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花錢又存錢的人,是最滿足的人,因為他享受到了兩者的樂趣。 ——塞繆爾·約翰遜 如果你沒有“鵝”或賺錢機器,那么不管你賺多少錢,你只是一臺賺錢機器。 是儲蓄而非收入,使你變得富有。 只有當(dāng)你的錢多到可以使你僅靠利息便可生活時,你才算真正富有和獨立。 不儲蓄就只能負債。 是儲蓄而非收入讓你變得富有。財富產(chǎn)生于你對金錢的留存。 需求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如果你今天管理不好你的錢,那么等你掙到更多錢的時候,你就更管理不好了。 如果你現(xiàn)在掙的錢不夠用,那么就算你掙雙倍的錢,還是不夠用。因為儲蓄百分比沒有變。
在收入低微的情況下儲蓄反而更容易一些。因為收入越高,相同百分比的絕對數(shù)額就越大。 盡早開始儲蓄吧,你以后的處境再也不會比現(xiàn)在更輕松了。
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少之又少。我們只是在對自己的消費行為進行辯解。 你絕對找不出不節(jié)儉的公司創(chuàng)始人。 成功者做大多數(shù)失敗者拒絕去做的事情。 使用收入的90%生活,與使用100%相比,沒有什么區(qū)別。 我們的生活水平總是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提高。 儲蓄可能看起來比較困難,但是不儲蓄給你造成的困難更多。 如果你做的是所有人都能做的事情,你也只會得到其他所有人都有的東西。 一般只有在缺錢的時候,金錢才會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引導(dǎo)你的孩子去接受儲蓄的概念。 不要只看到金錢現(xiàn)在的價值,要看到金錢在10年、15年或20年之后的價值。
沃倫·巴菲特是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早在1993年,《福布斯》雜志估算他的財產(chǎn)就已達到170億美元。他是如何變得如此富有的呢?他的秘訣就是:儲蓄,投資;繼續(xù)儲蓄,繼續(xù)投資。 沃倫·巴菲特起初是一個報童——早早開始存錢。他存下他能省下來的每一美元。他幾乎不買任何東西,因為他不認為自己應(yīng)該支出這些錢。他關(guān)心的總是自己在未來擁有的財富。 他不買汽車。不是汽車要花費10000美元,而是因為這10000美元在20年后的價值。 也許你會說:無聊至極。但是你已經(jīng)知道,一件事情是有趣還是無聊,只是一個信念問題。如果你在40年前將這10000美元交給沃倫·巴菲特去投資,今天就會變成一點也不無聊的8000萬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