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單身狗”越來越多,是因為婚姻正變得越來越沒用了?

 德培論道 2020-08-26

摘要

“眾樂樂不如獨樂樂”,中國單身人口已近2億,第四次單身潮來襲,究其根本在于構成婚姻的基礎發(fā)生了變化。

5月21日,團中央“青年之聲”發(fā)布《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當代青年擇偶最看重“健康”和“能力”,近七成青年擇偶“愿等待不愿將就”。

《報告》還顯示,68%的男性青年認為“結了婚人生才圓滿”,而女性青年選擇該項的比例為49%。

其中,近36%的女性青年認為“單身也很幸福”,持有該觀點的比例是男性青年的兩倍。

女性更“愛”單身

無論是數(shù)據(jù)調查,還是現(xiàn)實生活,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單身。影視作品也反映了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

從《歡樂頌》里的“三高女”安迪、“孔雀女”樊勝美,到《我的前半生》里的“白骨精”唐晶,諸多人設各異“剩女”被搬到小熒幕上,引起社會共鳴。

據(jù)國家民政局統(tǒng)計,中國“獨行俠”人數(shù)已近2億,全國的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了2013年的14.6%,35歲以上依然單身的人群比10年前上漲了4倍多,達到21%。

單身從個人問題變成了社會問題

當一個人吃飯、逛街、看電影成為常態(tài),單身模式迅速被商業(yè)化。從街角的單人KTV、一人咖啡廳,到餐廳單人座位、家用小型冰箱,再到規(guī)模高達35億元的婚戀市場,乃至“性冷淡風”興起,體量龐大的單身經濟正應運而出:10%以上的單身族月可支配收入8000元人民幣以上,這千億級別的市場是尚待征服的“星辰大?!薄?/p>

你以為獨自惆悵的“單身狗”,其實日子過得怡然自得,打死不脫“狗圈”。當每個人都忙著“拯救世界”,連“男人都不追女生了”,單身這件個人的“小事”便成為社會的“大事”,衍生出復雜的社會人口問題,如老齡化、低生育率、人類機器化,“比經濟危機更可怕”。

于是,有“中國第一天團”之稱的共青團義不容辭地“憋了個大招”——從去年開始組織相親大會,鄭州、天津等多地高校開設“戀愛課”,紛紛給“光棍”們送溫暖。

中國三次單身潮

其實,上世紀我國曾經歷3次單身潮,皆與婚姻家庭變遷相關。

1950年代舊式婚姻解體

1950年新中國第一部基本法《婚姻法》實施,1955年《婚姻登記辦法》出臺,解除封建包辦婚姻,提倡建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新式家庭,我國由此出現(xiàn)第一次離婚潮。據(jù)統(tǒng)計,1951年-1956年,全國大約就有600萬對夫婦離婚。

六七十年代家庭支離破碎

先是十年動亂期間,許多夫妻因“劃清界限”而離婚;后是70年代末的知青返城,促成又一次離婚高峰期,如西雙版納農場5天內有3000對知青夫婦離婚。

1990年代的社會“時尚”

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受西方自由思潮影響,中國人婚戀觀發(fā)生裂變,從“好人不離婚,離婚沒好人”轉向“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見面第一句話從“吃了嗎”變成“離了嗎”。1987年-2000年,除1983年、1998年外,離婚率一直呈現(xiàn)遞增態(tài)勢。

四大“單身門派”

相比前3次離婚單身潮更多地由法律、政治、經濟因素造就,第四次單身潮的構成則更為多元化。具體來看:

獨身派

中了康德、叔本華、尼采等“單身大佬”的毒,單身已成生活態(tài)度——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生而為人,有眾多趣味和真理值得發(fā)現(xiàn)探索,何必把荷爾蒙浪費在縹緲的小情小愛上?

自立派

他們普遍生活在大城市,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尋找的不是搭伙過日子的人,而是契合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守“寧愿孤獨終老,也不愿跟讓你感到孤獨的人一起終老”的信條。

功利派

婚姻不是目的,而是達到目的(如階層穩(wěn)固或躍遷)的手段?!跋嘤H鄙視鏈”即是實證,房子、戶口、顏值、學歷學校、家庭背景,甚至生肖屬相等“硬件”都對應著明確的“價目表”,“所有愛情的面紗下都在比價”。

浪漫派

“你單身這么久一定是言情劇看多了”,劇中少女情懷總是癡、輕暖告白都是詩,而現(xiàn)實卻只有柴米油鹽的寡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電視劇《何以笙簫默》的熱播,炸出一大波“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單身男女,情感因素在他們那里被無限放大。

政策派

為了購房、落戶、入學、拆遷補償?shù)?,婚姻異化為突破政策約束的工具,以至于“敢離婚的都是真愛,去結婚的都是利字當頭”。如2013年3月“國五條”限購政策出臺,當月南京就有4684對夫妻離婚,同比增長230%。

單身潮的顯性因素

從面上來看,本次單身潮原因如下:

首先,人口性別比例失衡是基本原因。

“光棍男多在農村,剩女多在城市”。據(jù)保守估計,中國未來30年將出現(xiàn)3000萬光棍。

其次,城市化是單身潮的一劑催化劑。

人口流動性影響婚戀穩(wěn)定性,適婚男女被全面鋪開的城市化裹挾:談戀愛變成了“體力活”,“快餐戀愛”、“周末夫妻”、“同城分居”普遍化,如何提高異地戀成功率成為熱門話題。

再次,技術進步帶來開放社交,陌陌、遇見等各類社交軟件成為出軌“神器”,令婚姻步入一觸即碎的“瓷器時代”。

最后,離婚成本低,閃婚、閃離等現(xiàn)象頻現(xiàn)。

離婚手續(xù)“短平快”、離婚證“立等可取”、9塊錢即可一拍兩散,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離婚最自由的國家之一。反觀發(fā)達國家普遍“結婚易、離婚難”,離婚普遍采取“贍養(yǎng)費”模式。如,

荷蘭離婚后支付前妻的贍養(yǎng)費基本上為工資的40%;

在日本,女方甚至可以獲得70%的房產,提起離婚訴訟的女性最高可獲得前夫退休金的50%。

另外,美、加等國甚至還設置1到6個月不等的離婚冷靜期。

根本原因是婚姻的基礎變了

從根本上看,第四次單身潮爆發(fā)其實是構成婚姻的基礎——經濟關系與兩性關系發(fā)生了變化。

古今中外,婚姻家庭的締結皆以經濟關系和兩性關系為紐帶。家庭本質是一個經濟體,婚姻是一項經濟行為,結婚是一個資產重組的過程。婚姻的目的在于“從中得到最大化的收入”(貝克爾《家庭論》),包括物質收益(含子女后代)、精神收益及身體收益。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寫道,婚姻中“所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并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由此可見,經濟關系才是家庭的主要關系,而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夫妻雙方擁有“物質”(含收入、繼承權、社會關系等)的多少決定了在家庭中地位的高低。

在農耕文明的男權時代,男性擁有物質生產的絕對優(yōu)勢,因而形成“男外女內”的家庭模式,以及“男主女從”的婚姻關系。

然而,當社會進入了新時代新世紀,一邊是社會思潮中對女性獨立的宣揚與鼓舞,另一邊是女性走出家庭,參與工作,獲得了財富、價值感以及社會認同,女性迎來前所未有的身心大解放,于此,傳統(tǒng)婚姻家庭關系也必然將發(fā)生調整。

當中國女人已經覺醒,中國男人卻還“活在大清”——對家庭的認識就是“拿錢回家”,再不濟就是“回家就行”。在男性“婚姻不作為”下,中國女人竟遭遇“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出現(xiàn)一種新的不平等——對女性而言,婚姻性價比太低。也難怪去年“日本女星月領11萬元,半年不見老公”的新聞刷爆朋友圈,眾女性網(wǎng)友回復“倒貼1萬元甩出去”、“江浙滬包郵”。

未來的生活態(tài)勢

隨著單身潮成為難以逆轉的社會現(xiàn)實,未來或出現(xiàn)三大生活狀態(tài):

其一、準同性戀現(xiàn)象,志同道合的閨蜜抱團一起生活。

諸如《歡樂頌》22層五姐妹的生活模式在現(xiàn)實中并不鮮見。但不同于目前大城市的合租模式,屆時決定一起生活的決定性因素從經濟能力切換到情感認同。

其二、準無性戀現(xiàn)象,社群式生活,養(yǎng)老院模式年輕化。

這一趨勢已初現(xiàn)端倪,目前北上廣深中出現(xiàn)的單身公寓在硬件上與之靠攏;而“圈子”文化則是在軟件上與之匹配,2014年成立的“獨身社區(qū)”網(wǎng)站,目前已有2000多個會員,既分享健康養(yǎng)生、吃喝玩樂等日常生活信息,也提供社交服務。

其三、陪伴機器人出現(xiàn)。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機器逐漸人格化、情感化,“空巢青年”在享受單身空間的同時,又擁有一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生活伴侶,又何必庸人自擾呢?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