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作家原創(chuàng)作品 文學(xué)愛好者交流園地 」 孔孟之鄉(xiāng) | 禮義之邦 | 物華天寶 | 人杰地靈 

作者:楊 猛  對人生里經(jīng)歷過許多的奶奶來說,生活的苦難用慈祥和藹是解決不了的,所以我的奶奶從來不是人緣很好的老人。但她老人家是很有趣、有童心的老人,這在我眼中已足夠偉大。現(xiàn)在我看到幼兒園小朋友放學(xué),聽到小朋友不斷大聲叫奶奶的時候,也不禁跟著默默輕聲念叨:奶奶……奶奶出生在東平縣沙河站鎮(zhèn)的孫村,孫村男女老少擅長綁竹掃帚、編竹籃子,因此奶奶做手工也很棒,她納的鞋墊緊實敦厚輕便,與鞋格外契合。大半生為子女操勞后,奶奶晚年依然勞作不休,除了納鞋墊,經(jīng)常見到她忙著種菜、養(yǎng)雞。爺爺曾對我說:你奶奶這一輩子很不容易。奶奶卻對我說:要不是年紀(jì)大了,我早就和你爺爺分開了。是的,這就是我親愛的奶奶獨特的表達方式,真實率真同時略帶滄桑。奶奶有時說話很尖刻,但毫無惡意。她喜歡聊天,卻從不迎合別人,多與人唱反調(diào),還常常當(dāng)面直指別人的缺陷,比如說嬸嬸臉上雀斑多、我媽被曬得黑不溜秋。于是大多數(shù)人與她聊天都有心理陰影,奶奶為什么會這樣呢?也許是晚年過于孤寂,見到熟人把控不住分寸;也許是看著子女成人后,自己不再像在大家庭那樣受重視,不得不通過略帶鋒芒的話語獲得一些慰藉。奶奶不識字,卻很聰明。我小學(xué)暑假期間,與奶奶下五子棋老輸,輸了有十幾盤后,奶奶竟沒有讓我一盤的意思,最終那一天奶奶全勝而歸,據(jù)說小區(qū)其他老人也很難贏她。奶奶還教了年幼的我好多俗語,如“隔一皮差一皮,再近的妗子不如姨”(姨是媽的姐妹,妗子是媽兄弟的妻,因此姨相對來說更親近),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引出令我難忘道理。奶奶是一個美食家,卻只做粗茶淡飯。說不出奶奶做出的食物哪里好,但就是讓我忘不了。她在縣食品公司工作十多年,最拿手的竟是腌咸菜,而咸菜中,奶奶腌制的韭菜花最為美味,她告訴我:“韭菜花要整個嚼,就著玉米粥才香”。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大荸薺,奶奶經(jīng)常拿來熬煮,棕色荸薺水有淡淡的甜味、濃濃的果香,倒入暖壺中可以喝上一天。過年,奶奶炸的焦葉酥香、炸的蘿卜丸子軟糯而不膩,秘訣可能是和面時加了研磨的秘制五香粉。奶奶既會持家,又節(jié)儉得厲害。在那段饑餓的時期,為了找吃的,她曾經(jīng)刨出過已經(jīng)掩埋的死豬;生活條件好了,她很少添置衣物,經(jīng)??p縫補補,在街上遛彎時習(xí)慣性撿些榆樹、槐樹樹枝,回家燒鍋用;搬到高層居住后,夏天她很少開空調(diào),冬天嫌棄暖氣太熱浪費;去世前奶奶的假牙突然壞了,她竟沒舍得換。不過我記得:過年給孫輩壓歲錢時,奶奶從來不曾猶豫。

作者簡介:
楊猛,家鄉(xiāng)汶上,喜歡寫關(guān)于美食、體育、電影的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