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jù):《景岳全書》、《中醫(y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現(xiàn)在有很多人攻擊中醫(yī),謾罵中醫(yī)人。 攻擊中醫(yī)的,說中醫(yī)是愚昧落后的象征。 謾罵中醫(yī)人的,說中醫(yī)人個個都是騙子,靠的是編故事、寫文章、做事后諸葛。 對此我想說,有此類看法的人,一定是不了解中醫(yī)。我相信,你在了解中醫(yī)之后,一定會對這門古老學科,另眼相看。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性,姓陳,年57歲。 有這么一天,她正在家里看電視。忽然,她一抬頭,發(fā)現(xiàn)眼前視線只剩下一條縫,幾乎什么都看不見。她努力想把眼睛睜開,怎么也辦不到。 我這是怎么了?中風了?她活動自己的四肢,發(fā)現(xiàn)都還利索,可是這眼皮為什么睜不開? 為了能看見眼前的東西,她只好拼命地仰起頭來,這才能勉強看到一點正面的視野。 這個人立刻到醫(yī)院去診治,結果被確診為“眼瞼重癥肌無力”。 天啊,重癥肌無力,這以后不就殘廢了嗎?眼睛沒瞎,卻啥也看不見!患者看到診斷結果,欲哭無淚。 但更讓她絕望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任何改善,相反還增添了渾身乏力、精神萎靡、倦怠嗜臥、食欲不振等現(xiàn)象。 怎么辦,得了,改弦更張,咱們看中醫(yī)吧。 刻診,見患者脈象細而無力,舌苔白,渾身乏力。 醫(yī)師想了想,就說了一句話:這個病也不難治啊,怎么治不好呢?于是,給開了一張配伍。方見—— 黨參、黃芪、白術各15克,升麻、炙甘草各8克,山藥、陳皮、茯苓各10克,薏苡仁20克,紅棗12枚。 結果,讓患者意想不到的是,在藥用6劑以后,精神狀態(tài)好轉,兩只眼睛可以勉強睜開了,但依然不甚理想。接著再用藥21劑,眼睛徹底能睜開了。整個人倦怠、嗜臥、精神萎靡等現(xiàn)象大大好轉,食欲大增。 這個患者后來到西醫(yī)院復查。面對治療結果,西醫(yī)大夫們頗感驚奇。 但是作為中醫(yī)人,我們一看就知道,這是特別常規(guī)的操作,沒什么特別之處。 其實,這個人的問題,在于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這和眼皮睜不開,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對此,我可以這樣給你解釋:在我們的身體里,有一根柱子。這根柱子,就是我們的中氣,即脾胃之氣。有這個柱子在,我們的身體就會挺拔,氣就能升起來。如果柱子發(fā)軟,立不住了,我們的身體就升舉無力,氣就供不上去。 顯然,這個患者的問題就是中氣這根“柱子”軟了,升舉無力。 那么,這個“升舉無力”現(xiàn)象,可以體現(xiàn)為多種情形。比如說,有的人胃下垂,有的人腎下垂,有的個人肝下垂,還有的人帶下、月經量多、遺尿、遺精、流口水??傊?,凡是身體“兜不住”、“撐不住”的,都要考慮是不是中氣虛弱、升舉無力。 當然,這也就包括我們的眼皮。我們的眼皮,也叫眼瞼。它能順利張開,也要靠中氣這個柱子的支撐啊。中氣虛弱了,它就升不起來,就睜不開。 同時,再結合這個人后來出現(xiàn)的倦怠嗜臥、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頭昏乏力等現(xiàn)象,以及他的舌脈,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他的問題就是中氣虛弱、升舉無力了。 那么,怎么才能把這個氣升起來呢?上文醫(yī)案里,醫(yī)師用的配伍,其實非常有名,值得大書特書。這就是張景岳在《景岳全書》里記載的“舉元煎”。 張景岳這個人,是明代醫(yī)學家。有人說,這個人是繼張仲景之后,中醫(yī)歷史上的第二號人物。這是不是浮夸,我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張景岳此人的《類經》,的確是中醫(yī)研究解讀《黃帝內經》的集大成之作,有繼往開來的意義。而他的《景岳全書》也的確是名震千古的醫(yī)學專著。 舉元煎,就是張景岳留下的方子之一。它的組成很簡單,就是人參、黃芪、白術、炙甘草、升麻。其中,人參如今都換成黨參。這個配伍的立意非常明確而簡單,就是補益中氣。人參、黃芪、白術、炙甘草,這都是補脾益氣的。升麻可以提升中氣。 由于這個配伍以升舉氣機為主要功效,所以命名為“舉元煎”,意思是把元氣升舉起來。其中的元氣,雖然本意指的是腎氣,但是在這里,基本等同于中氣。當然,中氣充足,腎氣也必然充足,兩者是連帶的。 醫(yī)案中的配伍,無非就是在舉元煎的基礎上,加上山藥來健脾,加上陳皮來行氣,令補而不滯,加上茯苓和和薏苡仁健脾利濕,避免脾虛濕蘊。欲補氣,必養(yǎng)血。故而,用紅棗補血。 你看,這思路多簡單。 其實,這個舉元煎,可以說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立命之方”啊。老祖宗知道補益中氣、升舉元氣對人體的重要性,所以,特意將它寫進古籍,供我們后世子孫學習。我們在治療氣機下陷類疾病的時候,常常用到它。 不過,說實話,就是這么一張“安身立命”之方,我們中國老百姓知之甚少。盡管,這是比較專業(yè)的中醫(yī)知識。但是,作為我們中國人看待生命、人體的基本思路,舉元煎以及背后的意義,是值得科普的。這樣的道理和知識,我們多懂一點,難道不是大有好處嗎?至少說,遇到一些情況,能有一個基本的判斷,不至于慌不擇路亂投醫(yī)啊。當然,了解這些門道以后,也不會有那么多人,胡亂地攻擊中醫(yī),謾罵中醫(yī)人了。 好了,就說這么多吧。這篇文字,不知幾人能夠看懂。正如曹雪芹所說: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