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壇,在經歷了北宋范仲淹、歐陽修、蘇東坡的高峰之后,后世難有佼佼者。直到南宋后,又涌現出辛棄疾、陸游這樣的巨子。論家國詩詞,辛稼軒、陸放翁絕對是文壇領袖。更令人肅然起敬的是,這兩位文人都曾上過戰(zhàn)場,尤其是辛棄疾,他的更重要的歷史身份似乎不應該是文人,而是優(yōu)秀的抗金將領。 然而南宋朝廷屈辱茍安,這讓辛棄疾壯志難酬。在意氣風發(fā)時,他的詞汪洋恣肆,豪邁灑脫;在絕望時,他的詞沉郁頓挫,悲涼滄桑。在人生起落之間,辛棄疾常常把自己的心收束起來,以婉約、清麗的詞作文字聊以自我慰藉。這就是辛棄疾詞作風格多樣的根本原因,其中浸潤著的,是他一生的生命情感和血淚體驗。 然而,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文壇領袖,近年來卻不斷被人指出一些小毛病。有人說,辛棄疾適合戰(zhàn)場殺敵,但不適合做官。他為官任上,常常對百姓有苛責之處。不僅如此,據史料記載,光宗紹熙五年(1194)秋,辛棄疾任福建安撫使,被人舉報貪財。當時的諫官黃艾因此要彈劾他,在彈劾文書上赫然寫著“殘酷貪饕,奸贓狼籍”這樣的評價,讓我們很難聯想到辛棄疾。 僅僅過了一年,又有一位御史中丞何澹,相當于今天的檢察官,斥責辛棄疾是“酷虐裒斂,掩帑藏為私家之物,席卷福州,為之一空”。這還不算最嚴厲的批評,后來還出現了諸如“以臣僚言棄疾好色貪財,淫刑聚斂”的官場傳聞。 雖然上述史料言之鑿鑿,不過很快就有研究兩宋文史的專家出來解讀。在宋代,官員互相申斥,有時候僅僅是政治游戲,不過是要誣陷政敵。因此,辛棄疾的這些小毛病究竟成不成立,今天不好下論斷。不過,都說一個人為官如何,關鍵看人品。從家國情懷這一點而言,辛棄疾可謂是無可挑剔;而他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透過他的詞作,也可窺見一二。雖然他的感情世界豐富,育有九子二女,但他對妻子范如玉的愛,也是歷史佳話。 還有一件小事最能體現辛棄疾人品的大事,那就是他與朱熹的莫逆之交。當年朱熹被韓侂胄打壓,朱之學問甚至被斥為異端邪說。從此,朱門冷落,甚至朱死后,弟子們都不敢前來吊唁。恰此時,辛棄疾去了,不但去了,還留下了一首經典悼詞。怪不得雖然也有不少小毛病的辛棄疾,卻擁有超多鐵粉,真是小事見他真性情。我們來看看當年他寫了什么: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說起來,朱熹也是實慘。他一生致力于傳授弟子,弘揚理學的朱熹,死后這些弟子居然不敢前來見師父最后一面。而辛棄疾留下這16字的悼詞,著實給他們好好地上了一課。這16個字,就是對朱熹一生的概括。從遣詞上來看,辛棄疾寫得頗有氣勢。而從精神內核上來看,也一語中的。歷史最終還是給了朱熹一個公道的評價,他的理學對后來元、明、清的文風,都有很大的影響,他也成為了我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外的另一位先賢。 辛棄疾和朱熹,一個“人中之龍”,一個“文中之虎”,堪稱南宋文壇“雙子星”。兩人雖相識多年,但朱熹卻沒少為難辛棄疾。公元1181年,辛棄疾在江西任職,他用商船運過牛皮,這在當時是不允許的。本來辛棄疾這事做得挺謹慎,但船路過九江時,卻被朱熹發(fā)現了。雖然二人是好友,但朱熹還是秉公處理了此事。雖然他相信辛棄疾只是圖一時方便,并非為了自己,但還是嚴肅地告訴他萬不可再行此事。 所做之事被好友揭發(fā),辛棄疾當然是氣得很,據說兩人因此事幾年不曾往來??墒侵祆渌篮螅翖壖矃s完全不忌諱,也不怕有心之人說三道四,從江西親自前往武夷山悼念。有人說他任性,不知道保護自己,但這正是他剛正義氣的體現。 從這件小事上,我們就能看出辛棄疾的人品,雖然他身上有不少小毛病,但卻很講義氣,這也是為何他能收獲一眾超級鐵粉的原因。這些鐵粉包括他的好友陸游,南宋詩人劉克莊,甚至連康熙也表示:“君子觀棄疾之事,不可謂宋無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駕馭之耳”。大家喜歡這樣的辛棄疾嗎?歡迎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