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母的離異給子女帶來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是教育界所面臨的新課題。夫妻離婚不僅會造成彼此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且也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其嚴重的消極變化和影響?,F(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已經(jīng)開始呈現(xiàn)為自卑憂郁、心理封閉、憎恨攻擊和自私冷漠等特征。家長和教師必須采取措施,以維護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父母 離異 子女 心理 影響 近年來,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離異家庭子女的數(shù)量也日益增多。父母離異,家庭結構的變化,受到傷害的首當其沖是孩子。離婚對不幸家庭的父母本人可能是一種解脫,但對這個家庭的孩子來說卻有可能是一種災難。 “我一個親戚的孩子小剛,5歲時父母離異,他跟隨母親生活。兩年后母親再婚,繼父對他不好,動不動就打罵他,母親如果攔阻,繼父連母親也一起打。小剛終日膽戰(zhàn)心驚,不愿回家,沒有心思學習,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他經(jīng)常出入網(wǎng)吧、臺球室,參與盜竊、搶劫等。14歲時,小剛因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出獄后不到3個月,他又因為在臺球室打架斗毆,被勞教一年六個月,當時他年僅15歲。出來后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里,小剛又經(jīng)常打架、搶劫、強奸等這些違法犯罪行為。” 父母離婚后對子女的影響,特別是對年幼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事實上,父母離婚這件事情的本身,并不是影響子女心理發(fā)展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影響子女心里成長的因素包括:(1)父母離異后包括孩子在內新組建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2)父母離異后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養(yǎng)態(tài)度 一、離異家庭結構的變化給子女帶來的影響 家庭結構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結構。家庭結構的變化是影響兒童良好心理素質的嚴重障礙。家庭的破裂使兒童賴以生存的家庭樂園一下子破壞,家庭給于兒童內心的安全感和歸宿感一下子消失。伴隨而來的卻是失去父母親的痛苦。在家庭結構與孩子的心理健康關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結構的健全完整程度。有專家曾考察了一個正常家庭兒童和離異家庭兒童在“學習情況”“認識發(fā)展”“社會性發(fā)展”和“問題行為”等四個方面的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離異家庭的孩子在這四個方面都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差很多。離異家庭兒童中經(jīng)常與伙伴打架,吵架,不常與鄰居家的孩子來往,不喜歡和幼兒園伙伴在一起及被同伴接納程度差等的人數(shù)顯著多于完整家庭的兒童。離異家庭的兒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激、不合作甚至把家中的精神折磨遷移到別人身上發(fā)泄以求心理平衡。這樣的孩子容易鬧事,難于受教。 我曾經(jīng)帶過一個女孩,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小學二年級。父母在四年前離婚,現(xiàn)在媽媽帶著她生活。她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她在學校除了和老師有所接觸以外,及少和同學、伙伴交往,下課就一個人在角落里發(fā)呆,甚至談不上有朋友。周末休息也一直待在家里,從來不主動要求出門,也不和鄰居家的孩子來往,電視就是她的朋友。鄰居家的小朋友請她到家里作客,她也不去。有時候在外面遇見自己的同學或認識的小朋友,從不主動和別人打招呼,要是別人和她打招呼也不理睬??偸浅聊蜒?,且抵觸心極強。在外面有其他小朋友想和她一起玩,她總是不愿意,要不就是沒玩得多久就會和其他小朋友打起來。 事實上,父母離婚后要重新創(chuàng)造一個各方面都適合于孩子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確實是相當困難的。父母離婚后,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離婚后不再婚者,自己帶著孩子生活。這種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的人際交往狹窄了,社會化的途徑也減少了。他們缺少了父愛或母愛,在心靈上也產(chǎn)生嚴重缺陷。父母離婚后,和孩子一起生活的一方情緒往往很壞。有時候很沉悶,有時候很煩躁。有時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唯一安慰,有時有恨孩子拖累了自己。有時候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有時候對孩子不理不睬。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情緒低落,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脾氣暴躁。對父母無所適從。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里變態(tài),甚至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fā)展。 另一種情況是離婚后帶孩子的一方再婚,新組建后的家庭成員關系復雜。生父母,繼父母,同父(母)異母(父)的兄弟姐妹等,使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變得復雜起來。孩子愛他們的親生父母,除了親生父母以外,他們很難和新的家庭成員相處。由于父親或母親已經(jīng)有了新的生活,有了新的家庭要承擔、照顧,他們就不能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了,他們要把一部分的愛分給新的家人。所以有時候可能會顧及不到孩子。孩子會認為,父親或母親有了他們,就不在愛自己了。所以孩子會憎恨新的家庭成員,有些孩子甚至離家出走。 二、父母離異后對子女的教養(yǎng)方式和教育態(tài)度
(一)把孩子當作出氣筒
(四)放任自流,不過問的態(tài)度。 離異后的男女各方都要獨自承擔家庭的重擔。他們忙于工作,很少顧及孩子。他們認為,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樹大自然直”,孩子會自己克服困難的。有時他們甚至嫌孩子煩?!拔依鬯懒?,你還纏著我不放,自己去玩,別來煩我?!边@些父母雖然嘴巴說自己很愛孩子,然而,事實上并沒有真正的愛。他們既沒有與孩子共同體驗優(yōu)樂,也不過多的關心、過問孩子的學習如何。這種被父母忽略的孩子,因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chǎn)生孤獨感,逐漸會形成富于攻擊、冷酷的心理,他們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復無常、容易觸怒等反應。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因為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力和責任心是比較薄弱的,需要加以培養(yǎng),畢竟孩子年幼,有很多困難需要家長幫助的。 (五)教孩子憎恨對方和憎恨破壞他們家庭的第三者。 現(xiàn)在的很多離婚夫婦,大都是因為一方傷害了另一方的感情居多。被傷害的一方難免會憎恨、鄙視對方,也會仇視第三者。要是被傷害的一方自己帶著孩子生活,他們往往會把這種仇恨帶給孩子?!澳惆职质莻€壞人,世界上最壞的人?!薄拔覀儸F(xiàn)在這么可憐,都是你爸爸造成的!”“都是那個狐貍精破壞了我們的幸福?!薄岸际菋屇莻€賤人害的?!睆男【捅还噍敵鸷薜暮⒆樱L大后會內心充滿仇恨,不信任他人,容易形成變態(tài)心理,也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我鄰居家有個男孩,今年九歲。父親因為在外面有了情人,四年前和他母親離了婚,他跟媽媽一起生活。他媽媽經(jīng)常跟他說他沒有爸爸,爸爸被別的女人槍走了。男孩終日的眼神里充滿仇恨,還經(jīng)常揚言要殺了那女人。多么可怕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有幸福的未來嗎? 三、父母離異后對子女的教育應注意的: (一)樂觀向上、言傳身教 父母樂觀、鎮(zhèn)靜、愉快的情趣對孩子可以產(chǎn)生巨大的感染力。父母應自覺克制來自各方面的煩惱、傷感和憂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不要把不良的情緒帶給孩子,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讓孩子感到家庭是溫馨安全的。同時,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響著兒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時刻要意識到身旁有雙天真無暇的眼睛在看著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要處處以身作則,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說教。 (二)重視對孩子健康情感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的許多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萬事如意,免受一切挫折。但是這種厚愛,讓大多數(shù)的獨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任性、脆弱、依賴的弱點,這與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溺愛、嬌慣是分不開的。一個人的一生中免不了會有許多挫折,如果讓孩子從小就能不斷地經(jīng)歷一些小逆境,長大了,即使身遇逆境也會有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因此,父母要重視對幼兒健康情感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恰當?shù)剡M行挫折教育,從小鍛煉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平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合群、協(xié)作的素質。 所以單親家庭的家長千萬不能把本應限制在夫妻之間的怨恨和憤怒擴散到孩子頭上,要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好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雖然分開了,但依然愛著你,今后無論是誰和你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著另一方不要你了。父母應當多擠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思想,溝通感情,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盡最大努力減少離婚對孩子的傷害。 [參考文獻] [1]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郭誼·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心理發(fā)展[J]·幼教博覽, 2002(8) [3]周宗奎·兒童社會化[M]·武漢: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5年 [4]傅安球、史莉芳·離異家庭子女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5]代絞霞·單親家庭幼兒的教育策略,中國教育網(wǎng)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