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史湘云大喜,賈母為啥怒下逐客令?還警告她和寶玉保持距離? 文/姜子說書 《紅樓夢》故事里,賈母原是史家的大小姐,號稱史太君,史湘云是賈母的娘家人。早在林黛玉進賈府之前,史湘云就是榮國府的??汀①F客。 當(dāng)年史湘云到賈府做客,就跟賈府自家的姑娘一般待遇,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是別的,以前史湘云到榮國府,一向都是跟著賈母一起住,是襲人從小服侍著長大的,跟賈寶玉兩個是哥哥妹妹,關(guān)系可好了。 然而,自從林黛玉進了榮國府,賈府的三個姑娘就靠邊站了,史湘云在賈母心中的位置,也往后靠了,但,無論如何,賈母還是很寵愛史湘云的,很是歡迎她的到來,直到大家搬入大觀園,賈母還惦記著給史湘云一個單獨的院落呢。 《紅樓夢》故事里,賈母當(dāng)眾告訴眾人,一生最寵愛的人只有林黛玉的母親,而到了下一輩分的孩子,賈母最寵愛的自然是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個玉兒了,希望她們兩個修成正果,長長久久地在一起。 既然賈寶玉已經(jīng)有人了,賈母心中已經(jīng)把他給了林黛玉,那么,作為史家的人,理論上來說,賈母肯定希望史湘云找個好人家,早點嫁人,有個依靠,是不是?畢竟,史湘云父母雙亡,在家里做不了主,日子不好過。 然而,當(dāng)所有人都在“祝賀史湘云大喜,匹配了一個如意郎君”的時候,賈母卻對史湘云很是不待見。 首先,連周奶娘這樣沒有存在感的人,尚且都說史湘云把換洗衣服都帶了來,肯定是打算在榮國府住幾天的,賈母卻裝作沒看見,一聽說史湘云有婆家,卻問“今兒還是住著,還是家去呢?” 這是賈母一慣的待客之道嗎?連薛姨媽這樣與賈母不相干的人,她都知道趕在王夫人等人開口前,早早吩咐,讓薛家一大家子住進來,把一切都提起安排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何況是史湘云這樣的娘家人呢? 聽說史湘云要嫁人,賈母的反應(yīng)不是應(yīng)該趕緊留她住下,多親近幾天嗎?史湘云有多喜歡往大觀園跑,這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事情呀?賈母還能不知道史湘云就喜歡住在榮國府嗎?怎么倒下了逐客令呢? 《紅樓夢》故事里,賈母聽見史湘云張口就問道:“寶玉哥哥不在家么?”竟然不留情面地來了一句:“如今你們大了,別提小名兒了。”賈母這句話,分明是讓史湘云和賈寶玉保持距離呀! 《紅樓夢》故事里,史湘云大喜,不但賈母不高興,林黛玉也笑話她“拿了個汗巾子攔腰系上,和丫頭們在后院子撲雪人兒去,一跤栽到溝跟前,弄了一身泥水”。連賈迎春這個木頭人都跟著揶揄取笑道:
要知道,榮國府的后院,正是直通薛家這個雪國,史湘云一心撲向薛寶釵,云兒在薛蟠面前唱體己的曲子,一副男人打扮,好似泥作的骨肉,還被寶玉諷刺入了沽名釣譽的國賊祿鬼一流,后來又被薛寶釵拋棄,可不是“一跤栽到溝跟前,弄了一身泥水”嗎? 史湘云的話,不知從那里來,作者這樣說,意在告訴世人,史湘云是個喜歡穿胡服說胡話的人,喜歡背后詆毀林黛玉,又在薛寶釵面前什么話都亂說出去。 《紅樓夢》故事里,“器量寬宏”、“也宜墻腳也宜盆”的史湘云,原是作者筆下,流落在煙花巷的膏粱。那個未必如蘭的名門公子,不是別個,恰是史湘云自己。 《紅樓夢》故事里,有兩處大喜,巧姐兒生痘、史湘云嫁人,一出《乞巧》,伏的是元春之死(第一春結(jié)束,榮國府滅亡)。作者寫史湘云嫁給衛(wèi)若蘭,是說史湘云喜新厭舊,昔日枕霞舊友,成了一朵遣散春之夢的烏云,導(dǎo)致飛花盡隨水流。 《紅樓夢》原文旨意簡介如下: 青埂峰下有一塊頑石,曾記下他這幻相并癩僧所鐫的篆文,所謂《石頭記》也!又喚作《紅樓夢》,只因榮國府之事,本是一場朱樓舊夢,為賈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化作“長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蘇”三地,所謂“前朝”。 《紅樓夢》全文史筆,大旨談情,實錄其事,字字血淚!作者以未嫁之女寫未降之將,以“姽婳”寫“將軍”,以“閨閣昭傳”寫“世間忠義”。其所昭傳閨閣,乃“風(fēng)流雋逸,忠義慷慨”八個大字! 風(fēng)月兩面鑒,文筆兩生花!一聲能兩歌,一手竟兩牘!故人淚盡血流干,石碑記載血淚史!神仙姐姐托夢來,仙冊原是墓志銘!天書問世,何人能解?關(guān)注我,不迷路!姜子說書,站在原作者的立場帶你看名著!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紅樓夢》程高本、《脂硯齋全評石頭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