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蘭名品圖鑒》發(fā)帖后受到蘭友很大的歡迎,是我沒想到的,蘭友的鼓勵也讓我堅定地要完成《蕙蘭名品圖鑒》。早在制作《春蘭名品圖鑒》之初我就打算將蕙蘭版一并制作出來,同時也做了一部分前期工作,但在春蘭版即將完成時,我回過頭看看,巨大的工作量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詫,想想蕙蘭版也將有幾乎差不多的量,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洞禾m名品圖鑒》發(fā)帖后有蘭友建議再制作蕙蘭版,我沒有正面回應(yīng),也在糾結(jié),忙了幾天其它事,有空認真看了下大家的回復(fù),甚至有蘭友發(fā)站內(nèi)信來詢問蕙蘭版的事,感覺還是要把《蕙蘭名品圖鑒》做出來,便靜下心來又開始。蕙蘭品種的數(shù)量較春蘭少,但很多品種的爭議太大,而本人鑒賞能力非常有限,照片的使用和文字的引用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還請風(fēng)版及各位前輩和蘭友們指正。本《圖鑒》由“瓣型花”、“素心”、“蕊蝶”、“外蝶”、“奇蝶”、“奇花”、“色花”七部分組成。共154品,179張圖片。 目錄 瓣型花 老八種---程梅 大一品 關(guān)頂 元字 老上海 老染字 潘綠 蕩字 新八種---端梅 老極品 翠萼 慶華梅 新極品 崔梅 樓梅 榮梅 其它瓣型花---長壽梅 虞山梅 大陳字 端蕙梅 解佩梅 仙綠 適圓 海鷗 新華梅 不羨仙 寧波梅 翠豐 忘憂 元宵 雨前梅 玲字 陶寶梅 祥荷 珍梅 紫氣東來 賢梅 皇梅 秀元 方桃梅 神桃 明州梅 逸字 元鼎梅 山明 東安九華 章熙義仙 風(fēng)雅 老婆梅 飄門---鄭孝荷 老朵云 老蜂巧 綠蜂巧 海歸蜂巧 荊溪彩云 嚴州彩云 龍吟 一點紅 桃花仙子 飛鳳朝陽 浪花 宜云 天目彩云 婁東之云 同心彩云 巧云朵 碧云 樂巧云 金祥云 玉蜂巧 流云 荷型---藝云荷 如意 玉芙蓉 含笑 素心 傳統(tǒng)素心---金岙素 溫州素 江山素 鐵甲將軍素 帝王素 秦深素 國荷 空谷足音 荷塘月色 如意素 如玉素 云亭素 瑜伽素 含熏素 逸清素 王氏素荷 彩虹素 紅霞素 琥珀冰心 紅素(舌)---碧血丹心 紅塵 紅顏知己 九華晨光 九華紅素 鑫峰紅素 至尊紅顏 中華紅素 胭脂 山里紅 蕊蝶---大疊彩 盧氏蕊蝶 蒙山之春 紫砂星 南林蕊蝶 弄影 荊楚三星 紫玉星 紫玉金砂 談氏蕊蝶 清逸蕊蝶 玲瓏 外蝶---天波翠蝶 板橋翠蝶 朝陽蝶 國香荷蝶 西施 梅蝶 五虎蝶 玄武蝶 招寶蝶 馨緣翠蝶 無名蝶﹝甲﹞ 無名蝶﹝乙﹞ 無名蝶﹝丙﹞ 奇蝶---好運牡丹 東方之星 錦繡牡丹 綠牡丹 天驕牡丹 佳韻奇蝶 京采牡丹 五福蝶 盧氏牡丹 盧氏雄獅 玉祥牡丹 玉樹牡丹 玉麒麟 遠東奇蝶 遠東麒麟 奇花---冰山雪蓮 六云素 群英薈萃 菊水軒 香菊 花千樹 錦上添花 玉樹瓊花 翡翠鳳凰 萬花似錦 色花---醉霞 孔雀翎 瓣型花 老八種 □程梅 清乾隆時,由江蘇常熟程姓醫(yī)師選育,為赤蕙梅瓣品種,又名“程字梅”。程梅的葉姿半垂,新苗斜立有力,葉幅寬闊均超過1.5厘米,葉長50厘米,植株雄偉。葉緣微向內(nèi)裹呈淺“v”字形,葉緣鋸齒粗,葉脈明亮細潤。葉質(zhì)厚糯,有光澤,葉色深綠,光照充分時葉色乃呈深墨綠色。花苞為赤麻殼,花苞圓整壯大。花蕾為蜈蚣箝頭形?;ü4郑追Q木梗,花梗高出葉架,花柄紫紅色,花梗綠底有紅云。著花通常7-9朵,外三瓣圓整緊邊,花瓣質(zhì)厚,花色赤轉(zhuǎn)綠,瓣根有粉紅云,俏麗異常,花瓣短圓闊大而光潔,捧瓣分頭合背為半硬蠶蛾捧,尖如意仰舌。壯株開花捧瓣分窠,舌瓣也能略放宕,綠苔舌上有紫紅點。程梅氣勢雄偉,若論蕙花梅瓣,當(dāng)推程梅最具代表性。![]() ![]() □大一品 乾隆末年或嘉慶初年產(chǎn)自浙江富陽山中,由嘉善商人胡少梅選出。葉長40-50cm,寬1-1.2cm,葉色翠綠,新葉富有光澤,葉面平展,葉緣鋸齒清晰。葉姿半垂、植株雄壯,較易種植。干淡綠色,細圓挺撥,高出葉面,稱做燈草梗?;ò渚G,水色沙暈極好,頭形圓整,苞片緊扎。每葶著花8-12朵,花形大,花朵未放時為大平切頭形,即花蕾頭部如用刀切平,兩側(cè)萼平伸,直徑達7cm,外三瓣呈荷形,唇瓣為大如意舌,收根放角,花朵為明凈的黃綠色,瓣質(zhì)糯潤,飛肩,軟蠶蛾捧,光潔圓整,綠苔大劉海舌,上綴淡紅點,是綠蕙中荷形水仙的典型品種,被譽為荷形水仙之冠、蕙蘭老八種之首?!按笠黄贰本`放花朵時,盆內(nèi)要干,若濕開,外三瓣中后部易反翹,花形會變動呈微落肩。 ![]() □關(guān)頂 據(jù)《蘭蕙小史》記載,“亦名萬和梅。前清中葉出滸關(guān)萬和酒肆。三瓣短圓,分窠青豆殼捧心,大圓舌,粗長干,平肩。開花時盆口太濕,則兜頭皆脹破?!?關(guān)頂梅的葉姿半垂,葉幅寬闊而長,葉幅寬若程梅,和程梅一樣屬大葉性。葉脈比程梅粗,葉色則較程梅淺些。葉質(zhì)硬厚,比程梅更半垂而環(huán)。新芽綠底有紅絲暈(紋)?;ㄝ阕霞t,花苞赤殼,紫紅筋麻,花梗高出葉架,高達50厘米,每梗著花8-9朵,赤梗赤花,俗稱“關(guān)老爺”,喻其花帶紫紅色。外三瓣短圓寬大、緊邊,其瓣型圓整度似程梅。捧瓣為豆莢捧,捧瓣易交搭。大圓舌,綠苔舌上綴紫紅點塊。花色較紫暗,唯花色不及程梅明綠。論外瓣圓短,蕙花中關(guān)頂與程梅為最。 ![]() □元字 清朝道光年間由滸關(guān)藝蘭者選出。葉半垂,中心葉片斜立。葉幅寬1.5厘米,長45-50厘米,葉形雄偉,略似“程梅”,葉色不如“程梅”濃綠。出芽率低,易開花?;ü]^高達60厘米左右,底下的花朵也齊葉架,花梗綠底有紫紅味,花柄淡紫紅色,花蕊頭形為大平切,著花不多,通常5-7朵,花朵之間間距大,分外疏朗。外三瓣長圓形,緊邊,瓣質(zhì)厚,平肩,花色綠中泛粉紅。分窠半硬蠶蛾捧,捧心圓整光潔,捧瓣上前端有一指形叉,為其特征。捧瓣根部有淡紫粉色紅云,頭部白邊明顯,并呈大拇指形,俗稱抱拳捧。執(zhí)圭舌。元字的中宮形狀和姿態(tài)酷似執(zhí)圭舉行典禮的形姿。舌瓣上紅點成塊狀,色彩鮮艷。花形大,綻放直徑可達6-7厘米,元字的花梗高挺,花朵疏朗,展宕有姿,花色又綠翠俏艷,花品端正,風(fēng)韻極佳。 ![]() □老上海 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李良賓選育,迄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綠殼梅瓣,外三瓣長腳、圓頭,收根,半硬捧,穿腮小如意舌。舌有穿腮孔,是該品種最明顯的特點。舌短,前端兩邊有向上淺溝,有鉤尖,舌片前端上翹,靠貼捧瓣。看舌時從左右兩邊著.便可看到舌與捧靠貼處兩面各有一個穿腮孔,是老上海梅的品種特征。 ![]() □老染字 清道光時,由浙江嘉善阮姓染坊選出,又名老阮字。 花葶細長,高出葉架,花梗綠色,小花柄淡紫紅色,每葶著花7一12朵.排列顯得密集.外三瓣短窄,緊邊,兩側(cè)萼肩平.五瓣分窠.花瓣為大觀音兜捧心,大如意舌,舌尖常偏向一邊,俗稱"秤鉤老染字",為小花形的赤蕙梅瓣。 ![]() □潘綠 清朝乾隆時由宜興潘姓選出。又叫宜興梅。外三瓣頭稍圓、略帶尖鋒,有時開連肩合背、有時呈分頭合背;三瓣微皺,瓣端中央有缺口,尖如意舌(大多緊縮在捧內(nèi)或與捧瓣連成一塊)。兩側(cè)萼平肩,分頭合背硬兜捧心,花色淡綠。草養(yǎng)壯了,能開出三瓣極佳之花。 ![]() □蕩字 清道光年間(1865年前)選出。由蘇州至蕩口的花船上出售,當(dāng)時曾采得大叢落山惠草,分成四塊壓在竹簍內(nèi)傷過半,放舟游賣,蕩口鎮(zhèn)買得一叢命名“蕩字”,西塘鎮(zhèn)亦購得一叢,取名“小塘字仙”二者應(yīng)屬同物異名?!短m蕙小史》中記述蕩字:“小荷形竹瓣蠶蛾捧,如意舌平肩”。蕩字葉寬0.8cm左右,長40cm左右,葉姿半垂,優(yōu)美瀟灑。葉芽是純白轉(zhuǎn)純綠?;ǖ闹睆皆?-3.5cm左右,色綠,干細長,非常秀麗。外三瓣頭圓細狹、緊邊,分窠蠶蛾捧,如意舌,一字肩,花葶細挺。 ![]() 新八種 □端梅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出富陽雙溪山,紹人金小龍所掘,杭州邵芝巖、吳恩元植。赤蕙梅。葉性挺拔,葉片2/3以上處開始半垂,葉片寬闊,葉脈細而白亮。赤殼包衣有綠鋒尖,花梗綠底,有微紫紅云,花柄淡紫。一梗著花8-13朵,小花柄短,花形十分端正,花序緊擠。外三瓣收根放角、緊邊,瓣端增厚,俗稱“有厚頭”。分窠蠶蛾兜捧心,端圓光潔,劉海舌圓大而下宕,呈臺幃形,紅點呈塊狀,顏色鮮明。花形端正,花色翠綠。![]() □老極品 清光緒辛丑年(1901年),杭州公城花園馮長金氏所發(fā)現(xiàn),雖系比較近代之出品,然為綠莖綠花甚是端麗珍貴品,因赤蕙中另出現(xiàn)了“江南新極品”之品種,故亦被稱做“老極品”,系在原產(chǎn)地浙江、江蘇、上海附近之愛蘭家中頗享有名聲之名花。葉長40-55cm,寬1cm左右。葉質(zhì)厚,直立性強,從葉柄到中幅略有葉溝,中幅到葉尾逐漸平整。葉姿斜立?;ㄝ銣\綠色,粗壯挺拔,花蕾出土就裂開。成熟的花葶高40-50cm,一般著花8-18朵不等。小花長柄。外三瓣圓頭、緊邊、瓣肉厚。長腳收根,分窠,硬兜捧心(有時偶有分頭合背式),唇瓣為龍吞大舌,肩平。苞葉綠色。 ![]() ![]() □翠萼 1909年由無錫榮文卿選出。葉姿斜垂,葉幅中細,葉質(zhì)厚硬。花葶出架,著花7朵左右。外三瓣呈橢圓形,花肉極厚,瓣尖微飄,分窠硬捧,如意舌,舌根不露,其花色特別翠綠,為小巧可愛的小花形綠蕙飄梅。 ![]() □慶華梅 據(jù)記載:民國元年春,紹人車慶得于華興旅館,蕊一枚,草兩筒。攜至蘇、滬,無人過問,回杭草枯蕊萎。九峰閣以值數(shù)十金之老花易植之。六年丁巳春,開花六萼,短腳圓頭,緊邊厚肉,分窠蠶蛾兜捧心,大如意舌,細長干,一字肩。不但老種綠蕙無此梅門精品,即較之時下推重之極品,亦當(dāng)更上一層。因初由車慶得于華興旅館,其時適當(dāng)民國紀元,故撮合其人其地之名而名之,以志共和之瑞云。葉長40-50cm,寬0.7-1cm,葉質(zhì)厚,葉面有“v”形葉溝,葉色翠綠有光澤,葉姿半垂。花葶細圓,為淺綠色“燈草?!?,高出葉面,每葶著花6-8朵。外三瓣短腳圓頭,緊邊,瓣肉厚,蠶蛾兜捧心,大如意舌,舌面有艷麗的紅點,兩側(cè)萼呈拱抱狀?;ㄆ范苏?,花開耐久。 □江南新極品 民國四年(1915年)由浙江紹興錢阿祿選出。江蘇無錫楊干卿種植。江南新極品葉長40-60cm,葉幅寬0.8-1cm,葉姿半垂,邊葉弓垂,葉尖修長,葉色翠綠,葉面富有光澤,花莖細圓,花柄淺紫,著花6-12朵。瓣質(zhì)厚而糯,瓣色淡翠綠,似有透明之感。相仿外三瓣緊邊收根結(jié)圓,捧瓣為分窠半硬之軟捧,且捧瓣前端有一叉口,形呈拇指狀。俗稱抱拳捧或指環(huán)捧(元字也是這樣的捧)。舌瓣為大龍吞舌,微宕后根不露,舌面紅斑分布均勻鮮麗?;ǘ湔咕`疏朗,風(fēng)韻十足。 ![]() ![]() □崔梅 發(fā)現(xiàn)年代眾說不一,有人說抗日戰(zhàn)爭前,有人說20年代末,《蘭蕙小史》最早記述此品,由杭州植蕙者崔怡庭造出?;ㄝ銣\淥色,高40一50厘米,小花柄粉紫色,著花8一14朵.外三瓣長腳大圓頭,瓣端有小尖鋒,質(zhì)糯肉厚,細收根。兩側(cè)萼呈一字肩,半硬兜捧心,五瓣分窠.唇瓣為龍吞舌,舌面有鮮艷的紅點。花品端正,為赤轉(zhuǎn)綠梅瓣佳品。 ![]() □樓梅 清朝光緒中年由紹興樓姓者選出,故命名為樓梅。據(jù)另一傳說,謂當(dāng)時主人宴客于蘭廳,宴罷送客至門口,適有一盆蘭花綻蕊舒瓣,于是主人挽客入室欣賞,取名“留梅”,后又改為“樓梅”。葉姿半垂與彎垂相混,葉最寬可達0.8cm ,葉長可達 55cm 左右,葉色翠綠,有亮光,葉面有 u 型深溝,腳葉的u型溝更明顯,葉緣有細齒,側(cè)脈明顯,葉端順尖,葉甲細高圓頭,腳葉質(zhì)硬,彎而垂度小,草形雖細,剛?cè)嵯酀;ㄇo為“燈心?!?, 高出架,著花6-9朵,壯草可達11朵,排鈴疏朗,小簪細長。外三瓣闊大,大頭,端頭尖,收根細,具備收根放角形態(tài)。質(zhì)糯潤而顯肉厚,平肩,主瓣斜挺上蓋,五瓣分案,淺軟兜蠶蛾捧,大圓鋪舌,舌面紅斑醒目,久開舌端后卷。花色翠綠俊俏,精神有度,久開不走形。 □榮梅 清宣統(tǒng)元年(1912)由無錫榮文卿選出。《蘭蕙小史》:“民國初年新種。無錫榮文卿植。三瓣長腳圓頭,質(zhì)糯肉厚,分窠半硬兜捧心,間有合根者,圓舌,色綠肩平,干粗長。六年冬王長有攜小草兩簡至杭,與九峰閣易春蘭奎字”。葉姿半垂,葉寬0.8厘米,葉長35-40厘米左右,葉質(zhì)厚,葉溝較深,花亭高出葉架,花梗綠底粉紫,外三瓣長腳圓頭,捧瓣分窠,半硬捧,小如意舌,花色翠綠。 其它正格瓣型花(29品) □長壽梅 民國七年(1918年),杭州的羅長壽選得一落山赤蕙梅,讓與浙江紹興的王六九,吳恩元見而愛之,以價值百數(shù)十老品種相交換,吳初名為“壽眉”。后粟陽的唐駝改名為“長壽”。葉姿斜出而葉捎彎垂,中狹中呈“v”字形,葉脈明顯,葉色深綠有光澤?;ü4指?,梗色翠綠,花柄暗赤紫色,著花6-10朵,花朵間距特長,頂部2朵花間距極小。外三瓣長腳大圓頭,緊邊如湯勺,一字肩,花瓣特厚。深兜半硬蠶蛾捧,捧端無白頭,捧瓣間蕊柱露背,舌根深抱捧瓣內(nèi),舌瓣長圓放宕不卷,紅點淡?;ㄐ涡蹅?,花色鮮綠而光亮。□虞山梅 又名常熟梅,《蘭蕙小史》:“出常熟虞山。販客王長友攜以來杭。三瓣大頭細收,緊邊,厚肉,分窠蠶蛾兜捧心,如意舌,色綠肩平,干細而長。九峰閣以'冠春’易植之”;留有黑白照一幀,上有吳恩元親筆題字說明:“赤蕙新種,大頭細收,分窠蠶蛾捧心,龍吞舌,細長干,平肩,色凈綠。梅門精品。初植虞山。丁巳冬,王長友攜草三筒來杭,余以'冠春’蘭草易得之”?!短m蕙小史》己講得很明白了:“初植虞山。丁巳冬,王長友攜草三筒來杭”,王長友僅是販賣而己,王長友是紹興棠棣鄉(xiāng)三社村蘭農(nóng),以種草販草為生,他賣給吳恩元的三筒“虞山梅”己是熟草了。那么王長友又是從虞山哪里得來的呢?馮子才在《續(xù)蘭蕙同心錄》上講得明白:“虞山梅 赤轉(zhuǎn)綠蕙也。光緒末年出常熟言姓,又名常熟梅。三瓣結(jié)圓,緊邊,半夾背捧心,大如意舌,色光俏麗,時下極少,咸以天錫梅影戲。余于戊辰年由四明楊祖仁先生處得來,草品細腳低環(huán),與天錫梅草品迥異?!?《佚名蘭蕙圖譜》也有意同之介紹。王長友很可能便得于這個“常熟言姓”之家,馮子才與王長友都是當(dāng)時的紹興人,所記應(yīng)當(dāng)是準確的。另外馮子才的“虞山梅”是“戊辰年”即公元1928年,從楊祖仁處轉(zhuǎn)讓而來。吳恩元得到此草的時間是“丁巳冬”即公元1917年冬天,其間相差十年,這里面楊祖仁手中的“虞山梅”的來源便值得探討了,一種可能是來之吳恩元;第二種可能便是王長友從常熟得到此草后,一部分賣給吳恩元,另一部分到了四明楊祖仁之手。第二種可能性更大一些。關(guān)于此草來之“常熟言姓”,下山時間應(yīng)是“光緒末年”光緒年間是指公元1875年--1908年,其末年應(yīng)是接近1908年或就是1908年??梢妳嵌髟玫酱瞬葜埃辽僭诔J旒涸耘?0年了?!短m蕙小史》中所說“以'冠春’易植之”。 老葉半垂,無光,葉梢尖,葉脈深,葉質(zhì)厚。三瓣圓頭細收根,蠶蛾捧,如意舌。三瓣大頭細收,緊邊,厚肉,分窠蠶蛾兜捧心。如意舌,色綠肩平,干細而長。小花柄赤紫色,出架朵,花品端正,梅門精品,素有小程梅之稱。 本網(wǎng)蘭友“藝蘭少士”曾有如下敘述:“如果虞山和長壽就只有這點細微差別的話,是稱不上梅門精品的,而且潘先生這個開品是典型的類似于豆莢的捧型,有兜而少白頭,外瓣圓整,排玲期花頭外瓣可以封頂,不會提前露出捧和鼻頭,即非所謂的窿放門,窿放門必定是排玲期外瓣短而狹窄,包不住頭,捧白頭重提前露出,這樣的花開足后有些外瓣能放寬大,這類可稱上品,但外瓣必然缺少供抱,似平板狀,甚至帶筋重者外瓣會有少許反翹,虞山梅就是典型的窿放門,潘先生這個花顯然不是出自窿放,悅夕蘭友40樓的第一個花必然是出自窿放”。 (右上圖和左下圖可以確定為虞山梅,其它圖可供參考)![]() ![]() ![]() ![]() ![]() ![]() □鄭孝荷 選育歷史不詳,最晚不晚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據(jù)考證鄭孝荷就是傳說中的丁小荷。立葉及半垂葉互生,長約四十公分。新芽翠綠,芽尖有紅絲暈。葉質(zhì)厚,葉面有“v”形葉溝。葉色深綠有光澤,葉姿斜立。小花梗紫赤色,花梗粗淡赤綠色,高約四十公分,花序井然,每梗著花約七八朵。外三瓣收根放角,呈荷形,瓣端背面濃綠色,花瓣文飄。兩側(cè)萼一字肩,大圓舌,肉厚,上有大塊紅點印,舌頂端有中裂,為其特征。 ![]() ![]() ![]() □老蜂巧 清康熙五年(1666年),浙江富陽下山。時由上海青浦縣朱家角市民選出,當(dāng)時蘇州洞庭山金姓者在那里開設(shè)當(dāng)鋪,向買不肯,囑賊偷出攜歸洞庭,分往各處,邇惟洞庭東山朱善山家尚有。《蘭蕙小史》:“三瓣外皺,飛肩,捧如貓耳,方缺舌。前清時出朱家角,現(xiàn)已分植甚繁,無錫楊氏、洞庭葉氏培養(yǎng)最多。”留有黑白照一幀,照片上題字為:“蜂巧梅,綠蕙,康熙五年,富陽新種。宣統(tǒng)元年孟夏梁溪弘農(nóng)氏寫真?!薄短m花》(沈氏):書后關(guān)于蕙蘭名品的介紹時,對老蜂巧的描述是,“赤殼綠蕙梅瓣,三瓣文皺,收根細,放角、緊邊,貓耳捧,方缺舌,花色微黃,苞葉淺綠色”;但在書前部分有關(guān)蕙花頭型的介紹,介紹皺角門瓜子口式和石榴頭式時說,瓜子口式花開文皺,圓缺舌,多出仙。石榴頭式花開多寬邊武皺、飛捧、方缺,梅、仙皆出,卻例舉了老蜂巧、朵云。(圖空缺) □綠蜂巧 又名常州蜂巧,綠蜂巧是在上世紀20年代(民國初年)命名。□海歸蜂巧 ![]() ![]() □天目彩云 □藝云荷 又名“韋荷”,由江蘇無錫的陶藝大師韋鐘云選育。 素心 傳統(tǒng)素心(17品)□金岙素 清朝道光時在余姚金岙山發(fā)現(xiàn),亦有金岙素之稱。為諸神元所得,后轉(zhuǎn)讓泰號酒店,定命為泰素?!短m蕙小史》“又稱泰號、泰素、金奧素。色光甚好,荷形竹瓣,蚌殼捧,大卷舌。產(chǎn)金岙山中”?!短m蕙小史》中對“金岙素”的記載是摘自《蘭蕙同心錄》的前半部分,其后半部分為;“葉直而狹,若種起發(fā),亦能闊稍帶環(huán)?;蛟迫~大能開荷形,余未之見”。 葉姿直立,葉色翠綠,風(fēng)姿俊俏,花苞水色極佳,燈心桿高揚,外瓣荷形竹瓣,收根放角,肩平,蚌殼捧光潔,大卷舌綠苔閃爍,蚌殼捧,大卷舌?;ㄉ渚G,瓣肉晶瑩,唇瓣苔色全綠,絨氣重。花葶細長,花期長,至十多天,三瓣依舊舒挺不后傾,捧瓣不開“天窗”.葉束斜直性,葉尖尖銳,很易辨識。繁殖快,健花,濃香。 ![]() ![]() ![]() □荷塘月色 □碧血丹心 □大疊彩 □天波翠蝶 □好運牡丹 □冰山雪蓮、六云素 □醉霞 由于時間倉促,《圖鑒》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有空閑我將慢慢補充、完善,也還請各位蘭友多多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