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賦 作者:段書升 踞沁河之上源,依太岳之東麓。為三晉之州縣,壤八方之水陸。歲月文悠,衍于積淀;山川物厚,載于員幅。風物寬堪可眼量,史跡布任憑心讀。耕鄉(xiāng)土必分四季,愜民心何啻五谷?林莽深,葩卉蔟。云嵐裹,溪泉掬。天上其遙,徒生一腦非非;人間此至,善罷九腸郁郁。境謐景幽,人和氣淑。政在中畿,誰輕下國? 爾乃四圍疊土,滿目重巒。土呈緗墊,巒戴青冠。隆西北而嵽嵲,走東南而盤桓。一嶺水分,隔沁汾自成隴斷;眾河隈匯,經風雨能見灝漫。況復靈生天照,物阜地藏。山隱狼豹,野出豬羊。木之莘莘,高矮皆茂;礦之庶庶,土石俱強。煤鐵鋁釩之卓,灌喬草本之良。木耳蘑菇之盛,黃芩連翹之香。是以皇皇物寶,冉冉年光。天多賚賜,人有祺祥。 夫何十鄉(xiāng)藹藹,萬木森森。位居省首,譽享人心。迎天一碧,中意眾禽。斯葉斯枝,皆沁一生之色;亦山亦嶺,各鑲萬畝之林。松楊之斜影,樺櫟之太音。自在無非鳥囀,風流難得人吟。又乃茫茫野草,薿薿柔衾。是甸長年能在,為坡到處可尋。一再牧羊攘攘,幾曾放馬骎骎。于是鋪阪隰,襯岡岑。招趵趵,聚彬彬。地殊名遠,景秀客臨。欲行汲汲,未顧涔涔。 伊彼風雨無常,春秋有記。隸郡屬國之時,設縣置州之地。自商周之遐跡,及明清之邇事。泛泛文物,朗朗景致。久在流傳,頻于薈萃。古風護而歸真,遺產珍而納饋。遂爾老建悠悠,舊墟比比。石刻幢幢,秧歌懿懿。學業(yè)祈于大殿,文昌之樓;佛光照在深山,圣壽之寺。陽城遺址其遙,溯向歲華;石窟摩崖何賞,成于琢器。聽小調伴之敲鼓,為民歌演以唱戲。景物不虛,彰顯世情;文化能實,激昂人意。 惟五鎮(zhèn)九鄉(xiāng)之縣,同根各族之民。永是英雄人之地,曾經圍困戰(zhàn)之春。雖堪標后,豈復述陳?蔚然況變,炯爾歲新。萬千人眾多乎?同心更貴;七十華年頌也,共度愈真。歷任官員之抱負,各階黎庶之艱辛。由是三產繁昌,諸行弘盛。傳統(tǒng)守持,新型強勁。農之本也,民食為天;工則必然,國強需柄。藥材糧食之豐,建筑重工之硬。道遠而自催,馬騰而相競。促銷售而爭一流,提服務而歡百姓。重教強培,學賢禮圣。興衛(wèi)壯醫(yī),救人治病。更如參險為民,施保憑政。城鄉(xiāng)協以增人險,社保全而應人性。童孺無憂,翁媼有慶。 注解: (1)京畿:京都管轄之地。 (2)下國:京師以外偏遠之地。此處指沁源縣。 (3)嵽嵲:山勢高峻。 (4)皇皇:美盛之狀。 (5)“十鄉(xiāng)藹藹,萬木森森。位居省首,譽享人心”句:沁源森林分布在全縣大小山嶺,林地面積達210萬畝,森林覆蓋率55.3%,居全省之首。 (6)太音:幽微之音。 (7)趵趵:腳步聲。 (8)汲汲:心情急切貌。 (9)歸真:還其本來。 (10)幢幢:往復不絕。 (11)懿懿:醇樸美好。 (12)炯爾:明顯貌。 (13)三產:指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yè)。 (14)柄: 根本。 (15)“城鄉(xiāng)協以增人險,社保全而應人性”句:;協調好城鄉(xiāng)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增加人壽保險;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以附合人民群眾的基本要求。 |
|