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耳鳴是聽覺系統(tǒng)的感音神經部分發(fā)生障礙。神經性耳鳴可分為生理性耳鳴、傳導性耳鳴、神經性耳鳴和客觀性耳鳴。由于神經性耳鳴的病因比較復雜,如感冒、情緒、勞累或噪音等,故應早期積極治療,否則有可能引起聽力下降,甚至造成耳聾。 聽覺系統(tǒng)的感音神經部分發(fā)生障礙便會引起神經性耳鳴。其主要病因分為幾個方面: 1、耳部疾病性或內耳聽覺感受器病變性耳鳴,如外耳疾?。和舛姥?、耵聹栓塞、外耳異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癥、鼓膜穿孔,化學藥物中毒性、外來噪聲損傷性、前庭迷路疾病性:美尼爾氏病等; 2、聽神經和聽覺中樞直接受到外傷或疾病性受損性耳鳴,如炎癥、中毒、缺血、腫瘤等; 3、血管疾病性耳鳴,如頸靜脈球體瘤、耳內小血管擴張,血管畸形、血管瘤等。來自靜脈的耳鳴多為嘈雜聲,來自動脈的耳鳴與脈搏的搏動相一致。 4、顱內各種病變涉及或影響聽神經或聽覺中樞性耳鳴,此耳鳴多為高頻性蟬鳴或刺耳的尖聲。 5、全身性疾病性耳鳴,包括器質性與功能性兩個方面。后者占多數(shù),如血壓因素(高血壓、低血壓),腦供血缺乏、中風前期、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糖尿病、營養(yǎng)不良,神經功能失調(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而影響耳部供血,某些疾病的毒素的影響等。 6、增齡性耳鳴,或因噪音使耳朵受傷害而功能減退,對外界噪音處理能力下降,使之感到噪音更響亮,甚至在吵鬧的街道上都能聽到。 7、調攝失調性耳鳴也較多見。在生活方面,生活無規(guī)律,不注意養(yǎng)生,該睡不睡, 失眠,過度疲勞等,也會出現(xiàn)耳鳴。 中醫(yī)認為,鳴為聾之始,聾為鳴之漸。即耳聽力減退者,多半是從耳鳴開始的,耳鳴日久,必定聽力減退。所以要十分重視本病。 本病如果確診是神經性耳鳴,治療難度也是很大的。西醫(yī)主要是用神經營養(yǎng)劑如維生素B類、血管擴張劑、神經電刺激、高壓氧療法、心理療法等,總體上來講,效果并不太明顯。 中醫(yī)診治本病,主要是辨證施治。證型如肝上火炎,風火上擾,痰瘀阻滯等。 1、風熱襲擾型:起病較急,耳鳴低沉,耳內脹滿、堵塞,多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經表癥。鼓膜可見充血、內陷,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多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之類。 治則:從表、從肺、從風、從熱論治,用解表宣肺、疏風通竅法。 針灸治療以肺經、大腸經為主,兼及少陽經,針灸瀉法,不灸。熱重的加點刺出血。 中藥可用銀翹散、桑菊飲等方劑。 2、肝火上炎型:病發(fā)突然,癥狀較重,耳鳴聲大,且與情緒情志波動有關,郁怒加重。伴有口苦、心煩、頭昏、頭痛、急躁易怒等,舌質紅,苔黃,脈弦數(shù)。 治則:清肝瀉熱,疏導通竅。 針刺治療以肝經、膽經為主,兼及三焦經,針灸瀉法,不灸。熱重的加點刺出血。 中藥方選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湯加減。 3、痰濁上壅型:病發(fā)較久,耳鳴頭昏、且有重脹,耳內悶塞。伴胸悶,納呆,舌質較胖,邊有齒痕,苔厚膩,脈弦滑。 治則:升清降濁、化痰開竅。 針刺治療以脾經、胃經、任脈為主,兼及少陽經,針灸瀉法,要灸。 中藥多選用二陳湯加減、半夏白術麻湯。挾瘀的,加桃仁、紅花等,瘀象較重的,用通竅活血湯或血逐瘀湯加減。 4、肝腎不足型:病程較長,老人為多。耳鳴如蟬,伴腰膝酸軟、眼目干澀,舌紅少苔,脈細。 治則:補腎益精、滋陰潛陽。 針刺治療以背俞穴、肝經、腎經、任脈為主,兼及少陽經,針灸補法,可灸。 中藥方選耳聾左慈丸,杞菊地黃丸等。 5、脾胃虛弱型:病程久長,精神不振,疲乏無力,頭昏,勞累后加重,納差,舌質淡,苔薄白或厚,脈弱。 治則:健脾益氣,升陽通竅。針灸治療以脾經、胃經為主,兼及少陽經,針灸補法,可灸。 中藥可選擇補中益氣湯、參苓白術散、八珍湯、升陽益氣湯等。 中醫(yī)臨床多將針灸作為首選,配合中藥。針灸主要是選少陽經為主,補瀉兼施。效果還是不錯的。 鑒于本病及全身的具體情況,有外耳道發(fā)炎,抑郁或其他疾病的等,此非單純性神經性耳鳴。建議多仔細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在治療耳鳴的同時,兼顧治療相關疾病。 要提醒的是,心情對于本病的治療影響較大。故要保持樂觀的心情,堅持治療。本病的療程不會短。 應該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耳朵。要少挖耳,要謹慎用藥,注意衛(wèi)生,預防中耳炎,及時治療耳病。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