過擴大英語音頻和閱讀的輸入量,來實現(xiàn)“習得”的理想目標。 這一理念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大家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只抓住了形式,即盲目的輸入,而沒有用心去思考“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更缺少場景式有效輸出進行了解和實踐。 今天,苗爸就從三個方面,即拓寬眼界、打通耳朵、激活舌頭,來幫助盲目啟蒙的父母們,使大家少走一些彎路。 01 拓寬眼界 (1)繪本的作用 一般的英文繪本都是以小動物和小朋友為主人公,講述的都是生活小常識,或是與小伙伴的相處之道,所以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正是因為孩子的喜愛,每天堅持閱讀,對于拓寬孩子的眼界,非常有幫助。使用英文繪本作為啟蒙讀物,除了擴展視野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學英語。 (2)語言的對比 有的父母可能會問,孩子還不識字,如何看懂英文繪本呢?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英語,即使是中文閱讀,也存在這樣一個階段。我們是如何處理的呢?不錯,是父母讀,孩子聽。這跟父母與嬰兒每天說話是一樣的,剛開始聽不懂,然后慢慢的就明白意思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將與寶貝聊天的語言訓練的原理,應用到繪本閱讀就可以。先由父母給孩子每天讀繪本,當作睡前故事來讀,即使聽不懂也不要緊,重要的讓孩子漸漸喜歡聽媽媽講故事。 (3)圖文版TPR 真的是不停地說,孩子就能明白意思嗎?當然不是,是需要經(jīng)歷一個過程,即名詞看圖片,動詞TPR(全身反應)。英文繪本其實就是圖文版的TPR,每一幅圖都是都是對文字的注解。由于孩子還不識字,可以由父母來朗讀,或者是播放音頻。幫助寶貝先建立圖片與聲音的聯(lián)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