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8年Q1小米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370萬臺。 媒體訓練營6月5日報道 文/黎帥 2018年6月4日國際數(shù)據(jù)公司(IDC)發(fā)布了全球季度可穿戴設備跟蹤器的數(shù)據(jù),可穿戴設備的全球出貨量在2018第一季度增長了1.2%,出貨量達到了2510萬臺。 市場的增長速度遠低于2017年同期的18%。IDC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基礎可穿戴產(chǎn)品銷量同比下降了9.2%。同時,來自蘋果、FITBIT和眾多時尚品牌的高價智能可穿戴產(chǎn)品增長了28.4%,消費者偏好繼續(xù)轉向智能設備。 IDC的穿戴團隊研究主管Ramon T. Llamas表示,這些設備的主要價值體現(xiàn)在個人健康和身體鍛煉,所以它們看起來更像是教練。更多有不同側重功能的穿戴式設備開始出現(xiàn),比如音樂功能、語音翻譯功能、關注個人安全的關節(jié)保護設備,還有兒童使用的手表。 在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銷售的可穿戴設備當中絕大部分是手表和腕帶,占到總出貨量的95%。傳感器載重服裝等產(chǎn)品出貨量同比增長58.6%,雖然其中絕大部分是帶計步功能的鞋子,但提供襯衫、短褲和其他運動追蹤功能的服裝的品牌越來越多。IDC表示,有些廠商甚至很周到的為用戶提供除健身之外的鍛煉方式。 2018年Q1的五大可穿戴設備公司 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別是蘋果、小米、FITBIT、華為、Garmin,其中小米、華為來自中國,剩余三家廠商均來自美國。 排名前五的廠商中除FITBIT外,出貨量均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這五家廠商的出貨量總額占到全球所有廠商出貨量的47.9%,雖然全球穿戴設備市場仍處于增長態(tài)勢,但排名前五之外廠商的份額在逐漸減小,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馬太效應開始顯現(xiàn)。 本季度蘋果手表出貨量同比增長了13.5%,IDC表示這是因為有聯(lián)網(wǎng)功能的蘋果手表上市后刺激了市場增長。在可穿戴設備市場蘋果依舊占有主導地位,2018年第一季度出貨量達到400萬臺,整體市場占有率最高,達到16.1%,同時出貨量保持了高速的增長,在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廠商中,蘋果的13.5%的增長速度僅次于華為的147%。 小米以14.8%的單位出貨份額獲得了第二名。IDC表示,在市場份額排名前五家公司中,小米可穿戴設備的平均銷售價格最低,以銷售額來看小米的份額只有1.8%。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曾在招股書表示,高性價比的硬件是一種有效獲取用戶的方式,同時小米近期發(fā)布的小米手環(huán)3 NFC版本支持公交一卡通功能,低價和實用的特點或可為小米帶來更多有購買需求的用戶。在本季度,小米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了370萬臺。 老牌穿戴設備廠商FITBIT在本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8.1%,市場份額排在第三的位置。IDC表示,該公司仍然專注于健康和健康市場,并與政府機構和醫(yī)療機構進行合作。但銷量降低較為明顯,2018年第一季度FITBIT出貨量為220萬臺,而2017年同期為300萬臺。 華為可穿戴設備在本季度出貨量達到130萬臺,雖對比蘋果、小米有不小差距,但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了147%的高速增長,在排名前五的廠商中增速最高。 IDC表示,華為的榮耀品牌更加迎合年輕用戶,而華為品牌更迎合對產(chǎn)品要求苛刻的用戶,這樣的市場定位達到了不錯的效果。在本季度,華為的智能手表、兒童手表、健身跟蹤器、耳機等產(chǎn)品銷量同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不過華為穿戴設備的主要存在感還局限于亞洲地區(qū)。 Garmin以5%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五位,比一年前的4.6%的份額略有上升。不過Garmin在推出產(chǎn)品的新功能方面相對較慢。值得注意的是,Garmin在海外市場比較出色,2018年第一季度,Garmin接近的四分之三銷量來自美國之外的地區(qū),而2017年這個數(shù)據(jù)為三分之二。Garmin在不斷擴大自身在全球的影響力,這或許是其保持銷量增長的關鍵。 【人物】
|
|
來自: 新用戶6646Rwa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