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一,大早就回到了老家,給在農(nóng)村的父母長輩拜年。 陰沉的天空,大清早就淅淅瀝瀝飄起了小雨,空氣中濡濕著香燭的味道,鞭炮的味道,和早起拜年的人們互祝新年的味道。 年初一要起床很早 農(nóng)村人的拜年是有講究的,要先燃起一壇柱香,點起蠟燭,點燃鞭炮,吃罷餃子,敬罷神仙,就可以進行拜年儀式了。 先拜祖先,四叩首(神三鬼四,意為拜神仙磕三個頭,拜祖先磕四個),然后再給健在的長輩及父母拜年。 如今給長輩拜年,也不磕頭了(如果磕頭,一個就行),就是說些祝福的話,老人們樂呵呵地笑,然后發(fā)壓歲錢,壓歲錢只有小孩子才有份兒哦。 壓歲錢,自家的孩子,一般給100元,當(dāng)然土豪不限。親戚鄰居給10到50不等。 過年最開心的貌似還是孩子們 給自家拜晚年,還要去給親戚鄰居家的長輩們拜年。 那些老年人,見到前來拜年的晚輩,臉上自然是笑開了花,很多都是一年見上這一面,見面自然是要問問身體、問問家庭、問問孩子的。 給長輩拜年依舊是過年的主題 很多年輕人很討厭拜年,也不去拜年,他們哪里知道,所謂的拜年,其實是和長輩們交流溝通的一種方式,沉寂了一年的親情和鄉(xiāng)情,也只有在這一天里最能淋漓體現(xiàn)。 在拜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人家里,都請了香塔(用柱香一層層扎制而成),大到1000塊錢左右的,小道300元左右的,都有。 特別是年輕人,對此更是重視,村頭有座神廟,大清早前去拜神燒香的村里人很多,不知道這是對新年的一種祈福,還是一種迷信? |
|
來自: 佰秀農(nóng)業(y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