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08-2020星期日 【編輯薦語】“由于草書筆法變化十分豐富,沒有堅實的楷、行書基礎,筆者建議書法愛好者把練習草書放在其它書體之后為宜……”書法科普?書法簡史?書法研究?兼收并蓄!兼而有之! 草書——淺議書法練習分論之四(周義發(fā)教授) 草書是指書體草率而不失法度的書寫方法和形態(tài)。它由隸書發(fā)展而來,大致分為章草、今草和大草三個階段。 章草, 相傳因漢章帝劉炟十分喜歡,命其上奏時用隸書迅速草寫,故名章草。當然還有譬如與快速書寫文章、奏章以及有一定的章法等而得名的說法。根據許慎、趙壹、衛(wèi)恒等人的說法,章草源于秦末漢初,在隸體基礎上快寫,出現縈帶連筆為今草的連綿筆勢奠定了基礎?!闭虏葜饕非筮\動趨向的連續(xù),筆畫還是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而且指向比較單純。如西晉陸機的《平復帖》。 今草,亦稱小草和一筆書, 相傳后漢張芝(字伯英)善寫章草,今草亦為其所創(chuàng),史稱草圣。張懷瓘在其《書斷》中說:“章草之書,字字區(qū)別。張芝變?yōu)榻癫?,加其流速,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終,而為下字之始,奇形離合,數意兼包。”在省略章草的繁難之筆,一筆而成,偶有不連卻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行筆自然流暢,剛柔并舉,疏密有度,并在運筆上大膽使用了流利的筆鋒,打破了章草的規(guī)范,行筆顯示出了奮逸的力量。 今草是追求實際筆畫的連續(xù),單字結構與章草明顯不同,連續(xù)時有無數種情況發(fā)生筆畫的連接與單字的連接呈現出十分復雜的狀態(tài),造成了筆畫運動趨向的復雜性。經過長達數百年的演化,在三國、兩晉時期今草基本定型。孫過庭的《書譜》,是件接續(xù)晉人今草傳統(tǒng)的重要作品。由于南朝草書作品沒有真跡存世,《書譜》就成為了后人窺測今草的重要中介?!稌V》流暢、輕松,雖然各字基本獨立,可是筆畫連續(xù)性強,極少頓挫,出色地表現草書簡省、迅速、快捷的特點。是后世學習草書的必須掌握的少數基礎范本之一。 大草 ,亦稱狂草。與今草相比,大草中筆畫的流動性、結構的簡略性、空間的融貫性增強,但作品整體排列仍然比較齊整。每一行側邊的輪廓是草書風格的重要標志。在張旭和懷素的作品里,字型結構被打散,一個字內部的疏密、大小、正欹,隨意處置,筆勢相連而圓轉,字形狂放多變,作品的空間狀態(tài)發(fā)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故稱之為“狂草”。他倆也被稱之為狂草的代表人物。張旭的存世作品極少,懷素傳世狂草作品有《苦筍帖》、《自敘帖》、《大草千字文》。 繼唐代張旭、懷素之后,宋代的黃庭堅、趙佶,元代的鮮于樞、吳鎮(zhèn)、康里巙巙、陸居仁等也都是擅長草書的名家。而明代則是一個草書盛行的時代,草書個性強烈,風格鮮明??傮w而言,大多數書家對晉唐草書傳統(tǒng)并無深入的把握,而僅就草書流動、自由的一面加以發(fā)揮,其結果是解放了人們對草書的敬畏,煽動了明代書寫草書的風氣,因此許多作品介于草書與行書之間,行筆是草書的節(jié)奏,但其中夾雜不少行書的結構。 明朝初期的宋克、張弼,中期的祝允明、陳淳、王寵等,而晚期風格變的重要草書名家有徐渭、張瑞圖、黃道周、倪遠璐、王鐸等。而王鐸是明代草書的集大成者。他在筆法、結構、章法和墨法方面都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成為草書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其后約300年,幾乎沒有出現重要的草書書法家。而打破草書沉寂局面的是林散之。他早年師從黃賓虹,學習繪畫,在藝術抱負和運用筆墨等技法層面,均受其影響。后來,他借鑒中國畫的用墨、用水技巧,草書形成水墨并施、筆毫纏裹與鋪陳來回交織的新筆法,作品線條變化豐富。 由于草書筆法變化十分豐富,沒有堅實的楷、行書基礎,筆者建議書法愛好者把練習草書放在其它書體之后為宜。 周義發(fā),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多所著名高等學府文法、藝術專業(yè)客座教授,被原國家文化部審定為“書法師國家職業(yè)資格技能鑒定培訓項目專家委員”,獲中書協(xié)、中美協(xié)等藝術機構“德藝雙馨”獎。
|
|
來自: 安喜的空間 > 《歷史人文社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