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作家原創(chuàng)作品 文學愛好者交流園地 」 孔孟之鄉(xiāng) | 禮義之邦 | 物華天寶 | 人杰地靈 心中的百草園 作者:房勝林 魯迅先生似乎沒怎么費勁就有了自己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真讓我羨慕啊!我創(chuàng)建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竟花費了那么多的心思…… 那是35年前年的秋天,我在山東汶上縣第一中學教語文課,是當年語文教研組最年輕的老教師,教齡剛過兩周年,青春22歲,剛送走一屆初中生。這年新學期開學,我還是教初二兩個班語文課,不過這兩個班是招考班,我特有被重用的激動感,渾身充滿了說不明的干勁。一天到晚就挖空心思地想,如何才能把這些大多數(shù)和我一樣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教好呢,讓他們升高中考大學,成為有用的人才。在不遺余力地教好課本知識的同時,千方百計地開擴他們的視野,擴大閱讀面,提高寫作能力。說起來我們師生特別投緣,幾堂課下來,我們便熟識起來。上課一周之后,我就想出一招,每晚備好課,批完作業(yè),就用毛筆正楷寫兩張一樣的古詩,或七言或五言,第二天檢查晨讀時,掛在兩個班的教室里,希望他們在背誦古詩的同時學寫漢字。沒多久,我還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愛好文學,一班學生趙偉經(jīng)常詩不離口,有小詩人之美稱;二班學生韋國棟、張雨東、徐輝,一班的廉燕、馬宏平等許多文縐縐的學生,寫作的欲望尤其強烈,重要的是我也喜好文學,也是那一年,我在聯(lián)合日報發(fā)表了一篇兩千多字的小文,對學生們產(chǎn)生了極大的誘惑力。不論是課間休息,還是課外活動,他們?nèi)宄扇旱卣椅以儐?,和我攀談,無拘無束。 眼看漸近深秋,有一天,晚自習輔導完,我有點不舍地走出教室,校園通往教學樓路旁的榕花樹煽情地私語,令人遐思……不知不覺竟走進那片核桃林,邊走邊想,突然想到了初中學過的課文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是少年魯迅的樂園,“三味書屋”是他知識的天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魯迅文學夢想起航,我何不為學生們建個文學社,名字就叫“百草園”。奇想不奇,馬上落實,信息發(fā)出,僅一周就有30多名同學報名參加,還有一些同學擔心自己寫作不好,想報而未敢報。文學社成立了,百草園不難找,校園里就有好幾片,可三味書屋何處尋。那可真是尋尋覓覓找不到,讓我一連好幾天愁眉不展,為此,我三番五次央求分管后勤的姬校長,找得他也不耐煩了,終于慷慨地跟我說,"你去找吧,只要你找著閑地方,就歸你們用。”苦功不負有心人,萬般無奈之下,降低標準,終于覓到了教學樓一樓東頭還未起用的衛(wèi)生間,離他們兩個班只有一個樓梯之隔,很方便啊!這事讓我興奮了好久……難怪現(xiàn)在李繼峰同學回想起那特別的書屋時說:“文學總要有點特殊的味道才引人入勝”。書屋有了,帶領(lǐng)幾位同學又一陣忙活,將搜索來的破桌子、窮板凳安置妥當,把我所有的藏書擺弄出來,同學們也捐了一些,約有300多冊吧,那時的書還是很珍貴的。書屋誕生了,應(yīng)該叫三味+一味書屋更合理。雖沒有剪彩儀式,卻照樣門庭若市。百草園的同學自然是如魚得水,沒入園的剛開始不好意思靠近,后來沾親帶故的也不時的去書屋吸收點營養(yǎng)。那些別的班的同學每每過書屋隔窗探望,都流露些許羨慕嫉妒,不知道恨不恨。唉,不是我心眼小,是書屋容不下太多人,不然……在百草園文學社三十年聚會時,李繼峰同學曾這樣說“在百草園里,我們第一次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外國文學名著,接觸到結(jié)集出版的朦朧詩,知道了課本上沒有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聶魯達,知道了北島、舒婷……同學們第一次感受到了課本之外的文學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學社成立了,小草們帶著文學夢和大學夢行進在路上。我甘當他們的引路員,毫不保留地把我閱讀時摘抄下來的經(jīng)典片段、名言警句讓他們傳閱。百草園初期沒有社刊,就把校門口路西的所有黑板報承包了,作為文學陣地。王憲偉、劉仁鵬同學把小草們的優(yōu)秀作品鐫寫在黑板報上,就算發(fā)表了,成為全校師生的精神食糧。我堅持利用課外活動,每兩周舉辦一次文學知識智力競賽,或者是寫作交流座談會,就在學校老實驗室里,管實驗室的何老師和郭老師還比較支持。知識競賽有個搶答環(huán)節(jié),沒有搶答器,就找人弄了五個用干電池的電燈泡,合閘燈亮,視為搶答有效。那氣氛時而緊張,時而舒緩,時而熱烈,至今也忘不了刻在腦海里的一張張生動可愛的笑臉。寫作座談會上,論點雙方哪一次不是爭得面紅耳赤,那天真、萌萌噠的樣子至今都活靈活現(xiàn)。學生的中學生活極其單調(diào),總是在榕花樹下、核桃林里發(fā)掘,絕不是長久之計。沒有鮮活的生活可寫,文章自然是空泛無物。沒有生活,要創(chuàng)造生活。有的同學提出去春游,還有的建議去爬山。爬山是新鮮,聽說汶上只有白石的曇山可觀些,我也沒去過,有家在曇山附近的同學極力推薦,我猶豫再三,終于決定周末春游爬曇山。雖然決定了,可帶著五六十個學生外出,可不是小事情啊,這可是學校以前從沒有的事。為此,我在做足理論準備后,很小心地找校長請示,校長幾乎是一口回絕,不得已,我只好軟纏硬磨,最終還是校長逼我立下軍令狀,才勉強應(yīng)允。從校長屋里出來,我高興得差點唱出來,根本沒考慮其中的風險。同學們得知這個消息后,像炸了鍋,興奮指數(shù)不亞于中國女排1982年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大家悄悄地裝備著,我與張雨東幾個骨干成員為這次行動作了精心策劃。一切盡在不言中。 1985年3月31日,百草園文學社50多名同學騎自行車,早八點在汶上一中校門口集合,帶著鍋碗瓢盆,帶上我新買的錄音機,還有從老家弄來一蛇皮袋子地瓜,我還騎車帶著一位小女同學。一出校門,小草們向出籠的鳥兒,一支春游大軍浩浩蕩蕩向曇山進發(fā)。一路上,車鈴聲、歡笑聲、鳥兒的鳴叫聲,自然融合成一首美妙的春天交響曲。我們吵鬧著春天,一路歡歌狂奔曇山腳下。社長帶路打頭陣,我壓陣斷后,約在九點半安全達到。放好自行車,各自帶好行裝,又臨時組織了一場登山比賽,不記得是誰第一個登上山頂?shù)?。山頂雖不高,但也有一覽眾丘小之感。大家都登上山頂時,一幅新時代的清明上河圖逐漸展開,有的吟詩,有的寫生,有的沉思,有的尋覓,有的在遠眺,還有的在采挖野草……把整個春天都逗樂了。曇山是我們縣的最高峰,海拔160多米,山上雖沒有名勝古跡、奇花異草,但對同學們而言,能走進大自然,能登上汶上最高峰,已是歡天喜地,更何況在百草園這樣團結(jié)和諧的大家庭里。中午,我們在山頂舉行了隆重的野餐宴會,安排一個排去拾柴,三位女將主動燒火煮野菜、煮地瓜,其余的布置宴會場地。炊煙裊裊,野菜飄香,大家自然圍坐成一個圓圈,以水和可樂代酒,舉杯暢飲,隨著錄音機播出的歡快樂曲,邊喝邊唱,邊吃邊跳,激動得天樂地笑。沒有主持人,精彩節(jié)目自發(fā)呈現(xiàn)。當同學們把自己帶的咸鴨蛋、火腿腸、蔬菜、水果、面包諸如人間美味送到我面前,捧著勸我吃的時候,我眼睛一次次地濕潤,確切地說,激動得落淚了。這確是我有生以來吃到的最豐盛、最營養(yǎng)的午餐!歷史記下了這永遠難忘的美好一瞬。返校后,沒用我說,大都呈給我一篇內(nèi)容豐富、情感真摯的習作。我對大家的習作予以詳細批閱,并將優(yōu)秀文章推薦出去,韋國棟同學的作文《十六歲交響曲》在《當代中學生》發(fā)表,在學校引起不小的轟動,小草們勁頭更足了。 草不知名隨意生。1985年下半年,經(jīng)小草們的共同努力,百草園文學社有了自己的社刊。載滿稚嫩文字的社刊,散發(fā)著油墨的香氣,滲透著小草們的智慧和汗水,捧在手上沉甸甸的。社員人手一本,如獲珍寶。1987年,社員李繼峰同學曾以“百草紛發(fā)曉春意,但求炎夏蔭遮人”為題,報道汶上一中百草園文學社活動情況,在《山東青年報》發(fā)表,《語文報》也作過側(cè)面報道,百草園文學社的名聲漸漸外揚。當年,我的兩篇教學論文獲山東省教育廳獎勵,我為學生組織的所有活動得到學校和社會的認可,并獲得全國少工委嘉獎。1989年,小草們茁壯成長了,高中畢業(yè)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許多小草考取了包括北大、清華、中國人民大學等名牌大學,也是這一年,汶上一中高考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高中畢業(yè),小草們走出汶上一中校門,不是分散,而是隨夢想放飛,無論走到哪里,他們一直沒有走出心中的百草園。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百草園一直在我心靈深處,我一廂癡情地固守品味著那一園天真爛漫,輾轉(zhuǎn)三地,離故土千里之外,嘗遍酸甜苦辣,帶著自己的陽光駐守一片心靈港灣、精神家園。勁草不隨風偃去。三十多年,我從未停止懷戀,懷戀我的百草園…三十多個春秋,我都在想念,想念我文學社的每一位社員。是該讓小草們回家的時候了。恰在2016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單位院前的草坪經(jīng)春雨洗禮后更加蔥綠,釋放著勃勃生機,觸景生情,突發(fā)奇想,想到用建立百草園文學社微信群的辦法,把他們從天涯海角找回家來。果不其然,信號發(fā)出,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小草們都風雨兼程撲回家了。一時間,群情激動,心潮澎湃,回歸家園的欣喜,奔赴愛巢的暖意,全都化作一腔詩情,奔涌而來。我天天感動著,時時被激勵著,感覺不是當年,勝似當年。雖然我知道他們有的在世界著名科技公司就職,有的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顯要崗位工作,有的在濟寧、汶上不同領(lǐng)域建設(shè)家鄉(xiāng),更有的接過老師的教鞭在母校教書育人,但在我心里,他們還是那群天真無邪、愛好文學的少男少女,是我的心頭肉。他們一直在追夢路上,勤奮工作之余,也有不綴筆耕。社員李繼峰,在《山東文學》等各大報刊網(wǎng)絡(luò)發(fā)表各類文字上百萬,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wǎng)絡(luò)作家,社員孔令軍出版了自己的詩集《有朵花兒在等你》,胡艷的作品經(jīng)常在《中都文藝》發(fā)表。現(xiàn)在,我們雖沒有社刊,但我們有百草園微信平臺,很多同學用詩詞乃至打油詩的形式抒寫甜蜜回憶、人生感悟,描繪美好未來,決心在未來的日子里,把文學給他們的美好,把百草園給他們的溫暖傳遞下去…… 三十五年一晃而去,百草園文學社似乎不復存在,可我的百草園已珍藏于心底,當年的“小草”們還在,分散在祖國各地,正競綠吐芳,是我心中永遠的風景…如今,踏上新時代新征程,百草園文學社的小草們依然鮮綠。再聚首,我們將擁有最美的春天,重溫舊夢,不忘初心,緊揣文學夢想,繼續(xù)前行。 作者簡介: 房勝林,山東汶上人,畢業(yè)于曲阜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任青島稅務(wù)培訓中心副總經(jīng)理,汶上人在青島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聯(lián)合會會長,青島市濟寧商會書畫院副院長。學生時代即愛好文學,在汶上一中任教期間,創(chuàng)辦“百草園文學社”,培養(yǎng)了山東網(wǎng)絡(luò)作家老泉,山東青年詩人孔令軍等文學人才,得到國家少工委、省教育廳嘉獎。自1985年,已在《人民日報》、《大眾日報》、《讀者》、《青島日報》、《青年思想家》等報刊發(fā)表作品,著有《人生悟語》(吉林人民出版社),名錄被編入《山東作家小辭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