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我是什么昆蟲把我領(lǐng)進蟲粉這條不歸路的,那必定是夏季那位鼎鼎有名的歌(hua)唱(lao)高手——蟬了。想當初還在小兒識物的萌懂歲月里,見多識廣的老爹經(jīng)常在夏夜的傍晚帶著我到最近的公園,找那些參天大樹像掏地雷一般從土里挖出一個個長相怪異的大蟲,并笑著說:“這是知了猴”!于是乎這神奇的知了猴算得上我識得的第一種昆蟲。 ▲剛剛羽化的蟬如同美玉般晶瑩剔透,這樣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自然精靈不知征服過多少人的童真歲月! 這知了猴對于年少的我而言簡直就像是魔法師一樣,因為你把他放在紗窗上第二天它們便變成帶著輕薄羽翼的蟬了。那時候?qū)@種昆蟲很癡迷,從如何火眼金金找到未出土的蟬洞到如何在高樹上智取知了猴,這簡直就如同一門學(xué)問一般讓人著迷。 ▲蟬的終齡若蟲很警覺,它們往往選擇傍晚挖大地洞爬出地面,進行一生中最危險的羽化之路 后來公園挖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就像約好了一樣,一到傍晚便紛紛奔向公園操起起子鏟子打著頭燈一棵樹一棵樹的“收刮”,那時候的我天真的以為這些大叔大媽們跟我一樣有一顆愛蟬之心,將這些個知了猴帶離危險的野外在家中看完生命的華麗蛻變便將蟬兒們放飛,還跟他們普及捕蟬方法。后來才知我錯了,錯得一塌糊涂—那些看似安全的知了猴分明成為了他們的口下冤屈了嘛! ▲現(xiàn)在人們的捕知了猴的方法很簡單,在樹干低處纏上一圈膠帶就能夠“攔截”憑借本能企圖爬上這棵樹的所有知了猴 既然提到了吃,我們就細細道來,先看看蟬的分類,蟬這一類昆蟲曾經(jīng)屬于并系類群同翅目,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劃分到了半翅目大軍的一員,而半翅目中最出名的便是具有生化武器的蝽類,每每想到這,吃蟬總感覺滿嘴“青蘋”味。另外聲明一點,“蟬”這一詞其實是個很籠統(tǒng)的概念,其中包含葉蟬、沫蟬、蠟蟬等等一系列蟬,而它們擁有共同的祖先,這次我們要講的單單是蟬科的種類。 ▲曾經(jīng)的同翅目具有極其龐大的種群,現(xiàn)在已經(jīng)劃分到了半翅目 在吃貨大國—中國,食蟬風俗古已有之,不少歷史古籍中也有關(guān)于吃蟬的記載,如《詩經(jīng)·大雅·蕩》中的“如蜩如螗”;《毛詩陸疏廣要》里的“蓋蜩亦蟬之一種形大而黃,昔人啖之”,由此可見在秦漢以前,蟬兒們便開始進軍飲食文化,而且當時還是帝王筵席上的佳肴。蟬的烹飪方法有很多,睿智的古人早已開發(fā)出了花樣吃法,據(jù)北魏的《齊民要術(shù)》中的“蟬脯菹法”記載:“追之,火炙令熟,細擘下酢”,這里說的是烤; ▲想不想來幾串爆烤知了猴?炭火烤熟,絕無添加! “蒸之細切,香菜置上”,這里說的是蒸; ▲蒸個知了猴壽司怎么樣? “下沸中即出,擘如上香菜蓼法”,這里說的是煮! ▲沒錯!香菜與煮知了猴簡直絕配! 有同學(xué)問,吃蟬到底是一種什么樣體驗?如今最常見的處理知了猴的方法便是將知了猴洗凈后油炸至金黃,筆者親測口感如下:第一口脆,咬下去軟,一嘴漿液,外帶椒鹽基圍蝦的口感,中間肉肥,尾部肉脆,配上生菜簡直讓人欲罷不能!而至于蟬成蟲,做法是去翅去足并從背部剖開填上豬肉餡后爆炒,筆者親測口感如下:蟬味道類似于南瓜子,甘甜爽口,外帶香脆豬肉回味于齒間,簡直是居家旅行必備之佳品也! 是的,就是這種神一樣感覺?。?! 人們覺得蟬很好吃,一些掠食性動物當然也不例外,因此蟬通常選擇大部分鳥類休憩的傍晚完成它們一生中最危險的蛻變過程。然而夜晚也危機四伏,當蟬的若蟲終于在黑暗的地下待到了羽化出土的那一刻起,它們就面臨著各方面的挑戰(zhàn),地面上早已虎視眈眈的大型蛙類、樹枝上來回穿梭的蟻類、空中飛行的大型食蟲蝠都會威脅知了猴的生命。 ▲被粗角猛蟻圍攻的知了猴 除了吃若蟲的動物,連真菌也不放過知了猴!在知了猴把自己深埋于地下悠閑自得地吸取樹根汁液的童年時光里,如果碰巧遇上蟬花活性孢子,它們便很可能會被寄生,這些孢子在適宜的溫度下會不斷生長,吸收蟲體營養(yǎng)轉(zhuǎn)化為菌絲體,最終占據(jù)整個蟲體并在春季至初夏破土而出形成孢梗束,爆出孢子進行新一輪寄生。 ▲被蟬花寄生的知了猴,地面部分即孢梗束 而到了成蟲階段,蟬雖獲得了飛行能力但依然危險,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說說筆者小時的經(jīng)歷,話說那天下課回家走到林間小道正準備乘著清涼好好放松一下,卻被路旁的一邊嘈雜喧囂所吸引,待到了近處才發(fā)現(xiàn)是一只正在“呻吟”的雄蚱蟬,它的頭已不在,而它的背上爬著一只正大吃蟬軀體的金環(huán)胡蜂。 ▲捕食蟬的胡蜂,將蟬做成“蟲丸”帶回巢中喂養(yǎng)幼蟲 除了掠食性的昆蟲,一些平??此迫醪唤?jīng)風的昆蟲也會欺負欺負我們的蟬兄,例如名和蟬寄蛾,它們會在成蟬身上產(chǎn)卵,其幼蟲棲身于蟬的腹部不斷榨取營養(yǎng)直至化蛹。 ▲棲身于蟬腹部的名和蟬寄蛾幼蟲 眾所周知,雄蟬在夏季會高聲歌唱以此來吸引雌蟬的青睞,它們所制造的聲音可以說是所有鳴蟲中音貝最高的。激情與欲望雖然得到了釋放,但在大白天如此高調(diào)的吼一嗓子無疑是告訴掠食動物(尤其是食蟲性鳥類):來呀,你們來吃我呀!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個典故,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然而這螳螂很可能只是吃瓜群眾無辜躺槍,它很有可能只是路過打醬油而已。我們來聯(lián)想一下:很早很早以前,樹上飛來了一只鳴蟬,它們引吭高歌,悠然自得,而一只黃雀被蟬鳴吸引便要來捕蟬,這時萌萌噠的螳螂君就來送人頭了。 ▲事實上螳螂君確實有很強捕蟬能力 說好了被吃,我們再來說說蟬的食性。半翅目昆蟲皆具有刺吸式口器,蟬也不例外。從孵化的那一刻起,它們便無時無刻地榨取著樹的血液,地下若蟲會成群結(jié)隊地趴在樹根處大吃大喝,而成蟲又會拉幫結(jié)派爬樹吸汁。因為食物較為單一,蟬在其消化系統(tǒng)中具有龐大的菌群,在幫助它們分解樹汁的同時產(chǎn)生維持其生長的糖類。蟬吸取樹汁毫無節(jié)制,因此它們體內(nèi)的糖類很大一部分來不及吸收便被排出體外。這些帶有糖類的尿液對擁有錯綜復(fù)雜地下迷宮的若蟲而言幾乎毫無威脅,但對置身于萬矢之地的成蟲來說足以引來殺生之禍,因為這些尿液對蜂類蟻類這些對糖類誘惑毫無抵抗力的膜翅目昆蟲而言具有相當不錯的吸引力,一邊喝酒一邊吃肉豈不美哉?因此成蟬會時不時地抬起腹部進行遠距離尿液噴射,這也就是你在夏日樹蔭乘涼忽被未知清涼液體啪啪打臉的原因。此外,成蟬在受到威脅時也會排尿為其迅速起飛減重,有時一只蟬受驚一棵樹上的群蟬皆尿,正因如此,筆者小時捕蟬不知受過多少蟬尿的洗禮。 ▲蟬的頭部正中有三枚單眼能夠為其迅速起飛提供絕佳的平衡性 你要問什么最能代表夏季?怕是只有蟬鳴了。蟬兒雖小卻五音俱全,因種類不同它們發(fā)出聲音也不同,有不少種類的鳴叫悅耳動聽!蟬的發(fā)聲器位于腹部,雄蟬腹部有兩片音蓋,依種類不同形狀也不同,在音蓋內(nèi)側(cè)有一層透明的叫做瓣膜(發(fā)音膜)的薄膜,瓣膜連于發(fā)音肌,發(fā)音肌每秒能伸縮一萬多次而瓣膜跟著振動便能發(fā)出聲音,由于音蓋與瓣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到共鳴的作用,類似于擴音系統(tǒng),因此蟬鳴很響亮。 ▲雄蟬的腹部結(jié)構(gòu) 雄蟬還能利用各種不用的聲調(diào)激昂高歌,這些聲音中甚至有干擾同類雄蟬吸引雌蟬的聲音。雌蟬不具備鳴叫功能,當它們被雄蟬叫聲吸引而來后,便會在附近用腹部叩擊樹干(聲音類似于我們打響指)來回應(yīng)雄蟬前來交尾。 ▲雄蟬在鳴叫時會將腹部抬起將聲音傳至更遠方 正因為雄蟬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于是乎有相當一部分種類的音貝之高足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在澳洲每到夏季便會有不少人被迫出游以防蟬鳴之擾。正因不受蟬鳴之煩,筆者的一個同事曾用自創(chuàng)一種名“聲刑”的酷刑來懲罰一只在她家陽臺捕到鳴蟬,處理方式如下: 好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妙哉妙哉!那么問題來了,蟬兒們的耳朵在哪呢?當然是在腹部了!在蟬兒的兩側(cè)腹部外緣(第二腹節(jié)左右側(cè))各有一個稍突起的聽囊,囊內(nèi)約有一千五百多個聽覺單元。當外界聲波刺激聽囊振動時,聽覺神經(jīng)細胞產(chǎn)生興奮并沿聽覺神經(jīng)傳入大腦的聽覺中樞,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聽感。雌蟬的聽囊雖比同種雄蟬小,但具有更發(fā)達的聽脊,而聽脊比起聽囊對聲音的敏感度更高,因此雌蟬的聽覺比雄蟬更靈敏,這也是它們能夠光聽聲音就能判斷出基因更優(yōu)秀的雄蟬的原因。所以想用這種方法來懲罰蟬兒?呵呵,蟬曰:我聽不見。 ▲正確的“聲刑”方式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蟬的一生,當雌蟬找到了它的如意郎君后,雄蟬會張開生殖腔與雌蟬尾對尾對接,此時雌蟬排卵并在雄蟬的腹部內(nèi)完成受精再由雌蟬吸受完成交尾,整個過程可能會持續(xù)幾個小時,當雌蟬擁有足夠的受精卵后便會用后足輕踏樹干,告訴雄蟬該結(jié)束了。 ▲正在荒野“啪啪啪”的情侶蟬 此后,雄雌分道揚鑣,雄蟬會在自己所剩無幾的歲月里繼續(xù)自己的循回演唱會盡力勾引更多“女粉絲”,而雌蟬則會找樹的嫩枝用腹部的尖利產(chǎn)卵器劃開樹皮產(chǎn)卵,雌蟬皆有“強迫癥”,其刺孔相隔的距離幾乎相等,每個孔中有大約產(chǎn)十枚卵,而一只雌蟬的產(chǎn)卵量平均在三百至四百之間。 ▲雌蟬具有尖利的產(chǎn)卵管能夠輕易刺穿樹皮產(chǎn)卵 由于嫩樹枝機能被破壞,因此很快就會枯萎脫落將蟬卵順利送至地面。小若蟲孵化后隨即順著樹根尋找松軟土壤鉆入地下開啟長年的地道戰(zhàn)生活,若蟲成群吸取樹汁逐漸蛻皮生長直至第五次蛻皮后破土而出,開啟新的生命模式。 一些周期性蟬會在地下潛伏長達十幾年,例如十七年蟬與十三年蟬,順便解釋解釋周期性蟬,周期性蟬指的是那些在特定周期后統(tǒng)一羽化的蟬,在第一批蟬過后相當長時間內(nèi)沒有同類羽化。有同學(xué)問了平常常見的蟬若蟲期也很長,與周期性蟬的區(qū)別在哪呢?我們平常見到蟬其若蟲期雖然很長,比如三年,但我們能在18年看到15年的蟬,在19年看到16年的蟬,而在20年看到17年的蟬,也就是說每年都能看到,而周期性蟬,舉十七年蟬的例子,我們在18年看到成蟲羽化,而之后得在35年才能看到新的蟬羽化,中間這十七年則無蟬可見,區(qū)別還是很大的。 ▲美洲的十七年蟬每隔十七年便會大爆發(fā)一次,而后的十七年便無蟬可尋,說它們是世界上若蟲期最長的昆蟲一點不為過 雖然蟬兒們在飲食行業(y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已經(jīng)成為不少吃貨夏夜里不滅的夢想,但它們也在我們快樂的童年時光里帶來了不一樣的陰影,語文難背詩歌里有它們,數(shù)學(xué)奧賽考題中有它們,連英語閱讀理解中也有它們!是的,它們無處不在!不知一邊聽著蟬鳴,一邊吃著油炸知了猴,一邊做著周期性蟬的習(xí)題會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在蟬科昆蟲中也不泛體型巨大的成員,例如東南亞的帝王蟬,其翼翅能夠超過20厘米,是名副其實的巨型昆蟲 最后讓我們用一道數(shù)學(xué)題來收場吧,回味當年蟬兒們帶來的恐懼:世界上有兩種特殊的蟬,它們的生命周期分別是13年17年,因此,人們稱之為13年蟬和17年蟬。最近的一次13年蟬和17年蟬一起出現(xiàn)的盛況發(fā)生在1998年,那么下一次最早出現(xiàn)這種盛況將是哪一年? 朋友們有什么關(guān)于昆蟲想和我交流的可以找 rlyl 要我的微信?? *本文僅授權(quán)《rlyl的自然世界》獨家發(fā)布,其他任何媒體平臺未經(jīng)本人書面授權(quán),不可擅自轉(zhuǎn)載發(fā)布,謝謝您的合作與理解! ??進入《尋蟲者》專欄 了解更多神奇昆蟲 rlyl Author:朱小豆 Editor:rly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