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330篇文章。 上周五,聽了一場引人深思的家庭教育講座,名叫“逆反有理”,主講人是苗苗學校的心理學老師程老師。 雖然大學時我也學過心理學,但那屬于學校教育心理學,與家庭教育有著天壤之別。 俗話說,術業(yè)有專攻。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專業(yè)與智慧,尤其是心理學知識的指導,去幫助我們高效地完成家庭教育實踐。 整個講座座無虛席,我欣喜地看到,有不少寶爸積極參加了這個活動,使我在其中顯得不那么“另類”。 上了小學之后,苗苗的逆反心理與日俱增,雖然我經(jīng)常自我反思,但是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幸好有機會聆聽一場專業(yè)的講座,使我從理論的高度認識了這場家庭教育的“沖突”。 01 學情摸底 認識孩子的逆反,是正確處理孩子逆反期問題的第一步。 在10歲左右,孩子逐步進入了青春期,身體發(fā)展迅速,自我意識逐步增強。與身體發(fā)展相比,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還不成熟,發(fā)展相對滯后,造成身心發(fā)展失調(diào)。 具體體現(xiàn),遇事容易激動,出現(xiàn)“頂嘴”,情緒波動較大。在我們的常規(guī)思維里,頂嘴是不對的,是孩子不聽話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然而,程老師用實驗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喜歡“頂嘴”的孩子更有主見,長大后表現(xiàn)出意志堅定,成功的概率更高。 所謂的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表現(xiàn)出相反的態(tài)度或言行。因為缺乏了解,很多時候,我們一提起“逆反心理”,就談“虎”色變,將它視為大逆不道,認為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zhàn)。 青春期是孩子身心發(fā)展的一個飛躍期,也是心理斷乳期。一方面,想要擺脫父母的管理,另一方面,對父母仍然有著難以割舍的依賴。父母應該充分利用孩子這個階段的特點,適時調(diào)整家庭教育管理方式,將親子矛盾降低到最低限度。 02 你“逆”他“反” 一說到逆反心理,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反常”言行,殊不知,往往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反常,才激發(fā)了孩子的反抗。 家長的“反?!敝饕w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言過其實。受賞識教育的影響,夸獎孩子成為一種主流家庭教育方法。但是,如果夸獎過頭,效果就適得其反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這種情況還不是非常突出。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他就能夠辨別出夸大虛假的贊美了。 第二,人身攻擊。家長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話往往不經(jīng)過大腦,使用一些威脅恐嚇,甚至辱罵的語言,無意中給孩子的心理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第三,絕對否認。在輔導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的耐心經(jīng)常會突破極限,下意識地說出一些否定的、負面的語言。比如,“你不夠優(yōu)秀!”、“你是你們班最笨的!”等等。 這些“反?!毖孕械娜辗e月累,就會激增孩子內(nèi)心的逆反情緒,造成親子溝通障礙,引發(fā)各種家庭問題。 03 教子有方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兩個個性相同的孩子,所以所有的家庭教育方法,都必須植根于自己的家庭,因材施教。不同的家庭教育土壤環(huán)境,培育出性格各異的孩子。 我們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受傳統(tǒng)教育思維的影響,家長在做家庭決定的時候,一般不會征求孩子的意見,都是父母雙方商量決定,這就無形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影響了孩子的情緒。 因為,任何家庭決定,都是與孩子息息相關的。比如外出旅游、買房買車、走親訪友、超市購物等,如果我們事前和孩子一起協(xié)商,征求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看法,這樣就多了一層情感交流,同時培養(yǎng)了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就沒有養(yǎng)成尊重孩子的習慣,才會導致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情緒的積累。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進入孩子房間的時候,都沒有敲門的習慣;當我們翻看孩子的書包,甚至日記的時候,也很少征求孩子的同意。這些都是缺乏對孩子尊重的表現(xiàn)。 親子溝通,從尊重孩子開始。 04 溝通有法 與孩子相處是一門藝術。大多數(shù)的父母和孩子溝通,都使用命令語氣,所以孩子不愿意接受。 不同的問話方式,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通常情況下,疑問句要比祈使命令句更易于接受。比如,“苗苗,你能幫我把水杯拿來好嗎?”孩子聽了就比較舒服。如果我說,“苗苗,去把水杯給我拿過來?!焙⒆有睦锞蜁磺樵?,心想,求我辦事還這么厲害。 為了加深大家的認識,程老師邀請了兩位家長做示范,將兩種說話語氣進行演繹,非常形象生動。 孩子的任何逆反言行,歸根結底都是溝通不當造成的結果。做一個學習型家長,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管理水平,將孩子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使孩子平穩(wěn)的度過精神斷乳期。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希望能夠聽到更多類似的講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