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譜 ▼ 檀第七子葺公,五代末遷居南安,其子迅授學諭;其后于宋初開拓凌云,繁衍凌云葉氏一派。 五世寢公:居祖屋凌云堂為東葉,其后人丁旺盛,南宋一朝人才出萃。 自8世葉升1132年始,至14世榮子、道子兄弟于1258年的126年間,先后有12位進士及第。 8世升:考名榮,字明道。少年矢志不渝,發(fā)奮詩賦,九次赴開封就試;于南宋紹興二年(1132)與古瀨葉颙同榜進士,授惠州歸善縣主簿。(曾祖五世:寢,祖父六世:周,父七世:傅,母:林氏,妻:锜氏,子九世:惠,應時) 8世穎中:18歲請舉中解元,凌云進士自此始。四房度公次子 9世 惠:字閱民,升公長子,及第五年后恩蔭縣尉。五房祖?zhèn)鞴畬O 9世 達:治詩賦中后榜。四房度公孫 9世 茂:字元秀,治詩賦中二大補。三房英公孫 10世廷瑞:字國祥,治詩賦習易經,甲子請舉預鄉(xiāng)薦解元。大房永公曾孫 10世廷紹:仲新四子,治詩賦中侍補。三房英公曾孫 10世廷玉:茂公長子,中詩賦中后榜。 東族三房祖英公之孫茂,字元秀、敏中長子,治詩賦中大二補;生五子廷玉(治詩賦中后榜) 、廷昌、廷紹、廷正(治易經)、廷植 10世廷植:茂公五子,娶趙氏縣主為郡馬。生嗣宗、冠宗、光僧、妙僧、占僧(三僧出家) 10世 維:達公四子。治詩賦,甲午科(1174年)詔中侍補。 四房祖度公之孫達,生四子綱,緯,繹,維, 10世 準:丙午(1186)年及第①,特奏后榜,詔任汀州寧化縣丞,1217丁丑年轉越州(寧波)司法。廷瑞薦解元、廷玉中后榜、緯請舉解元、廷贈中解元。四房祖度公之孫開先子, 10世廷祐:惠公子,紹熙二年①(1190)特奏名起取進士,授廣州南??h尉。大房祖?zhèn)鞴?/span> 之孫惠子 11世三長:遷居惠州甲子門而生于惠州,后為廣西鬱(玉)林州博白知州司法。大房祖永公曾孫延老子, 11世三接:治詩經漕試中漕元。大房祖永公曾孫延瑞孟子 11世嗣宗:字長卿,三房郡馬廷植長子,任州學諭,為世巨儒,遷于泉城住。 11世明新:四房繹公次子,娶趙氏宗女為郡馬。 11世 明:(進士榜記為歸化縣泰寧人),紹定二年(1229年)進士,初任紹州教 授,湖廣總干兼麻沙監(jiān)鎮(zhèn),后為考試官,卒于省城。四房繹公長子 11世東興:字德濟,四房維公次子,治詩賦授學諭。 11世度宗:字伯善,五房廷傳公子,甲子(1204年)請舉解元起取。 11世宜宗:五房廷祐三子,治詩賦三中后榜。 12世豐孫:字子亨,三房啟宗子,治禮記為上舍大補,為酒是務動筆如飛號“葉仙”。 12世英發(fā):字字華,三房嗣宗長子,治詩賦中后榜,任州學諭。 12世貴孫:三房嗣宗三子,娶趙氏宗女為駙馬。 12世達孫:戶部右(?,原譜無續(xù)記)為州學諭、子應德、親德、候孫;均居城里。 12世堂翁:四房總干克峻子,治詩賦,官將仕郎。 12世純翁:四房東興子,任州學諭。 13世真儒:大房,士龍子甲午科,即1234年詔中后榜。 13世萬金:泰孫長子,治禮記中后榜,后就三山(福清)赴補作天澤名(掛福州名額)。 13世秀實:二房仲子長子,咸淳丁卯(1267)詔舉鄉(xiāng)貢進士。 13世秀發(fā):咸淳辛未⑵(1271)中解魁。曾立鎮(zhèn)雅坊碑于泉州雙門外,明時1488年凌云修譜時請蔡清為序,在碑背寫大司成,即國子監(jiān)祭酒;后來又改成理學名臣。四房 13世天福:五房博孫長子,治詩賦,娶趙氏宗女。 14世榮子:長房真儒長子,戊午年(1258)中后榜;同年其弟道子鄉(xiāng)貢進士解元。 14世慈伯:字仁文,治尚書賦任安溪縣學訓導。 15世公?。喝空哟巫樱②w氏宗女為駙馬。曾建駙馬府明榻??方ㄓ?。 宋時處在荒蕪渺,人煙少,“山高皇帝遠”的凌云東族,出萃解魁進士,千里跋涉進京求進;圣顯葉姓尊王,君皇四次欽賜;郡馬駙馬,招徠皇室宗女青睬。世有人才出萃。 五世 東房祖寢公派序 ↓ 六世 周 ↓ 七世 5傳―------3英――――1永―――――2芳――――-4度 ↓ ↓ ↓ ↓ ↓ 八世 升--剛 執(zhí)-循-敏 伯--通 思 履-穎-允 中 中 中 中 訓 ↓ 中 中 中 中 ↓ ↓ ↓ ↓ ↓ ↓ ↓ ↓ ↓ 九世 惠應 余 學 仲 茂 大 珙 2光-1光 達 定-開 時 心 新 新 亨美 爽 先 ↓ ↓ ↓ ↓ ↓ ↓ ↓ ↓ ↓ ↓↓ ↓ ↓ 十世 廷 直 廷 廷 廷 廷 延延 延延 霖 霶 綱-緯-繹-維 廷 準 祐 方 傳 顯 紹 植 瑞齡 世老 ↓ ↓ ↓ ↓ ↓ ↓ 繒 ↓ ↓ ↓ ↓ ↓ ↓ ↓ ↓↓ 遷↓惠 十一世 繼 嗣 度 森三 啟 嗣 三三 三三三三 燦清榮 士堯昌九明明東 宗 宗 宗 宗 復 宗 宗 接鑑 長德友復 宗 宗和新 興 興 ↓ ↓ ↓ ↓ ↓ ↓ ↓ ↓ 均↓遷 ↓↓↓ ↓ ↓ ↓ ↓ 十二世 逸德光博 夢 豐 貴達 仕輔朝 甲子門岳珎清 孟 仲 濟 敏純 寧 驥說說孫 龍 孫 孫孫 龍 穎 之之之 孫 子 翁 翁翁 翁 ↓↓↓↓ ↓ ↓附 ↓ ↓↓↓ ↓↓ ↓ ↓ ↓ ↓ 十三世 仲吉申淳天 石毅 忠馬應親候真得克 濟信祐敏秀秀 景多 甲真 顯甫甫甫福 哥哥 哥 德德孫儒賦篤 哥哥哥美實發(fā) 福福 弟孫 ↓ ↓ ↓ ↓ 遷 ↓ ↓ ↓↓↓↓ ↓ ↓↓ 十四世 必 珎器 仁 應 泉城 安 禧正 叔叔叔叔 惟 訓 才 伯伯 父 申 子 子子 質著仲亨 清 成 ↓ ↓ ↓ ↓ ↓ ↓↓ ↓ ↓ ↓ ↓ 十五世 伯元德 長 惟 義 公公公公 大 大 大大 尾真千 仲貞興 才 賢 ↓ 祐俊選紹 華 奎 申發(fā) 仔子十 ↓ ↓ ↓ ↓ ↓駙↓↓ ↓ ↓ |乛乛乛乛乛乛乛乛乛乛乛乛 十六世 槐 真 天 應應 遷馬必必 君君真 |二十世 祖遜 青 懋 福 發(fā)舉 深 久列 寶助子 | | ↓ ↓輝 ↓↓ ↓↓↓ |廿一世 瑞童 璣童 添童 十七世 清 應移 善善德佛君君君 | | | | 選 祖后 良慶 福舉正嗣 |廿二世興元 芳-茂-槐 珎寶 ↓ 遷梅嶺 ↓ ↓ | 哥仔 | | | 十八世 春 桂 仁 | |外出 初 奎 孫 |廿三世真 卻--岳 烏天 曼 ↓ | 應 | 仔賜 治 十九世 惠孫→|廿四世外 圣-保. 李 | 均外出 保 保 西族添公派裔自13世重清公(生宋末1255年)于元至元期間(1277—1287)當里長,始于初顯;重清傳魁龍,建屋宇,魁龍生元長、亨會、利和、貞干、元亨五子,分五房,人丁始于初旺。 15世亨會:曾任學諭;貞干,字景安,于至元庚辰年(1340)任韶州路建寧縣永安巡檢兼縣尉,轉任福寧州樞檢兼管鹽田渡巡司;元亨:于至元乙酉年(1345)募義兵從府判,后捕賊有功,升安溪縣尉。原譜載元亨曾寫《集記》記載家族事 。 20世 昭:字文中,19世分六房之二房仙童次子,曾從學晉江蔡清,西族文運自昭倡導,曾承仙童命,于明代弘治元年,即1488年主修凌云葉氏族譜。 21世光蔭:字子襲,生于明弘治元年,系凌云四房祖愛童長孫,于明嘉靖23年的1544年重修凌云葉氏族譜,其《敘世錄》是凌云葉族世序的主要依據(jù)。 22世喬青:字子瞻,號云峰,旺長子居園尾;曾任江西贛州龍南縣典史;嘉靖已酉(1549)年署縣正??;卒于隆慶己巳(1569)年,墓葬園尾石古山中崙。 24世明周:亦名王鎮(zhèn),二房仙童子葉昭次子尚蓁曾孫,崇禎己卯科中武舉19名。 24世承霖:字日卿,官名獻論,五房魁童公來孫,是西族首位進士。清順治9年52歲及第,54歲任河北保定滿城知縣。曾著凌云譜序留世。公少篤學淡寡,菅尚書四十三歲入安溪縣學隨丁父母憂,五十一歲中辛卯科本省鄉(xiāng)試四十八名,壬辰會試中式二十四名進士,甲午筮北直棣保定府滿城知縣正堂,公政聲藉口德意砰砰最有善政。皆縣鄉(xiāng)先生俱頌祝,公為官清廉,為老百姓廢除苛捐什稅,為民解憂排難,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每當春耕秋收時巡行阡陌,與農民相慰勞等等事績,當?shù)厥棵駥珢鄞鳠o微不至,寫下頌詞為公政績褒揚,豎碑宣傳。公著玉川詩集10卷后輩閱讀。退阮兩袖清風,仍居舊屋,重修凌云葉氏族譜。乾隆丙午曾孫:鄉(xiāng)進士葉長源,玄孫鄉(xiāng)進士葉士元捐資千數(shù)銀,在本鄉(xiāng)中房起蓋進士府第供奉葉獻論,每年設祭典。由于時間已久也,破損失修,倒塌,公元1940年,修葺籌委會負責人:葉祖瑜,成員葉瑞階、葉燕隱、葉燕實、葉蘭芳、葉讓彩、葉凌云,特召開各房房長討論,重建進士府第供奉神位,今已猶在以作紀念,今子孫繁衍昌盛,人才輩出詩禮傳家。 25世呈璋:名佩鏘,康熙庚戍年(1670)筑室土埪寨;甲子年(1684)廷試中式鄉(xiāng)貢第六名。戊辰年(1688)主筆著譜,完成獻論公未就族譜,有序文留世。 25世奕世:昭長子尚英重孫名啟森,字烈甫,號振耀,中武舉,欽選建寧府備。 25世高世:昭長子尚英重孫名啟高,天啟丁卯年間中二次武舉人,任保定縣令。 26世 韨:諱珪,獻論孫,康熙壬午(1702)年中式武舉人。建后屈仔三落大厝。 27世遇時,字懋若,康熙己卯科(1699)中舉選授直隸保定知縣,轉山東曹州府觀城知縣,筑堤賑災有功,稱循吏,欽差褒獎,引見康熙,皇顏大悅而賜果品。 27世 舍:康熙乙酉科(1705)進士; 27世逢春,康熙甲午科(1714)進士。 27世成章:明萬歷47年(1619)進士,選授汀州歸化(泰寧 )縣儒學訓導。 27世長源:名岱,字懋宗,獻論公曾孫。乾隆乙亥科(1755年)進士。 28世紹高:字孝勤,乾隆癸酉科第三名舉人,選授福寧府壽寧縣儒學訓導。 28世紹光:字孝贊,乾隆庚辰科(1736年)舉人,授福州長樂縣訓導。 28世學朱:字孝騰,乾隆己卯科(1759)舉人,任龍巖州學導,建寧府教授。 28世期頤,(1747-1803)字孝受,號淡江眉山鄉(xiāng)天山村人。 生時父母共百歲,故小名"百生"。少年時代孤苦貧困,隨母攜筐乞討,鄉(xiāng)鄰多可憐而施舍。而 期頤若見不設座、不給筷子就不吃。有人嘲笑他,而村中長者卻認為他有志氣,將來必成大 器。10歲時隨叔父到臺灣。叔父耕作,期頤放牧。放牛的草場靠近村塾,期頤常在窗外跟著 學童一齊朗讀。塾師感到奇怪就教他,他能過目成誦。15歲時入淡水縣學。乾隆三十八年(17 71)領鄉(xiāng)薦。乾隆四十五年(1780),天下大比,選授河南西華縣令。受命之際,立誓"不負君、 不負民、不負所學"。到任以后,他寬嚴互濟,以息事寧人為本,不苛求;遇到水旱災害,總是 力請上司蠲免租賦,放糧銀賑濟,幾次因此觸怒上司,也不計較。因幾次黃河決口,河南省癸 卯科(乾隆四十八年)、戊申科(乾隆五十三年)的鄉(xiāng)試不能如期舉行。至五十四年(1789)巳西, 才三科一齊考試。解元孟藻、張克廣、周開謨皆出自西華,人稱期頤訓導有方。巡撫梁肯堂贈 匾額"三元宗匠"表彰他。他任西華縣令十年,民生得安,很受敬重。乾隆五十五年(1790),期 頤奉命護餉至甘肅,歷時三個月才返回??h人聞訊,奔走郊迎數(shù)十里,置酒設樂迎接他。不 久,調升曲靖府宣威州知州,未赴任而卒于西華。其次子葉昌,官至上高縣知縣,遷居臺灣, 子孫繁衍于臺。圖片 29世捷克:乾隆壬申(1752)恩科武闈中式第二名亞光。 29世克明:字貊悌,乾隆戊子(1768)科第五名,任龍巖學正,文學為族賢優(yōu)。 29世 冒:乾隆年間由監(jiān)生升九江府照磨,后任寧都州判署、瑞州府上高知縣。 30世南?。鹤质饺?,乾隆己亥科(1779)中式舉人。 30世德林:嘉慶癸酉科(1813)北直順天府京試舉人。 30世 穎:嘉慶戊辰恩科、庚午(1810)科正榜舉人。 30世廷璋:字式,號恭齋,道光辛已科第一名貢元。 31世菁華:(凌云派出廈門)嘉慶乙亥(1815)由行伍把總管安溪縣;升千總授泉州后營守備;道光癸未(1823年)調臺灣南路守備,記都司。 時茂:(1740~1800)字臺豐,號得溪;清乾隆間之1763年,武舉會試第一名會元、殿試一甲三名;籍泉州府同安在坊嶺下人,后居瑤頭(現(xiàn)西柯),系凌云派傳惟一武探花。初授二等侍衛(wèi)行走、延平守備、柳州游擊、兵部主事、員外郎中、成都道、兵部職方司督理江南等職;著有《得溪詩集》留世。 31世凌云:字光斗,道光甲辰科(1844)中式武舉人。 31世鴻元:字光顯,道光已酉科歲進士。 31世凌霄:字光魚,道光己酉科(1825)中式武舉人、。 31世光昌:同治乙丑科(1865)中式武舉人,任廣東鹿鳴知縣。 32世玉振:字乃樹,道光丙午科(1846)中式武舉人。 32世裕一(后):字乃業(yè)道光己酉科(1825)中式武舉人。 32世祖儀: 長房社壇派裔。廣東梅縣縣長,國民黨立法委員。 33世應祥:凌云三世關派下同安遷埔后人,字祖瑞,光緒(1877)進士。 33世本敦:光緒癸卯科(1903)優(yōu)貢,民國癸丑(1913年)任武昌知縣。 33世克勝:長房派裔社壇人,先后任南安、福安、武平、東山縣長。 33世崧生:名降開,字雄燕,五房直系盤谷公派柴水井人,1933年廈大畢業(yè)、任東山、南安縣長。 33世道淵:四房派裔參山人,曾任國民黨中央立法委員。 33世彩真:四房派裔參山人,曾任安溪縣長、廈門教育局長。 33世茂茵:五房魁童派裔天山九畹,任國民黨中央立法委財政部辦公室主任。 33世步青:五房派裔天山九畹人,僑光中學首任校長,后任長泰縣長。 34世蘄燕:二房派出金淘甲頭人,任安溪縣國民黨黨部書記。 37世葉飛:五房派裔占石人,國和國上將、海軍司令員兼政委、人大副委員長。原名葉啟亨,曾用名葉琛,凌云葉氏第三十七世。生于菲律賓呂宋島奎松省,祖籍福建省南安縣。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新中國成立后,歷任福建軍區(qū)司令員,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兼福建省軍區(qū)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福州軍區(qū)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諺稱:東族出圣佛,西族出人物。 東族原居凌云堂,起步快,發(fā)達早,宋時人才勃興,進士及第輩出;森公、道修顯圣葉族,扉名閩南及至海內外。 西族先祖原居高田水尾回沙地,而后建西頭三舍堂屋,艱難歷經兩宋;至宋末11世祖貴宗公買田置莊建業(yè);13世祖重清公當十年里長,擴展祖輩業(yè)產;14世祖魁龍公傳五子,建美林埔五祧祖宅,元代人丁始趨于興;至18世真保公傳六子,建凌云祖祠,奠定西族人丁旺盛,歷經明清兩朝,舉人進士顯現(xiàn);近代凌云朝天山麓,人杰超然出世! 注:本文根據(jù)長泰阿輝《葉氏歷代族譜》、清《凌云葉氏族譜》、《福建進士錄》等輯修。 廷祐、葉準、題雁等《福建進士錄》里,籍貫均記“晉江人”。清代涂門外霞淮隸晉江。 秀發(fā)《福建進士錄》無名,錄入《浙江進士錄》為“余姚人”咸淳七年(1271)進士。 葉題雁、字應都、號梅珊,生于道光丙午年(1846.9.7),卒光緒乙巳(1905)年。祖籍南安縣凌云鄉(xiāng)人。光緒5年中舉、光緒六年(1880)登進士第,獲三甲第066名;留京任戶部主事、升員外郎;《馬關條約》(1895)消息傳京城,臺籍舉人翁春源、羅秀惠、黃宗鼎聯(lián)合閩臺京官葉題雁、李清琦上書都察院遞光緒帝,反對割臺議和,史稱“五人上書”;寓居北京城南柳巷晉江會館;京官考選合格,擢戶部員外郎;1897年題雁擢云南司主事、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毀京城,義憤塡胸,奮筆疾書《外侮痛史》,猛烈抨擊英帝國等侵略勢力的暴行和罪惡,疾呼清政府奮起,組織軍民反擊。1901年轉貴州司員外郎、陜西司郎中;1902年升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1904年,母病丁憂,題雁請辭急返泉州涂門街外霞淮街宅居;1905年病逝。 現(xiàn)凌云堂、霞淮祖祠〖御史〗匾牌,為甲辰年光緒帝欽賜。 ▼ 根 深 葉 茂 萬 代 芳 ! ! ! [End] 【廣東宋桂葉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